《爱死机2》评分大跌,奈飞出品的神话破灭?-文字图片较多

Jaylyn🐶·2021-05-18 15:44
奈飞之后的路要怎么走,值得我们观察。
迈科珍
天使轮台湾省
回归测试4
我要联系

《爱死机2》评分大跌,奈飞出品的神话破灭?

烹小鲜5分钟前

关注

奈飞之后的路要怎么走,值得我们观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烹小鲜”(ID:pengxx01),作者:X圣治,36氪经授权发布。

5月14日,万众期待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在第一季上线两年之后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影迷们排山倒海的期待声中隆重上线。不过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经过了刚上线的喜悦之后,本片在豆瓣的评分已经从开分时的9.0滑落到如今的7.5。有网友笑谈:“中国的观众很喜欢看反转,这八集里面涉及到反转的内容很少,评分自然下滑”。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当然不能简简单单从反转的多少来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来分析一下《爱死机》第二季的口碑滑落是什么原因,这难道说明奈飞这种动画短片合集的制作模式神话破灭了吗?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从画风到内容都很保守

从本片上线前奈飞公布的集数来看,本季仅有八集,和上一季的十八集相比,集数缩水一半多。集数减少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画风没有上一季多元,虽然说集数和画风的多元性不一定呈正相关,但是确实有很深的影响。单从画风来说,八集中有三集都是CG动画,虽然说剩下的还有手绘、定格动画等风格的作品,但总体来说新一季少了上一季令人惊艳的“蒸汽朋克九尾狐”的东方笔触、“城市裸奔”的漫画线条以及“齐马的作品”的简约轮廓等等有着极强辨识度的作品(本季的《冰》,制作班底是第一季《齐马的作品》的原班人马),让观者少了新鲜的感觉。

《冰》

除却画风不够多元之外,这一季最为致命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很模式化。第一集“自动化客服”本想用一个“AI利用机器人三定律的漏洞反杀人类”这样一个高概念做梗,但是看过很多科幻片的观众对这种剧情根本不会感冒。早在2004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已经把这一集的高概念说透了,这部电影直接改编自提出“机器人三定律”的阿西莫夫的小说,里面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启发无数后来的科幻片。所以说在这个高概念已经被玩烂的今天,《爱死机》第二季依然端出这样一部短片来打头阵,非常劝退观众。更不要说里面相似于皮克斯《机器人总动员》的画风以及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机器人红灯,第一集完全是科幻电影老梗大集合。

《我,机器人》(2004)

以上当然不只是第一集才存在的问题,剩下几集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科幻片的“老梗时刻”。比如第三集“突击小队”从景观设计到人物状态都在致敬《银翼杀手》的赛博朋克社会,第四集“沙漠中的思诺”美术风格也能找到《疯狂的麦克斯》的影子等等。观众在看第一季《爱死机》时的那种冲击和新奇感已经不在。

另外,对于本季最不利的一点,是失去“滥竽充数”或是“注水”的机会。说实话,《爱死机》第一季也有一些不太出彩,感觉是在凑集数的作品(比如最后一集“秘密战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段游戏动画),但是第一季足够精彩的篇章太多,观众也就对此十分宽容。到第二季再这么做,就会有碍观瞻。因为只有短短八集,只要有一集“滥竽充数”,不好的观感就会被放大,进而影响观众评分。上文中所说的“老梗王”第一集,从画风到内容,都给观众很强的滥竽充数之感。

说了这么多缺点,本季还是有发挥不错的短片,第六集“整个房子”和第八集“溺水的巨人”。其中“整个房子”把圣诞老人怪物化非常让人惊喜,圣诞老人白胡子红衣服的经典形象在笔者的观影印象中是从来没有被颠覆过的,而这次直接将一个慈祥的形象变成怪物,是让人始料未及的。而小女孩在片尾说的那句“如果我们不是好孩子会怎样?”让人会心一笑,同时又细思极恐,可以说是本季里为数不多的妙笔。看完这一集,西方的小孩们应该会对圣诞节有阴影。

