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创业孵化器

36氪的朋友们·2013-06-25 20:48
来新加坡将近10年了,在IT领域打拼也有不短时间。在成立瓜棚的半年里,辗转于三个本地主要的创业孵化中心,深切体会到孵化中心对于初创公司的重要性,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在新加坡的孵化器。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新加坡创业团队瓜棚的联合创始人李吉,在本文中他以切身经历详细的介绍了在新加坡的创业孵化器。关于瓜棚,请移步至我们之前的报道

来新加坡将近10年了,在IT领域打拼也有不短时间。在成立瓜棚的半年里,辗转于三个本地主要的创业孵化中心,深切体会到孵化中心对于初创公司的重要性。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在新加坡的孵化中心:

新加坡地处南洋,弹丸之地。以金融和贸易为主的经济类型,是很难诞生出所谓的车库创业文化;加上本地投资人对初创公司谨慎的态度, 也不太可能在初期投出几百万让初创公司风光的在CBD租他一层楼。

由于传统工业的萎缩和撤离,坡国政府想把当地打造成像硅谷那样的“创新之城”(这个差距还是相当大的)。除了设立了各种“名目”的创业基金,最大的体现就是以孵化器和创业中心的形式来帮助在襁褓中的初创公司发展壮大。所以本地的主要的几个初创孵化器, 都是采用的是政府投资 + 学校设施 + 私人指导的形式。没钱、没地的初创者,就不得不”蜗居”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学商联营的孵化器中,在政府的各种投资基金的”呵护”下, “茁壮”成长。

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瓜棚亲身经历的三个创业孵化器,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南洋理工大学创业中心(NTU Innovation Center )-- 创业者心中的“世外桃源”

1. 有证与无证

在瓜棚刚刚诞生 , 风雨飘摇无处藏身之时, 靠着兄弟公司的接济,在南大创业中心里面 “无证经营”了一段时间。这里远离尘世,自然环境极佳。靠着地处“乡下”,地产“廉价”的优势,南大创业中心有充足的办公空间,基本不会像其他孵化中心出现“哄抢”办公桌的情况,每个得到南大创业基金资助的初创公司都会在办公大厅里面得到免费的桌位,另外创业中心也会以极低的价钱把一些独立的办公室租给创业公司。由于空间充足,一些创业者也像瓜棚这样抱着电脑偷偷溜进来,悄无声息的开业大吉了。

2. 高端团队与“中国力量”

南大创业中心设立之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众多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商业化的平台,所以有一部分的公司由教授们设立,这样的公司颇具技术实力,员工高端且基本都是博士,让我们这种以低端本科生为主的公司“压力山大”。南大创业中心的另一个特色是到处都彰显了“中国力量”, 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中国,如果大家还不知道,著名的80后创业偶像陈欧同学和他的团队就是在南大的宿舍里开始他们创业之旅的,这样的故事,激励每一个工作在这里的中国创业草根们坚持他们的梦想之路。 另外,南大餐厅里有小岛上最好吃的中餐(个人意见),美食抓住很多吃货创业者的心。

Plug-in@Blk71 (在71号楼的“插头”孵化器)-- 新加坡的创新工厂

1.官学商“勾结”

瓜棚团队之后获得了政府创新基金的一点”接济”,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挂牌儿经营了,并且很幸运的被安排到 71号楼中的著名的孵化器Plug-in@BLK71里面办公 。这个中文名翻译为“插头”的孵化器是典型的官学商“勾结”的产物,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新加坡电信公司 和 信息发展部联合成立。在这里创业公司可以免费共享办公,生活和娱乐等设施,包括办公大厅,会议室,厨房,桌球和休息室等等。顾名思义,“插头”给予所有创业公司充足的能量,有时能量过剩甚至“触电”的感觉(纯个人解读)。在这里工作每天你看到到不同公司的发展状况,精彩刺激

2.“兵家必争之地”

去年有幸去过一次北京的创新工厂,在我看来Plug-in@BLK71算是新加坡的迷你创新工厂。在这里所有孵化的公司就都在大厅里办公,由于这种开放性的工作环境,各个公司之间交流无障碍,是初期迅速拓展人脉的好地方。创业者之间关系融洽,经常私下组织像Code & Run这种省钱又励志的活动。 不过也由于空间开放,公司之间没有太多隐私可言,对于我这种专注开发的程序猿来讲,就不得不和在旁边兄弟公司的客服接线员分享同一个办工桌,带着耳机在疯狂摇滚乐的伴奏下继续码了,所以这里工作环境对于开发者来说不能算好。这里交通方便靠近城市中心 ,“进可攻入”CBD走上“高富帅”之路, “退可以固守”这片强大的创业社区,利用免费的办公设施“广积粮,缓称王”。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为了多数草根创业者的首选。

