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卖了:一名软件工程师在Kickstarter上贩卖自己的私人数据

氪友Mspd·2013-05-12 11:08
软件工程师Federico Zannier怒了:“那些公司在用我的数据赚钱,当你接受那些使用条款时,你就已经把这些数据的使用权白送给他们了。”“与其让那些大公司贩卖我的数据赚钱,倒不如我自己把自己给卖了。”

大数据时代的公司们致力于挖掘海量数据,并用于分析用户的消费模式、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等信息,以求达到更精确、更迅速、更智能的营销。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无数普通个体的无意义举动在汇合起来后可能是一个可以提供预测的消费模型;或者你小心翼翼地从网上购买验孕棒,得意地认为你父母对成为外公外婆这件事一无所知时,另一边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准备往你家寄纸尿布打折卷了

现实是这些公司通过收集贩卖你的数据大把大把地赚钱的同时我们还显得挺无力,因为想要使用他们的服务就必须在注册的时候同意他们的服务条款,而这就意味着你授予了他们这些权力。如果不是特意地去研究,大部分个体不会注意到这对个人行为带来的影响。先不论这对消费者带来讲是好是坏,因为从自己的角度很难看出什么明显的端倪,很多人对此也就视而不见了。

然而,一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软件开发者Federico Zannier表示他受不了了,这位哥们怒了,“那些公司在用我的数据赚钱,当你接受那些使用条款时,你就已经把这些数据的使用权白送给他们了。”Zannier说,“他们赚了几十亿美金而我却一毛钱都没得到。”

于是,Zannier在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一个项目 – “A bite of Me”。从二月份起Zannier便收集自己所有的数字轨迹,从网站到聊天记录到照片到GPS数据,目前已有7GB数据。投入一定的数额,你会得到一个数据包,里面包含了Zannier最少相当于一天份量的数字轨迹,例如花2美元你可以得到70个网站记录,500张屏幕截图,500张视频截图,一份GPS数据,一份应用程序使用记录外加所有的鼠标运动轨迹。

Zannier的意思很明显,与其让那些大公司贩卖我的数据赚钱倒不如我自己把自己给卖了。在他的Kikstarter页面上,Zannier写道:“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做的话,我想那些卖家们就会直接向我们购买私人数据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可是把这些数据拱手让人也挺傻的。”这个计划所得的钱将会被用来开发一个iPhone app和Chrome浏览器上的扩展程序,这两个应用的目的就是收集并分享个人数字轨迹。

Zannier并不是第一个有这个想法的人 (见A Dollar for Your Data)。 问题是,单独或者极少量的数据不具备研究价值。因此那些大公司总是大量且长期地购买这些数据,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和Google能这么值钱了。

截止目前,已经有85人为Zannier提供了1069美元的帮助,超出了500美元的目标。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曾经以新闻立身,但直到现在才发力做新闻客户端的新浪,是否有点起大早赶晚集?但确是如此,一直在移动新闻客户端领域没什么大动作的新浪,要开始和自己的老对手搜狐再次陷入对决。据悉,新浪打算通过基于微博数据挖掘的全新新闻客户端产品集群告诉用户,以后的阅读并不是打开一个客户端能看到所有的报纸、杂志就算好的体验,你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就能节省更多时间,别人推荐给你的可能更加重大或有趣,此外你还要知道朋友们都在看什么新闻,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且又必须了解以作日后谈资。

2013-05-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