《整个房子》

最后一集“溺水的巨人”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J.G.巴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都是从人物的内心出发,充满隐喻性和意识流,甚至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单词“Ballardian”来形容他的写作风格。本集由身为监制的《死侍》导演提姆·米勒亲自操刀制作,足见制作组对它的重视程度。本集从各个方面都是整季的最高点,用它来做结尾可以说是不二之选。巨人就像一个死去的旧时代的象征,赤身裸体躺在沙滩上,任由人们涂抹、攀爬、拆卸,随着时间的流逝,巨人的眼珠慢慢失去光泽,皮肤一点点腐烂,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但是他却是活生生地存在过,他的骨头遍布城市各处,硕大的生殖器在马戏团里巡回展出。巨人消失了,但是他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这个隐喻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巨匠,也可以是一个体制,这种诗意化的表达,无疑为平庸的第二季拉高平均分。

《溺水的巨人》

奈飞的制作模式

2019年第一季《爱死机》绝对是当年最让人惊喜的迷你剧。很多人都震惊于《爱死机》的表达,表示从来没看过这么爽的高概念短片集。但是不要忘记,与之相像的是,沃卓斯基兄弟在拍摄《黑客帝国》续集期间,联合全世界多家顶级动画工作室,做出过一部《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动画短片合集,虽然说里面所有短片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地为《黑客帝国》主线剧情服务,但是其主题表达也可以用“爱、死亡和机器人”来表示,来自世界多地动画工作室的加入,也为各种科幻设定提供更多元的画风和更诡谲的脑洞。所以说《黑客帝国动画版》就是《爱死机》的前身。奈飞在操作《爱死机》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没有借鉴《黑客帝国动画版》,笔者不得而知,但是由多家工作室合力创作的动画短片合集,以及加入“黄暴”、“cult”等成人元素全不是奈飞发明出来的新概念,但是它却是真正火到出圈。这是因为《黑客帝国动画版》生不逢时,它出现的2003年还是前流媒体时代,那个时候胶片电影还占主流。

《黑客帝国动画版》(2003)

在美式口语中,有一句俚语“binge drinking”,意思是指“无节制地大量饮酒”、“酗酒”。还有个说法“binge eating”,指:大吃大喝、胡吃海喝。这里要说的一个词组是“binge watching”,它指的是无节制地、疯狂观看某部电视连续剧,翻译成中文就是:爆肝追剧。奈飞等流媒体平台近几年的兴起让“binge watching”有了用武之地。《爱死机》就是这种“疯狂追剧”制作模式下的产物,制作者用高信息量、强视觉刺激以及有着巨大脑洞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想要一集接着一集地追看下去。不管是第一季的十八集,还是第二季的八集,这些作品本身都没有任何的关联,如果把其中某一集单独放到网上,或当成一个长片的贴片投放进影院里,都不会像它们“加入爱死机”之后这么轰动。这是因为人们在“疯狂追剧”模式下的“1+1>2”的叠加效应,然后配合上每一个短片在恰当的时候戛然而止,吸引观众赶紧点开下一集观看。当观众把这十八集高度“黄暴燃”的短片一起看完时,那种爽感是可以叠加的。而且这不是一般的加法叠加,是指数倍地叠加。

综上,虽然《爱死机》第二季在观众看来是不如第一部的,但是并不妨碍奈飞继续用这种制作模式来吸引观众的眼光。听说第三季已经在开发中,至于这种模式什么时候会让观众看腻,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毕竟一部动画的制作周期不短,而一个idea从概念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成型的时候,可能在动画制作出来的时候已经过时。所以奈飞之后的路要怎么走,值得我们观察。另外,虽然《爱死机》已经火了两年,但是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这个系列想要在中国进行开发有着很强的不可操作性,所以我们也一直没有见到国内的跟风者。可能确实去除掉那些“成人血腥”的设计之后,爽感也会大打折扣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36氪经授权发布。

换上风格迥异的服装,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周围,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过往和诉求也不尽相同,通过或真实、或虚假的演绎,在不同角色的穿插推进下,各怀心思的一群人开启了“另类人生”……

