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好酒?江小白的产品主义变了吗?

天机小助手·2022-11-14 18:02
大力酿酒,大力出奇迹。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571期分享: 大力酿酒,大力出奇迹。

作者|黄晓军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封面图|网络

江小白酒体升级了,又推出了新产品“金盖”。
为何升级?按照什么逻辑去升级?
江小白的创始人陶石泉在5年前做过一次“产品主义”的演讲。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是我们公司产品部一号负责人。向大家汇报2016年我的工作时间分配:40%的时间做消费者调研;30%的时间是做产品开发;20%的时间是品牌营销;另外有10%的精力管一管渠道。 ”
然而,这个时间分配有了一个细节变化。在2021年与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的公开对话中,陶石泉又说:“最近三年,我们在尝试‘零营销’。”
这几年江小白的确不做营销不做品牌了,没有做街舞没有做音乐,也没有做涂鸦比赛了。而且,江小白2018年实现了全国化,渠道好像也不需要花什么精力了。
江小白的产品主义的内核变了吗?做品牌和渠道的那30%的精力放到哪里去了?
加到产品上,大力酿酒,大力出奇迹。

一场出乎意料的评酒会
2021年中秋过后,一群人到了从重庆沿江逆流而上,到了白沙镇上的江小白酒厂“江记酒庄”。这群人中有国家一级品酒师,也有酒行业专家。
他们绝大多数没到过这个小镇,对于江小白,他们其实也有些陌生,听过其名见到过二两的表达瓶,却没有到过酒厂。喝过很多地方的酒,吃过很地方的菜,大家这次像是来“踢馆”。
到酒厂后,他们盲品了6款酒。这些人在6个仅有序号标签的白酒样本中品评,然后对各个样本的香气、口味等指标进行评分。最后,3号样本的口感居然获得了最多的肯定票数,更让人惊讶的是6款酒里有5款来自八大名酒品牌。
那是江小白一款新品,“金盖”52度,一斤装,再加上酒体的升级,从里到外确实与以往的江小白大不相同。“这可能是江小白憋了十年的大招。”现场有人说。
这是一场出乎意料品评。
对白酒而言,窖泥香酒糟香是主流,为花果香松子香的江小白能够和这些名酒相提并论甚至超出一头?还有,中国白酒为何能酿出来花果与松子香香气?
多年前有人分析说,江小白是在用国际烈酒的打法做中国白酒。在天图投资举办的一场企业家峰会上,陶石泉讲到:你做盒饭,把中国的快餐全部研究一遍,可能只能达到中国所有快餐的水平。把日本便当、美国快餐,站在用户的角度全部研究一遍,回头再做中国盒饭,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世界级的产品。
总结一句,就是用全集的思维做子集的产品,全集就是全球的思维,全人类的思维。
但这似乎还是解释不了江小白的酒体逻辑。

独一无二的花果香:全集思维与子集产品
站在国内喝酒人士角度,浓香酒消费者是主流,毕竟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站在全球喝酒人士的角度,威士忌消费群是主流,中国白酒的香型概念不存在了。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什么酒是主流?不喝酒的人是主流。
认真地关注江小白,你就会发现,这家公司的语言体系和产品体系里,从不强调传统白酒的酱香、浓香、清香之分,而是站在口感体验、餐酒体验、消费体验。
这并不是说传统白酒做错了,而是说时代在变,消费者的口感在变审美在变。传统的酒桌权力文化、酒局文化,还过于辣口的“窖泥味”,让人有些不太接受了。
中国白酒的香型划分和十七大名酒一样,是计划经济下的人为产物。十二种香型恐怕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念不全。
还有曾经的名酒评选,在八十年代末就停了。坊间的说法是名酒评选“越评越不正规,期间开始有行业潜规则了,名酒评选活动变了味道”。
还是要看市场的口碑。在最后一届名酒评选的近三十年来,市场消费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啤酒成为日常消费选项之一,红酒开始流行,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进口量近几年来翻倍增长,夜场鸡尾酒在新中产圈子流行……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选择是“酒饮”:有带泡沫的,有带甜味的,有带花香味的,有带泥煤味的,有可以冰着喝的……窖泥味的也是好东西,但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已经把酒糟味和窖泥味做到极致了,连酒业老三洋河都要另辟蹊径“绵柔口感”,中小酒企业、创业酒企还要跟风扳手腕吗?满足人类酒饮难道只有窖泥味这一条“窄路”吗?
研究透酒饮的本质,我们再来做中国白酒,那么才有可能做成一款全人类意义的“好酒”。