3.“钉子户”的问题

由于排队者众多,从申请到进驻一般需要几个星期。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每三个月Plug-in@Blk71会对进驻的公司进行评估,清理一些“钉子户”,以便更多新鲜的血液能够加入进来。由于空间有限,发展好的公司在几个月之内,就不得不另谋高就“光荣毕业”了。作为新加坡最活跃的创业社区, 这里每天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创业讲座, 投资人见面, 产品展示等活动。对于在这里办公的初创公司,除了能够通过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和事业,活动之后的自助餐也会顺便解决晚餐和午餐的问题,经济实惠的节省了公司的开销。

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孵化中心(NUS Enterprise Incubation Center)--集装箱加别墅的原生态创业营地

终于,在我们的”死缠烂打”之下, 瓜棚争取到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

1.独立和孤立

这里就在母校的后山,一个叫做“乔治王子公园”(Prince George’s Park)的街区。实际状况却与这个霸气的名字有些不相符了,所有的初创公司就散落在道路两旁被遗弃的别墅和集装箱里,整个街区看起来有些颓废,”后现代感”十足。由于交通不便,常年鲜有访客,不起眼到连大多数国大学生也不清楚这些小房子的用处何在(包括在国大虚度4年的本人)。

相比前两个孵化器,这里唯一的好处是独立,,最大的不好处是孤立。每一个公司都会得到一个免费一年的独立办公室,可以容纳5到10个人。虽说是办公室, 都是以前的别墅加不知哪里搞来的集装箱拼接成的, 设施简单齐全,除了办公生活所需,还有当天的报纸和商业杂志来充当精神食量。除了提供硬件设施,国大创业中心也会邀请一些法律和会计公司利用每周两天的上午时间来为进驻的创业公司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免除一切后顾之忧。所以“万事俱备”,初创公司可以足不出户的专心好产品了。

2.“国大情节”

“情节”这个词已经不能表达这里初创企业和国大之间的“亲密”关系了,这里的公司或是创始团队有国大毕业生或是起步资金来源于国大创业基金。站在国大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公司也会“毫不留情”的从大学内部来挖掘所需的资源,从团队发展产品初期测试等等,都会得到学校不同程度的帮助。比如说,创业中心每学期专为初创企业组织一次为期6个月的实习活动,挑选一些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们参与其中。学生会每学期也会组织3天的产品测试活动,鼓励学生们使用和测试初创公司的新产品,并通过有奖方式来进行反馈。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初创公司充分利用国大的平台来更好的发展。

3.“师出名门”

除此之外,孵化中心还为每一家初创公司安排一名颇具经验的导师(mentor),这些导师们各个“身怀绝技资历不凡”。以瓜棚的导师Joe Rouse 为例,他在科技领域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是多个初创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在瓜棚成立初期寻找投资的阶段,Joe给予我们在商业和市场开发方面非常多的宝贵意见和指导,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导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了一把“白求恩式的无私奉献“。

安下家来的瓜棚团队,剩下来的就是安安心心的做好产品了,我想接下来的一年, 我们就会在这, 把瓜棚应用做的更好。

看到这, 当然你肯定会说了,这设施、这环境、太没品位太不文艺了。 如果你是一家做”酷”产品的公司, 肯定不想待在这儿。这个问题”高瞻远瞩”的学校和政府也想到了, 于是就有了University Town变创业hub的计划, University Town是新加坡为举办青运会给运动员们盖的宿舍 , 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据说未来会成为及办公、住宿、餐椅、娱乐为一体的创业者之家。说不定,下次您来新加坡,就可以到此来探视我们了!

如果你也是创业者,也有创业经验想要分享,非常欢迎你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tips【at】36kr.com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Facebook这款Reader并非基于RSS,Facebook也并不想跟随Digg,Feedly,NewsBlur,Zite,以及AOL等的脚步,去填补Google Reader离开后留下的空缺。事实上,Facebook Reader有可能是Facebook的下一代移动新闻订阅产品。

2013-06-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