今年以来,剧本杀在媒体的高频露出,让人们无法忽视其影响力与号召力。美团数据显示,剧本杀门店从2400家增至1.2万家,到了2020年底,剧本杀门店已经达到了3万家。而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艾媒咨询预测,2021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

从一夜出圈的剧本杀,我们不由联想到密室逃脱和狼人杀这些社交游戏项目,剧本杀为什么能够从“御三家”中脱颖而出,他们究竟有何不同?此前狼人杀和密室逃脱未能掀起的全民之风,剧本杀能够做到吗?而近期新闻报道剧本杀门店大量倒闭,是否会影响市场对剧本杀的态度,它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争相拉拢年轻人,谁才是社交游戏“顶流”?

密室逃脱源于美国,起初游戏模式较为单一,即将一群玩家困在房间内,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解谜来寻找线索,从密室中逃出生天,这也令其进入国内市场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一种小众娱乐方式。

但过去几年,利用3D全息投影和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密室出现,再加上NPC的真人演绎,密室逃脱这种线下娱乐方式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深受年轻人追捧和喜爱。

密室逃脱十分偏向体验感和交互感,宏大的场景和声光电特效能够令玩家高度沉浸。然而也是因为强烈的沉浸感,玩家对密室形成的记忆点也十分深刻,因此一个密室只要通关一次后,二刷三刷很难再带给玩家沉浸的初体验。

“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完全不一样了,但可以看做是进阶版的‘狼人杀’。”剧本杀门店老板老九对《松果财经》这样解释三者之间的不同,他同时也是这类游戏的资深玩家:“按照游戏机制来划分,密室逃脱是PVE(玩家对战环境),狼人杀和剧本杀可以一起归类为PVP(玩家对战玩家),不过狼人杀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推进游戏,而剧本杀则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梳理信息。”

剧本杀起源于欧美国家社交游戏“谋杀之谜”,玩法是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借用成千上万个游戏背景和故事,按照剧本设定和线索,通过观察玩家发言和逻辑推理,找出游戏中的真凶。

早在2012年老九的桌游店便有少量剧本杀类型游戏,但当时这类游戏较为小众,知名度不高,行业发展也不温不火。直到2016年芒果tv推出《明星大侦探》,剧本杀这一游戏类型才广为人知。

有人说,剧本杀的故事里有明目张胆的偏爱和世间少有的救赎,它的魅力大概就在于让人用不到一天的时间经历了某些人一生中的精彩,其中复杂交错的情节和层层演进,也是最吸引剧本杀玩家的地方。

“狼人杀随便拿副扑克都可以玩,而且套路太简单了,老玩家一轮下来就猜的七七八八。”对于被“打入冷宫”的狼人杀,老九这样认为:“村民、狼人、预言家、猎人……这些角色都是固定的,查杀方法也是一定的,一旦‘死掉’就只能看着其他人表演,有时候游戏体验感很差,玩久了自然会腻。”

另外对于大部分游戏而言,吸收新鲜血液都是十分重要的,而狼人杀的大量游戏术语便劝退了许多萌新玩家,而且当老玩家们各个仿佛“戏精上身”时,萌新玩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随着老玩家转移兴趣,狼人杀也无力维持原有的玩家数量。

相比狼人杀,老九认为剧本杀更适合新玩家一些:“剧本杀会有剧情框架给到你,然后你可以根据人物性格、经历、人际关系这些自由发挥。就算一个人不怎么会编,哪怕是不爱说话,根据已知的信息,还是能讲出一些,也不会冷场。”

而且剧本杀对于游戏人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剧本分配的角色数量也不尽相同,而狼人杀游戏人数最少也要8个。

总体而言,密室逃脱、剧本杀和狼人杀同属于线下社交游戏,火爆的根源都是抓住了Z世代年轻人对多元沉浸体验的追求,同时还满足了线下社交这一隐形需求,因此它们纷纷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从小众到爆款,谁更受投资者青睐?