大味清香?酒体升级?
一切新消费都应该回归常识。
那么评判“好酒”的常识是什么?
小马宋就曾在第三届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谈到,讲了一个道理:好吃/好喝,顾客才会来。简单且正确,可很多人都是困在一个刻板认知里面。
老外尝试中国白酒后的狰狞面孔,早就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引人捧腹。
仔细想想,这也是中国白酒走不出去的一大原因。辛辣的口感、脱离常态味觉窖泥味是最大的门槛。就全球市场用户和绝大多数中国年轻酒民而言,他们更喜欢喝利口、轻口味的白酒。
而且,新生代的消费群从小在软饮料的环境下长大,对花果香、甜香等味道更喜欢,对传统长辈身上的“酒臭味”接受度不太高。这是“口感审美”的时代进化。
所以,江小白选择了松子香气花果香的酒体,所以消费者在10年内喝下了11亿瓶江小白。
传统白酒的评判有两个标准,除了“香气香型”还有“味道口感”。但实际上,在消费者饮用过程中,口中味道的重要性其实远大于鼻子的闻香。
但从过往的白酒发展来看,大家都陷入了某种产品陷阱,香型认知把产品开发限制得死死的,许多人还是把“好喝”停留在传统的“酒糟窖泥味”认知范畴内。
这没错,但这会注定陷入到同质化竞争中
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走同样的路线,同时还完成了全国化的新生酒品牌,这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诞生。
所以,江小白的路和茅五洋泸不同,但可能也是对的。
国家一级品酒师腾蕾女士这样评论江小白的新产品“金盖”:“这款酒香气结合协调舒适,入口甘甜绵柔,有淡淡的松子香和奶油香。” 
在江小白的“金盖”评酒会上,有一道餐酒搭配的品鉴环节。油酥花生、三文鱼生、冷吃兔三碟小菜各有特色,金盖搭配三道菜入口时,现场评委的观点也多为“酒菜搭配相得益彰”“酒不夺菜味”“口感、体感都很舒适”。
按照创始人陶石泉的话来说,江小白的酒属于“大味清香”。
与闻香相比,味道更重要;与品酒相比,喝酒吃菜的体验更重要。

“本味酿造”的“酒庄酒”
在法国西南,加龙河从西班牙边境发源,往西北流入大西洋。中下游的河谷流域就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
酒品类的地域属性很强,辨识度都特别高。苏格兰的威士忌、干邑的白兰地、波尔多的葡萄酒,每种酒只有特定地方的某些酒庄的品质最好。如果知晓某一瓶酒产自名酒庄,那么他们对酒的品质就放心了许多。
至于中国白酒,2014年,中国酒业协会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并建立酒庄分级制度。
早在2013年,江小白就在中国小曲清香高粱酒的主要产区之一的白沙镇,着手扩建自己的酒庄——江记酒庄。
据称,这个酒庄拥有6个纯粮酿造车间,年产能6万吨,老酒储备6万吨,总投资接近30亿。江小白挣的钱几乎全部花在了这里,搞技艺研发搞产能扩建搞老酒储备。
还有旁边的江记农庄,据说当前面积有10000亩,主要用于高粱的育苗育种和示范种植,在高粱收割之后,地里还会复播油菜。每年三四月都会有十几万游客前来踏青赏花,风景堪比波尔多的葡萄园。
和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品牌一样,江小白金盖也是一款纯粹意义的“酒庄酒”。
在那场诸多专业人士上门“踢馆”的品酒会上,江小白技术总工邵家艳说:江小白采用的是“本味酿造法”,尽最大限度地还原高粱酒本来的味道,要做“最纯粹的粮食酒”。
用青石窖为发酵容器,不要窖泥味儿;用尽可能少的酒曲,去掉曲苦味儿;不用糠壳杂粮,去掉邪杂味……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江小白会长成什么样子? 
不谈国际化。
回到中国白酒圈子里,江小白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在江津白沙的那场品评会上,与江小白金盖一同参与盲品白酒其实不便宜,市场销售价格最贵的达到了448元,最便宜的也有218元。
踢馆的评委们认为“金盖”的品质并不亚于几款高端白酒品牌,并建议定价在300-400元区间。但江小白最终给出的定价是108元,这让评委们略显惊讶,也略有尴尬。
作为一款征服一众白酒泰斗和国家一级品酒师的好酒,本应当是江小白跻身高端白酒市场的利器。
这其实并不奇怪。
在天图投资那场峰会上,陶石泉还说将江小白有个“三从原则”:
①产品从优。 由于消费力的提升和供应链的改善,做出来更优秀的产品变得相对容易。
②品牌从小。 一个特别大的品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大的消费品集团,可能也需要分化为多品牌,用更精准的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品牌会更牢固。
③价格从众。 国际上出现了很多高街品牌,它们有奢侈品品牌的调性和高端品牌的品质,但是价格是大众能够接受的,类似于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等都具有高街品牌的属性,江小白也一样,“优质的国民口粮酒”。
想用一百元买到一件质量很好衣服,可以去优衣库;
想用一百元喝到一瓶好酒,可以去买江小白。
这样看来,江小白不是变了,而是在优质平价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而陶石泉用来做品牌的精力可能也没变,或者说变多了变成了50%。因为,把产品做好就已经是在做品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作者:黄晓军,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