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跌破18美元带来的思考

氪友cMsj·2012-09-06 20:54
从今年5月18日以来,我在自己的上网日程里加了一项,那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在Google里搜索”FB”。这和我自己的财务状况没有任何的关系 – 我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也没钱去买Facebook股票。但自从两年前第一次见过Zuckerberg和Peter Thiel以后,与Facebook有关的概念在心中就成为了一种有关生活方式的符号,总是希望它的表现可以向人们证明 – 某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可行的,是值得去向往的(我知道这很幼稚)。

从今年5月18日以来,我在自己的上网日程里加了一项,那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在Google里搜索”FB”。这和我自己的财务状况没有任何的关系 – 我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也没钱去买Facebook股票。但自从两年前第一次见过Zuckerberg和Peter Thiel以后,与Facebook有关的概念在心中就成为了一种有关生活方式的符号,总是希望它的表现可以向人们证明 – 某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可行的,是值得去向往的(我知道这很幼稚)。

FB股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开始一直跌也就罢了。结果一周之前,破了19,“正式”腰斩;昨天再一看,破18了,还好今天提上来一点。可能因为Zuck年少成名,而且作风铁腕,不太招人喜欢,美国媒体都极其热爱去渲染Facebook下跌的惨状。他们喜欢挖空心思的去翻他的采访录像,找出那些他满面愁容的图片,再配上一个dislike的图标,来以此写一篇文章,其实那些图片不知道是啥时候的,而且多半和股票这事没关系。然而我也一直在想,股票下跌到底代表着什么?如果用户还在,服务还在,公司是否还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者说对于更多的创业者来说,这是否代表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理想的褪色?以后会怎样?

 *Thiel为什么扔股票
我从这个暑假到加州以来一直在Thiel Foundation, Seasteading Institute, Blueseed 等Peter Thiel赞助的组织或者公司里工作,这些公司们之间,就像之前一篇文章说的,一直维持着一种
类似于帮会一样的紧密的内部网络关系。所以虽然见Thiel本人面只有过几次,但是平时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很多都曾和他共事或者私交很好。从他抛了Facebook股票以后,这件事情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我咨询过好多大家的看法。普遍观点是觉得Facebook是一个有趣的社会实验(Social Experiment),这种社会技术可以组织很多信息,创造很多价值,不过最终却很难带来很多收益。当然,投资者肯定是要做这个计算的,何况是这么精明的人。赚不赚钱确实是一回事儿,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上个月财富杂志做了一个访谈活动,里面谈到科技公司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够多。当然,这是美国人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上阐述的。
纽约时报根据这一话题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报道。里面提到,今天的苹果公司有4万员工,而50年代的通用汽车和80年代的通用电气都有40万左右的员工。最直观的说,互联网公司创造不了就业,这样就无法在长远的角度上为经济社会做出很大贡献。当然,
唱衰硅谷的人一直都有,而对于Thiel这样一个绝对的圈内人来说,我觉得他的悲观并非出自愤世嫉俗,只是互联网公司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有着致命局限?

 

*互联网公司之殇
上个月我和Blueseed的同事去过一趟Founders Fund. 接待大厅里面赫然写着那句著名的 ”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们曾经想要过飞车,结果只得到了140个字符)前半句话大致是在指那些开拓人类想象力,改变人们生活的重大革新,在这方面我能想到的唯一例子又只有Elon Musk……后半句话则是在有点讽刺意味的调侃如今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公司,可怜的Twitter不幸躺中了。不知道这是在讽刺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在讽刺那些他们觉得没品位也没眼界的VC同行们。

当我刚看到这句话是,我的感觉是震惊与不解 – 这帮人怎么这么狂,连Twitter也看不上?要知道,像Twitter这样的明星级公司,无数的互联网创业者白天也想做梦也想,还做不到人家万分之一呢。你们倒好,成天去搞那堆上天入地长生不老的东西,你搞也就罢了,还看不上老老实实干事儿的人是吧?当然也没法指责人家,看不上也有看不上的理由,他肯定比我们更了解互联网,否则也不会在8年之前全世界第一个投资Facebook。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虽然他们相信,或者说承认Twitter Facebook都是很棒的公司,但重大革新不会来自”The next Twitter” 这样的概念,毕竟一切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到来的速度超越你的想象,所以不要囿于那些今日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东西。我不禁想到,难道站在未来回望,今日的创业盛景会是一片摩登时代的虚假繁荣?不禁心中一凛。

 

*漫漫淘金路
记得去年看过这样一句话,印象颇深:“你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 NASA 1969 年拥有的计算能力的总和。NASA 用那些计算能力发射人上了月球,而你用更强的计算能力发射愤怒的小鸟去砸猪。”这确实给人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有时候让人怀疑这样的公司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但毕竟市场是由供需决定的。只要赚钱,大家就肯定愿意做,App store 就像一座金矿,还有无数人走在漫漫淘金路上。

昨天下午和一家这边的孵化器老板聊天,聊湾区现在大家都爱住在哪里。他说道,从前的“硅谷”,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做芯片的那些地方,好多已经被抛弃了,留下了那些携妻带子,安顿下来的老工程师。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怀揣着AZ, Sequoia, KPCB的渴望,带着对成为下一个instagram,做出下一个愤怒的小鸟的热忱,则如潮水般涌向了旧金山,百年之前的西进者们汇聚之地,因为那里有他们想要的社交场合和夜生活。看来,“旧金山”这个中文名比这座城市的本名 – San Francisco,应该要贴切的多,因为这是一座因为金子而诞生和聚集的城市。和我聊天的那位老哥带着一点悲悯的神情,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有些等不及,创业的人年纪也越来越小,因为大家都想一举成名,像极了一百多年前的淘金热。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Thiel在斯坦福讲课上的一段话。他当时问了两个问题。A. Is there a gold rush in mobile internet? B. Whether, given a gold rush, you’d rather be a gold digger or the guy selling shovels to gold diggers? 按照他这样的说法,谷歌和苹果都是那些“给淘金者卖铲子的人”。不夸张地说,老乔一手缔造了这整个产业,让无数的人冲进这片沙漠来淘金,然后苹果给大家卖铲子。从一方面讲,淘金者和卖铲子的都有钱可赚,大家皆大欢喜;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是否说明这喧嚣是短期的和暂时的呢?淘金者们只是跟了风而已?有人说,第一流的企业家是可以创造产业的,但客观地说,毕竟不是谁都有卖铲子的资源、实力、和眼光,有时位置决定了很多因素,这就是为什么硅谷的人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搭建平台,然后号召着全世界的年轻人和他们一起来狂欢。

作者注:本文绝无意鼓励或者不鼓励各位创业朋友的积极性,只是这两天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必须要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宇宙飞船的。然而他们这些圈内人对于互联网的观察,对未来的预见,的确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每个人最终做什么,还是要自己考虑。然而,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也永远都不是个坏主意。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Kickstarter在这则声明中反复强调平台的宗旨在于给那些风险偏大的项目一次机会,并称最终决定权在支持者手中,出了问题责任在发起人,同Kickstarter无关。句句在理,但是随着平台的进一步做大,Kickstarter已经开始逐渐摆脱最初纯粹的为梦想募资的平台定位,在最近这几笔数额颇大的项目中,支持者的心态不再是单单希望能在这世上看到新奇的技术和设备,更有占有这些商品的欲望。如果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话,Kickstarter这种中立的姿态就不再适用了,势必需要有更严密更规范的监控和组织。

2012-09-0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