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玩家,都坚定不移的认为当下就是线下社交类游戏的黄金时期,而市场数据的反馈也同样如此。

据《2020年中国真人密室逃脱行业概览》的数据显示,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2亿元增长至2019年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2%,密室逃脱玩家总数突破280万人。同时该报告还预测,未来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并有望在2024年达到220亿元。

然而密室逃脱虽然表面空前繁荣,但火爆的背后,带来的不仅是流量和大批跟风投机者,同时还放大了行业本身存在的诸多矛盾。

作为一种创意密集型产业,密室逃脱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成本投入较大,但用户复购率却非常低。

据市场调查,一般情况下一家小型密室需投资100万元、中型密室300万元、大型密室的投资成本则在500万元-1000万元不等,但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剧情,往往还需要增加相应的电子机械、自动化控制、穿戴设备、定制服装、AR技术和真人NPC等。

虽然高成本的投入能够大大增强玩家的沉浸感,但也导致了密室主题不可能频繁更换主题,而更换主题较慢,则失去了独特性和新鲜感,大多数玩家因此难以重复消费。

另外,原创密室设计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跟风入局的投机客,却能够全盘照抄,而且由于没有研发成本,抄袭者的定价还会更低。恶性竞争和同质化严重,也令密室逃脱从业者深感无力。

而狼人杀虽然经营成本非常小,仅需要一间房间、一副牌、几盏灯和一个主持人就可进行。其适合组局、聚会的社交属性也被市场看中,一时间线下桌游店、线上APP的打法令狼人杀风光无两。但玩法单一,产业链简单确实是狼人杀无法回避的问题,刮起一阵旋风后,狼人杀逐渐退潮。

但剧本杀却能够牵动行业内外所有人的神经。这种以剧本为核心的内容化社交游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它就像电影行业,上游是创作者,中游是发行商,下游是星罗密布的实体店,而相关线下剧本展会的出现,以及提供剧本点评服务的 App 小黑探等,也在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上游剧本杀编剧流传着“好剧本=一夜暴富”的神话。比如2019年度爆款剧本《年轮》,据媒体称这款售价500元左右的盒装本总和卖出近一万本,作者大约能分成百万元。

然而这样的案例终归是少数,线下发行程序复杂,过稿要求极高,对于缺少发行资源和写作经验的入场者来说,剧本创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对于内容从业者而言,剧本杀还是能够为内容提供的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反过来内容的充实也拓宽了剧本杀的边界。

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一家剧本杀线下实体店的前期投入在30-100万元不等,包括了房租+装修+剧本+DM(主持人)。其中运营良好的店家半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我这里普通盒装本每人收费50-60元,城市限定本平均是100元左右,一线城市的价格差不多要翻倍。一局一般是6-8人。”据老九透露,实际上剧本杀线下门店的投入可能还会更低:“租个店面,买一些剧本就能开业。而且我们也不是跟风就开店,本身自己就在玩,能把握一些风向。而且我还有很多的玩家群,开了剧本杀就能保证客源。”

投入小,回报快,剧本杀站在了风口之上,众多玩家纷纷入局,行业倾轧十分激烈。这种情况下,谁能掌握核心竞争力,谁才能从群雄环伺中胜出。

下游剧本杀市场持续扩张,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好的剧本基本已经被垄断,价格水涨船高,老九颇为无奈:“剧本质量是很重要,但这只是大门店和发行才会去做的事,一个城限本通常专供3-5家店,像我们这种小店除非花大价钱,不然根本抢不到,更不用想独家本了。”

“剧本只能定期采购,房间风格大同小异,带本的DM才是核心竞争力。”老九认为经营剧本杀门店,最重要的因素是DM。一个好的DM能够引导玩家完成沉浸式推理体验的极致化,同时又能将剧本作者的意蕴演绎传递给玩家。

一家独大却闭店翻倍,剧本杀的进阶之路在哪?

