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死掉的「翡翠海计划」到Google+,背后的故事

氪友ySAd·2011-07-13 17:24
一年多前我写过一篇 Google Me 的文章,里面有一份 Google 内部流出的「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投影片。但大伙不知道的,是从那里到今天一出发就声势如此浩大的 Google+,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昨天一名曾经参与「翡翠海计划」,也就是 Google+ 前身的工程師,突然跑出來把背后整个故事补齐了,里面有很多值得创业者参考的地方。 原来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Paul Adams 本来是一位Google 的使用者经​​验研究员,在对很多使用者进行深入访谈之后,他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们在真实生活的社交网路, 是由很多的小网路 (小圈圈) 组成的,而不是一个很大的「朋友」圈。

一年多前我写过一篇 
Google Me 的文章,里面有一份 Google 内部流出的「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投影片。但大伙不知道的,是从那里到今天一出发就
声势如此浩大的 Google+,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昨天一名曾经参与「翡翠海计划」,也就是
Google+ 前身的工程師,突然跑出來
把背后整个故事补齐了,里面有很多值得创业者参考的地方。

原来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Paul Adams 本来是一位Google 的使用者经​​验研究员,在对很多使用者进行深入访谈之后,他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们在真实生活的社交网路, 是由很多的小网路 (小圈圈) 组成的,而不是一个很大的「朋友」圈。

而当Google 高层下定决心要追逐 Social 策略时,Paul 的投影片变成了他们一本很重要的兵法。从那边,「翡翠海计划」被创造了出来。 200 多位工程师在Google 内部被征召,接着基于Paul 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始实作一个基于「多个圈圈」的社群平台。

开发的过程是非常辛苦也非常令人沮丧的,毕竟 Social 并不在Google 的文化里面。工程师们、Paul 代表的产品行销以及Google 高层,经常的碰撞。这时也刚好适逢Facebook 大量的向 Google 挖脚,「翡翠海计划」的成员不少因此跳槽-- 反正我都已经在搞 Social 了,与其在 Google 做这个不知道会不会死掉的东西,还不如直接去快要上市的 Facebook。 Paul 的投影片在这时候流出到市面上 (所以这大约就是我写文章的时候),对事情一点帮助也没有。

而对「翡翠海计划」最致命的一击是Paul Adams 本人,在投影片流出不久之后,居然被Facebook 挖走了 (
36氪今天的另一篇文章刚好说到了这个故事)。这时候计划外的 Google 工程师,纷纷开始预测这个产品什么时候会胎死腹中。接着Facebook 出招了,推出 Facebook Groups 产品,这让「翡翠海计划」的人全部都吓了一大跳。

不,Facebook Groups 跟「翡翠海计划」的社交圈核心概念一点关系也没有,Mark Zuckerberg 原来并没有搞懂,或是他没办法这么大规模的改造 Facebook 的根本。 「翡翠海计划」的成员信心大增,因为事实证明他们追逐了一个策略,如果成功的话,是 Facebook 没办法仿效的。

事情快转至今日,「翡翠海计划」变成了 Google+,并且成功的推出。不,它在短期内没办法把 Facebook 从社交的王座拉下来。但是 Google 给 Google+ 的种种优势,包括 SEO 等等,很有可能迫使 Facebook 转变,更拥抱开放,就Chrome 的威胁迫使 IE 更认真支援 HTML5 一样。

从外面看,这好像只是大家伙下三着棋的功夫。但是当你听到里面的内幕,你就知道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很多管理、动机、整合的问题。身为创业团队,在这方面,其实你并没有任何劣势。大公司只有资源和通路的优势,而你则有动作快、效率高的优点-- 你没看 Google+ 花了一年多,好几百个工程师才做出来。这样,你了解要如何挑战大家伙了吗?

欢迎在 Google+ 加我

(团片来源:
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Paul Adams,这位今年1月份从Google跳槽到Facebook的工程师写了一篇博客“ 我为什么离开Google?我的书《社交圈子》怎么啦?我在Facebook干什么。”这篇博客透露了Google不为人知的一面。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Adams曾经做过一件很出名的事,那就是给Google做了一个演示指出Google应该怎样赶超Facebook(演示中他提出了朋友群组的概念),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融合到了现在炙手可热的Google+中了。 对于他离开Google的原因,博客中是这么写的: 主要原因是我无法拒绝Facebook给我提供的一个机会。另外虽然我的研究形成了Google社交战略的基础,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执行该战略时我的话语并没有人听。同事倒是非常认真的听我的分析,但是领导层却不是如此。Google看重的是技术而不是社会科学。因此我走的另一层原因是Google文化已经发生了太大的转变,政治氛围越来越浓了。

2011-07-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