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格子发布新版,匿名树洞变实名论坛——由工具转型社交后,课表类应用下一步怎么走?

氪友iOu6·2014-03-31 07:58
从工具切入,然后转型“轻”社交——到这一步为止课表类应用的路径都很清晰,但是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这是写这篇报道前想到的一个问题:随着“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的社交氛围越来越重,不知还有多少用户把这两款主要作为工具来使用?从工具切入,然后转型“轻”社交——到这一步为止他们的路径都很清晰,但是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这个疑问是由课程格子的新版引起。先说课程格子最近上线的4.2版,该版本中我们主要看到三点变化:

1、原来的校内“树洞”被升级成一个BBS论坛。虽然还保留了树洞版块,但性质上已经从完全匿名走向拥有一套ID体系。

2、新增了离线笔记功能。鉴于校园网络覆盖不佳,增加离线笔记允许用户在本地创建和编辑笔记,联网之后自动同步,可以向他人分享。

3、增加了“校草比赛”模块,与之前的校花比赛一样,主要是为了活跃用户。

这里我最感兴趣的是,课程格子用匿名启动社交之后,又赋予了社交半实名的特点(只有ID,但不一定知道ID代表谁),那么下一步会不会像Facebook和人人一样走向实名+强关系?

会这么怀疑也不是没理由。虽然这两款课表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拥有较高的覆盖,加起来可能占到全国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但迄今为止,还没看到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要做高用户黏性、要建立壁垒、要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在社交上越走越深几乎是必然。单纯依靠树洞或BBS(都是弱关系),只是将PC时代的产品形态搬到移动端,从商业角度来说,价值似乎还不如PC。有价值的社交网络需要一套账号体系,账号之间又要相互建立联系。别看去实名化的WhisperSecret势头正劲,但如果有一天用户失去兴趣,其用户社区也可能以飞速瓦解(虽然课表应用可以用“工具性”托底)。说到底,一个不能识别用户是谁、在哪、做什么,也不能沉淀用户虚拟资产(人脉、内容等)的社交网络,除了流量外不知道还有哪些想象。

但是,即使这些产品做成了第二个人人,面对的也只是一个比人人崛起时更恶劣的环境,更何况人人本身已经步入衰退。不做人人不行,做了人人也没法打开更多想象,这点让人感到无比茫然。

目前看来,这些课表应用能够迈出的最无风险的一步,还是将校园内的Web和线下资源互联网化。现在课表应用们已经替代了你的纸质课程表、BBS、海报栏,某些时候还能与教务信息打通。但校园内作为孤岛存在的数据库仍然众多(比如图书馆),未被整合的学习、娱乐、生活服务资源仍然海量——如果课程格子们能够始终聚焦学生群体,将这些资源打包成一种生活解决方案,还是可以成为校园社交和O2O入口。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多数使用者抱怨3Doodler的笔身太笨拙,Lixpen在这点上有所改进,其宽度只有3Doodler的一半,仅12-14毫米。而在笔身上,控制喷头按键的设置也较3Doodler更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其铝制笔身更令它看起来像一个精巧的工具......

2014-03-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