密室逃脱、狼人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现在逐渐成为剧本杀的时代。由于线下社交游戏用户高度重合,火爆的剧本杀,令风靡一时的狼人杀渐无声息。虽然一些密室逃脱还在苦苦坚守,但很多密室则是借助其原有的装修风格,直接“活成了对方”,转型成为剧本杀门店。

然而随着“4月剧本杀门店倒闭数量翻倍”的微博词条冲上热搜,人们才注意到剧本杀行业的“有人年入百万,有人血本无归”的两极化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剧本杀闭店增加,行业前景究竟如何呢?

盈利是商业的基本诉求,然而剧本杀看起来很热闹,但普通店家很难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老九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他的小店为例,成本大约10万左右,工作日平均每天3场,周末平均每天6场,单价50-100元的情况下,实际回本周期大约需要1年。而装修风格更偏向实景的大型门店,虽然客流量和客单价会更高,但成本也会更高,回本周期还要更长。

老九表示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他有许多客源,省下一笔营销费用,门店位置也没有选择热门商圈,如果是盲目入局的从业者,很容易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盗版问题也是剧本杀行业无法逃避的矛盾。

一个盗版剧本,价格还不到正版的一半。而且打开线上交易平台,搜索剧本杀关键字后发现,只要10元就能买到正版剧本压缩包,并且多家店铺还声称,城市限定本、独家本都可以提供。

因此一些店家为了节省经营成本,会故意进购盗版剧本。另外由于原创发行为了节约成本,纸张质量较为普通,盗版剧本甚至质量更好。由于没有研发成本压力,外加销售量巨大,盗版卖家能够获得大量利润。

然而尽管盗版猖狂,从业者们却只能依靠行业自律,对于剧本杀这种新兴的行业来说,缺乏有效的监管成为了整个行业的短板,店家申诉无门、原创剧本的创作空间被挤压、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不愿做盗版的商家背负了巨大的成本,如此一来,倒闭成了剧本杀门店的末路。

相比线下从密集开店到竞争加剧,再到如今闭店翻倍的情况,早在2018年,投资者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剧本杀的线上模式,其中不乏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等明星机构。

我是谜、剧本杀Play、小黑探Lite、谋杀之谜、剧本杀大师、全民剧本杀等线上平台几乎同一时间段破土而出——毕竟相比线下店,线上平台省去了门店运营、维护、人力成本,还跳出了空间局限性,能在互联网效应下变得更可控和高效。

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由于线下娱乐场所封闭,线上剧本杀APP均迎来用户暴涨,“我是谜”“百变大侦探”等APP用户量一度超800万,服务器压力过大崩溃也时有发生。截至2020年12月,“我是谜”累计注册用户达3000万,“百变大侦探”也已突破千万注册用户。

然而三年过去,线上剧本杀不过尔尔,爆发力甚至远不如过往的狼人杀APP。去年11月,“百变大侦探”APP认为,线上剧本杀整体日活跃用户应该有100万。然而当初狼人杀APP大火之际,单款产品的日活便能达到数百万,且头部产品上线3个月下载量便破千万。

而且剧本杀还似乎走上了线上狼人杀的老路:盈利困难。虽然各家APP都在做付费剧本,并根据用户反馈来持续迭代更新,然而付费剧本占比不足10%,而且线上用户普遍付费意愿不强。同时免费剧本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留存率都很低。

同时线上剧本杀最大的瓶颈在于需要保持内容持续更新。然而线上剧本杀与线下剧本杀在剧本方面尚未打通,而且剧本创作者生态还不足以支撑线上APP的消耗速度。从“百变大侦探”APP来看,2018年刚上线时剧本月更数量为5本左右,直到2020年才提升到10-15本,但这样的更新速度对于其千万注册用户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因此从剧本杀品类的发展来看,剧本杀想要真正实现破圈,还是需要借助线下门店。首先其强烈的沉浸式体验是线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的,其次面对面社交的方式也有助于过滤线上产品中的一些不良体验。

事实上,剧本杀APP也正是这样做的,“我是谜”“百变大侦探”都将一部分注意力和资源转移到线下,而且做法如出一辙:一边开设剧本杀门店,一边在APP内开通线下门店预约功能,试图整合线上流量。

结语:

