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最火的配角,快消失了

李兜兜李兜兜李兜·2021-09-03 15:49
“不许英雄见白头”

“到底跳不跳啊?都好几天了!”

1983年,香港。

每到中午,高约15米的钟楼旁,都聚集了一大批端着碗,一边吃一边抬头看的路人。

他们看的,是钟楼上方那个只吊着一根细钢丝的人:成龙。

不知道谁透出了风声,说这个大明星准备不用替身,自己从钟楼跳下来。

放出去的话是真的,但到底是不是要真的跳下去,成龙自己也说不好。

都第六天了。

成龙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身子刚挂出去,就让人把他拉了回来。

第一次跳了之后,成龙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没办法,就找了身量差不多的朋友——龙虎武师出身的火星,替他跳一遭。

但一站上钟楼,刚摸到指针,火星当场也吓晕了过去。

帮成龙完成这一跃,火星赚了5000元。

但拍出来的效果,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这一天,成龙又上到楼顶,正犹豫着,片场里有个人看不下去了:

洪金宝。

从辈分上说,他是成龙的大师 兄。

也就他,敢冲成龙大骂:你到底拍不拍?你不拍我走人了!

成龙被他一激,便说:要不你帮我做导演,拍这场!

洪金宝立马抓过机器,四台摄影机同时转动,随着“Rolling,action”,成龙也没有办法,只想着“算了”,纵身一跃就自由落体下来……

这一跳,成就了电影《A计划》中经典的跳钟楼片段。

8月28日,一部特殊的纪录片在全国公映:《龙虎武师》。

龙虎武师,是香港电影造就的一个特殊工种。

在动作片里,他们是被主角打倒的小角色,是率先挑战试验危险动作的小白鼠,也是帮主角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替身。

这个工种的兴起、存亡,也随着港产电影的辉煌、陨落,而一波三折、让人唏嘘。

01

60多年前,京剧武生于占元为了躲避战乱,从上海来到香港。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无意中会塑造历史。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什么都抵不上填饱肚子这桩头等大事

于占元除了京剧一无所长,为了谋生,他只得创办戏剧学校。

‍ ‍

电影中,洪金宝饰演的于占元解散七小福时感慨万千 / 《七小福》

而当年,来戏剧学校的,大都是一群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

家长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些熊孩子,再加上平时要打工也没时间,干脆就送了来。

哪知道,严苛的于占元在梨园的规矩上进行了改良:既然要入行,咱就签“生死约”,一来就是七年,师傅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每天早上光倒立就至少一个钟,更别提其他的基本功,拉筋、劈腿、翻跟头……枯燥、辛苦,还常常挨打。

尽管苦不堪言,不少徒弟上演“逃学威龙”,但于占元真带出了一批京剧苗子,组建了“七小福”的班底,到处演出。

洪金宝、成龙、元华、元彪、元奎等人,都出自这个班子。‍‍

多年后七小福班底重聚

1988年,出师20年的洪金宝,在电影《七小福》扮演的,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师傅于占元。

当时,洪金宝请于占元看电影,于占元看完老泪纵横,自我怀疑:我当时有那么凶吗?

好景不长,戏剧市场萎缩,七小福没有出路,时运巧合,进入了片场。

这不是孤例。

就像当年,一批南下香港的戏剧人中,除了于占元,还有袁小田、粉菊花、唐迪等。

他们本是为了求生,却无形中,为香港动作电影的发展,培养了新生力量。

再也没有这么凑巧的际遇了。从戏剧班出来的人,懂表演、会武功,而被邵氏武侠片掀起的动作片风潮,恰恰亟需大量武打替身。

于是,龙虎武师这个行当,慢慢地就发展起来。

名头听起来厉害,但这些人做的,都是苦差事:负责所有武打动作,当替身,偶尔客串一些小喽啰。

02

由于师承不同,龙虎武师也分了不同的派别。

比如较早的刘家良,师从正宗的洪拳,属于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实战风格。

洪金宝组建了洪家班,以力量和高技术要求出名;

以成龙为大哥的成家班,则追求别出一格的“好看”的摔法、跳法……

袁家班追求“实”又注重多变的技巧,程小东则转向飘逸的打斗……

袁家班武指经典打戏:鲁智深vs林冲 / 《水浒传》

可以说,从底层入行的武师,促成了香港动作电影从无到有;

他们的技术升级、风格变幻,也推进了港产动作片的迭代更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的北海街19号嘉禾的片场,一个月,差不多20多天都在开工。

片场依山,靠边有几段又长又陡的台阶。

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台阶上滚来滚去:是武师在拍戏。

“那么好的条件”,拍动作片的都不愿意错过。

根本就不是人玩的东西

起码在表面上,大概有十年,武行在香港电影圈,都算是一个相当富裕的阶层:穿梭片场的龙虎武师,几乎个个都有私家车。

虽然武师也分等级,但最小的武师也能拿到每月500块的薪水,对比其他行业,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因着动作片的繁荣,打戏在拍摄中甚至是不限制胶片长度的。

1970年,闯荡过好莱坞的李小龙返港。

在这之前,香港的龙虎武师,大多偏重戏剧化的呈现,动作漂亮而轻实战。

李小龙恰恰相反。

《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陈真/豆瓣

《唐山大兄》《精武门》的拍摄,极大改进了龙虎武师的表演,也给香港动作片带来极大飞跃。

武师数量增多,多对一的打斗、配合桥段,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让观众看得十分尽兴。