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大批量规模参差不齐的剧本杀门店涌入,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因此导致的闭店也在所难免。但该领域仍处于群龙无首、诸侯混战的黎明前夜,如果做好充足的准备,剧本杀仍然大有可为。

另外,技术的突破可能会成为剧本杀行业破局的一个新突破点。VR、AR技术在实景搜证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沉浸感,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

“我也准备买几台VR设备放在店里,尝试下新的技术能不能带来更多的客人。”老九坦言,他对剧本杀行业依然十分看好,并准备加大投入,把握风口。

上周,我的室友面试了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

结果,面试回来后她告诉我,所谓的“文案”,就是在小红书上,帮品牌方假装素人发布“真实使用体验”的笔记。

而且,在写“使用体验”的时候,这家广告公司的员工都是完全没用过产品,甚至都没见到过产品的……

这件事情后,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小红书深度用户的好奇心。

仔细的扒了扒“伪素人笔记”的产业链之后,我发现,这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猫腻”:

品牌方想要好评和声量,服务品牌方的广告公司趁机从中获利,做兼职的真·素人们发一条广告,甚至能拿到近 500 元的产品……

01 品牌方:对“素人广告”需求大

为了搞清楚品牌方的想法,我找了一位做品牌投放的小姐姐,向她了解一些品牌投放的“内幕”。

她告诉我,目前,她们公司的预算分配大致的比例是 7:3(达人:素人):

同时,他们的投放策略也是按照「粉丝量由高到低」来布局的:

从腰部博主(粉丝量 1w 到 10w )开始投起,再逐渐降低粉丝量的要求,最后布局粉丝量低于 100、甚至完全没有粉丝的素人投放,以此来测试哪种投放策略的性价比最高的。

投放的逻辑也很好理解,先是有粉丝的博主利用影响力号召一波,然后再通过素人去增加声量,营造一种“好评如潮”的感觉。

小红书的投放效果一般是以「曝光量」来衡量的。一般来说,一篇笔记的曝光量以万为单位,就算是超过平均水平了。

这样来计算的话,素人投放甚至比达人投放的性价比更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比如,6w 粉的小红书博主@亭子 就曾经在视频中透露,自己某月接了 5 个推广,总收入有 2w 左右。

也就是说,她的推广价格大概是 4000 元/条。

那么,4000 元可以投放多少个素人博主呢?答案是 100 个。

知乎答主@荷塘月色透露,她曾经用 4000 元的产品,找了 100 个素人在小红书上做推广:

最后的效果相当不错,仅这一次的投放就获得了 10w + 曝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方面,大部分博主无法对内容的传播效果做出保证。

比如上图这位博主,近 10 篇笔记的数据基本也就在 200 - 800 赞左右,大概也就一两篇数据异常地好,近期 20 篇里数据最好的一篇是 1.6k 赞。

可品牌方只有一篇的机会,如果运气一般,大概也就几百赞,曝光量大概一两万左右。

但是,如果是普通的素人账号,发的笔记的阅读量基本也是几百几千不等;哪怕只有几十个赞,上千的阅读差不多是有保证的。

因此,100 个素人的阅读量总和,大概率是比博主要高的。

而且,现在大家看多了推广,对广告的识别能力比前几年提升不少,广告笔记会更容易翻车。

另一方面,素人内容更生活化、不刻意,这样打广告反而更容易出爆款:

因此,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品牌方可能更倾向于选择 100 位素人进行投放,因为风险更小。

因为博主的笔记质量不稳定,品牌方也无法要求 kpi ,毕竟“总不能达不到 kpi 就不给钱吧”:

02 职业团队:如何批量制造“伪素人笔记”?

由于现在有在小红书做“素人笔记”需求的品牌越来越多,因此也催生出了一批职业团队。

这些团队不仅有大批账号、全职写手,还会在网络上进行兼职招募……

1) 谁在写:有人为了工资,有人为了零花

在写这些伪素人笔记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职的文案岗,另一类则是网络上的兼职写手。

① 全职

广告公司和 MCN 里都有专门的文案负责写这些伪素人笔记。

例如,我社的某位同学在来运营社之前,就面试过 MCN 的“文案策划”岗。

这份工作需要写的文案,并不是常规的广告或者产品文案,而是小红书的“素人笔记”推广文案:

这样一份工作,月薪 5500 元,工作量大概是每人每天10 篇笔记,周末双休,一个月大概工作 22 天。

我大概地估算了一下,这家机构的全职员工,每人每月可以批量制造出 220 篇左右的“伪素人笔记”。

② 兼职写手

除了全职的文案,网络上,还有很多小红书代写的兼职写手,也一直在批量生产这些“伪素人内容”。

淘宝,豆瓣都能看到这些兼职写手活跃的身影。

相比全职,这些兼职写手会更加自由,但价格也更加低廉,我在豆瓣上找到了一些小红书代写的任务,1 篇的价格大多数在 10 元左右。

2)账号哪来:自己不够,借来的凑

通常来说,这些职业团队,基本上都有一批自己的素人账号。

但为了伪装得更加真实,或者是加大优质内容的反复曝光,一些公司也会选择找兼职做“代发”。

代发,就是借别人的素人账号发布已经编辑好的笔记。

在豆瓣、微博和一些通告小程序上,你都能轻松的找到这些“代发笔记”的兼职招募:

03 素人:0 粉丝也能接广告

如果你以为只有博主能接广告,那是你格局小了。

除了上述的职业制造“素人笔记”的团队和博主,现在的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真素人也会接广告。

打开小红书,一大堆博主会教你如何做到「0 粉丝接广告」:

按照博主们教的,我找到了据说 0 粉也能接到广告的通告类小程序,一探究竟

这些素人接通告的小程序上,0 粉能接的通告类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图文直发」,即品牌方将精心制作好的“伪素人笔记”发给素人,素人只需要在自己账号上发布即可。

不过,这种广告的酬劳价格一般都非常低,基本只有几块钱。

第二种则是「无费置换」。也就是品牌方寄免费产品给素人进行试用,条件是帮自己在小红书上发产品使用的笔记。

第三种则是「看图写文」,这种情况下,品牌方不会给素人们寄送产品,只会给一些产品图,让素人们素人看图写文,自己生产内容。

当然,由于三种类型的通告合作形式不同,相应地,品牌方的要求,愿意给的预算也就不同。

1)图文直发

图文直发的内容,往往都是品牌验证过的优质内容进行复投,因此,品牌方的基本需求就是获得一个“干净”的账号,保证爆文能被大量曝光。

因为对于素人能力和数据上的要求接近于无,只是借个账号发布而已,所以报酬往往是三类之中最低的,基本只够去蜜雪冰城吃个甜筒。

2)无费置换 

通常来讲,这三类通告中,对素人开放的无费置换的通告最多,虽然没有额外报酬,但是产品价格一般会比其他两类要高,几十到小几百都有,甚至一些售价小 500 块的粉底液,也能直接免费拿到:

素人希望可以免费得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品牌方希望能在小红书上有更多真实的买家评价去打消顾客购买前的疑虑,想要更多真实的种草带货。

3)看图写文

对于看图写文,品牌方的基本要求是收录(能被搜索到)和阅读量。

对于阅读量(也就是下图里的“小眼睛”),会有一个底线要求,但品牌方的要求一般都不会高,一般只要笔记不被小红书判违规限流,阅读量的要求基本都能达到。

04 结语

此前,我看过一则很荒诞的新闻,骗子为了骗一个人,专门建了一个群,群里除了被骗的当事人,其他群成员全是托儿。

而这次,作为真实的消费者,我现在的心情和那个被骗的当事人很像。

我不禁开始怀疑,我曾经看过并且信过的普通人的真诚分享,那些看得我激情澎湃的种草里,有多少是真实的体验后真实的夸赞,又有多少是吃人手软而发出的夸奖。

我分辨不出。

素人广告的水,太深了,我有点把握不住。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资深作者

366899adff走查测试一下走查测试一下走查测试一下

报道的项目

迈科珍
我要联系
回归测试4

下一篇

双向赋能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

2021-05-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