然而,荧幕上越是绚烂,台下的工夫越让人咋舌。

图片来源:龙虎武师预告片

03

行业繁荣,让武师之间的比较逐渐升级。

花样翻新,动作手法不断创意,就连观众的口味也被吊得很高。

那时,不同团队的武师会悄悄溜进观众席,观看正在热映的动作片,聆听观众的反馈。

这群好胜的男人,根本顾不上做哪些动作可能会对自己有什么伤害。

今天如果看到有人从四楼跳到水里,就会有人琢磨:我们要不要从五楼,飞进火海……

层出不穷的点子,让这些武师的创意无边无际。

他们能构建出各种打斗的场景,街道、厨房、饭店、大排档……他们被训练到,不管手边是条凳、台灯,还是锅碗瓢盆,只要拿起来,就能打。

在武师的世界里,没有“不行”两个字。

用粤语讲,那时候,很流行“摔生鱼”,就是各种从高处跌落的镜头。

摔的时候,不能是直着下来,一定要撞到什么东西,弹在吊灯上,撞在遮阳棚上,跳到正在行驶的车上……

危险指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曾志伟说,当时好莱坞的人来探班都吓到了:“这样你们也敢做?这个动作谁做谁死啊!”

武师受伤的概率很高,骨折、病痛是家常便饭,舌头从嘴巴里穿出来、摔到全身肌肉收缩导致大小便失禁、爆炸脱掉一层皮……

当时的武师甚至连保险都没有,他们搏的就是一条命。

很多武师都难忘《龙的心》那惊魂一跳。

8个人,成龙、元华、元奎、钱嘉乐等,要集体从7楼跳下来,周围还有爆炸的助攻。

空间本来就小,每个人只间隔了大概一只手的距离。拍摄那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布置场景,楼下铺满了各种纸皮箱,榻榻米。

一直到天刚亮,即将拍摄前,现场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忽然,有人“哎呀”了一声,随后全部人都开始紧张,个个提心吊胆。

原来,周元武踩到一根钉子,扎进了脚底。

但没办法,他还是要跳。现场的爆破师也知道情况可怕,问洪金宝:导演,要不要你来按爆炸的按钮?

危险,但却不能退缩,没有更好的替代技术,只能肉搏。

开机令下,所有人一齐往下跳……

由于重量、速度不一,每个人掉下来的时间也不一样,人撞人,大家都伤得很重……

那一次,监视器后的洪金宝,喊的是:咔!快救人!

04

像成龙、洪金宝、火星这样,能“打出来”、当主角、做武指的武师,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他们大多在电影中给主角当不能露脸的替身,或者跑龙套,今天扮打手甲,明天演喽啰乙。

要做的就是配合主角,把戏做好,让观众相信主角的光辉。

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霸气的镜头,都是不少武师默默跌打了多少天,才成就的。

比如《黄飞鸿》,有一场打梯的戏,因为李连杰受伤,熊欣欣等几位武师,换上衣服交替表演,足足拍了 31天16个小时,才完成这段戏份。

事实上,没有一位武师,会希望自己一辈子只做躺尸。

最初的时候,入行的武师,除了从戏班出来的一批人,更多的是没有文化、无其他技术傍身的,他们只能靠力气,凭借卖命混口饭。

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让没有退路的武师,逼着自己向前、进步,尽可能再往上走一点。

哪怕是成龙,他入行时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替身,为了配合李小龙,他的身子几次被踹飞门外,跌落在地。

那一年,成龙19岁 /《龙争虎斗》

有头脑有远见的武师,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希望能走一条进阶之路:从替身到动作指导,抑或成为演员、导演。

但这个变身的过程实在太难了。

你必须得经得住摔打,有九死一生的勇气,和“再来一条”的执着,才可能被武术指导看到,赋予机会。机会多了,慢慢地才能追求更多。

但不怕死的同时,意味着你可能要面临的受伤、持续一生的后患。

当年,为了帮成龙跳钟楼的一跃,火星赚了5000元,但当场就昏倒过去……

《龙虎武师》让人热血沸腾的同时,又不胜唏嘘。

昔日,用真功夫赢得尊严的香港电影,雄风不再。

现在再看当时那些武师的搏命,许多人都觉得“傻”“不值”。

可特定的历史时期,技术不如人,投资不如人,不得不说,香港的特技人,是用自己顽强的血肉之躯,锻造了无可复制的港产动作经典。

在他们的基础上,才有了更多后来者的突破。

还在热映的《怒火·重案》,甄子丹和谢霆锋结尾那场对打,就相当有甄子丹的搏击实战风格。

如今,特技、特效发展迅速,但电影公司连好莱坞都开始重新重视,演员的亲自上阵。

再牛的特技,也比不上真人冲锋有感染力。

拍摄《龙虎武师》时,曾碰到很大的难题:

当年那些威风的龙虎武师,不允许导演拍摄自己如今的生活。

事实上,由于早年间不善理财,加上积年病痛、行业的凋零,大部分的龙虎武师,甚至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前辈,现在的境遇都相当不好。

他们不愿自己的这一面见于世人。

导演心有戚戚:不许英雄见白头。

英雄迟暮,勇士会落魄。

他们这一生,哭过、累过,搏过、拼过,九死一生。

即便是年代的局限,他们依旧有内心憋着的那股劲儿,会为了一个目标和信念而勇往直前。

这一份坚定和较真,我们如今又还剩多少呢。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VC还在追消费,基金经理们却在“集体脱坑”。

2021-09-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