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点1氪晚间版:亲,你已阅过千山万水,下一个冲动在哪里?

Chloe·2014-04-17 22:39
今天,纽约时报问了马扎一个问题,“Facebook 还能创新么?”听来感觉就像,“已阅千山万水,你还有冲动么?"一样,问的是马扎,想必整个创业圈的人都扪心自问了一下,自己要给用户的下一个惊喜是什么?

今天,纽约时报问了马扎一个问题,“Facebook 还能创新么?”听来感觉就像,“已阅千山万水,你还有冲动么?"一样,问的是马扎,想必整个创业圈的人都扪心自问了一下,自己要给用户的下一个惊喜是什么?

p3

很长时间里,诞生于Web端的Facebook都只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应用,不过这个百宝箱好像并不适合移动场景,如马扎所言,在移动端,为单一功能打造一流体验是一项回报丰厚的工作。有时,下一个冲动不过是孤独的狂欢罢了,做出了Home和Facebook Messenger的FB被认为近年来鲜有创新,买来的Instagram和Whatsapp反被认为是成功之处。而马扎认为,Messenger 更多的与朋友之间的聊天工具,而 WhatsApp 则是短消息业务的取代物他们现在创新的任何东西。更新的产品Paper 及Creative Lab的其它计划等从0开始的东西则要等上三五年才能看出结果。毕竟跟FB的十亿用户相比,这些单点突破的产品表现再好也不会带来实质性改变。从0到1的故事向来精彩,却也曲折。

创新这事儿,有时怎么那么像“自宫”呢?快播算是视频领域的东方不败吧,将关闭 qvod 服务器,停止基于快播技术的视频点播和下载,全面转型为一家拥有原创和正版内容的视频网站。至此,充分诠释“盗版比正版好用的”“搜索电影 -->点开网站 -->快速播放”的“快播模式”,将全面终结。未来一年会投入 1 亿元用于建设正版内容,投入 3000 万元支持国内微电影的创新。内容、内容、内容,电视可以没有台,但不能没有内容。

拿得起放得下还是条汉子,不过寻找下一个自我也不必都那么决绝,还有一种创新叫补救性创新呢,比如微信支付在广大超市、商铺真正落地“客来乐”它的解决方案是在商家收银系统和打印机之间增加一个“小盒子”和一块屏。小盒子的目的是从底层读取打印的支付清单,而屏用于生成二维码。顾客只需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如果只接了盒子也能将二维码打印出来扫描结帐,这更适合咖啡馆、中餐以及外卖场景。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像燕千鸟和鳄鱼的关系,之所以鳄鱼不会吃掉燕千鸟,是因为它停栖在鳄鱼口中是要帮它剔牙的,你是帮传统势力剔牙的那只“牙签鸟”么?

即便你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也难以逃脱新科技大潮的裹挟,赶鸭子上架似的,欲罢不能,我想问的是,有手机在,你分得清办公室和非办室么?分得清8小时外和8小时内么,哦,Kid yourself!移动办公以及移动协同趋势正在浮出水面,谁说不是呢,有时在朋友圈点个赞都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当然移动协作不是“点赞”这么简单,IM这个壳的能量远不止此。“一站式移动协作”工具Moxtra不仅有通信功能,而且可以基于群组对多种类型的文档做有边界的云存储、云预览,并通过批改标注操作将交互记录下来方便协作沟通。此外移动端的屏幕共享也是可以的,方便一起看着设计图或方案边聊边标记,呵呵,就是这样,你我不分的工作和生活!

之前跟我母上讲自己很忙,她老觉得这不太对,20多年都没忙过的人。。。开玩笑嘛!我告诉她,我真心想买个机器人儿,会做饭一种功能就行,我帮它买菜刷碗,她又觉得我扯独自,"家里面馆前面削刀削面的机器人还卖1万块呢!”无语。不过机器人儿真是越屌炸天了,SiriSRI实验室刚研发了一种蚁群机器人,最小不过一枚硬币,最多可1000只协同工作,会处理微型电路元件、搬运水滴、促成小规模化学反应的发生这些精细的工作。福特的名言要改写了,“雇的不是一双手,只是一千只蚂蚁。”

这个时代,造梦的机器不再是电影,而是Google X实验室这样的神秘之地,一个不以广告为命根子的Google部门。不过,虽没有市场的压力,但预算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所有的点子都会经过一番厮杀分个你死我活,太空电梯和悬浮滑板就是 Google X 在研发的项目,二者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太空电梯面临的问题在于世界上还没有企业能生产强度足以将人从地球送入太空的电缆。看来想在火星上老去的不止Musk一人呢,原来科技真t~m浪漫~~。

苹果,这个站在科技和人文十字路口的公司,一直都有一人做不完的音乐梦,苹果正在和Shazam合作,未来将能让用户通过 iOS 手机快速识别出正在听的歌和演唱者。因为 Shazam 本身的侦听技术,未来用户拿起手机就可以立即知道环境内正在播放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歌。而Siri则可能成为你的私人音乐顾问。对于 Shazam 来说,和苹果的合作也有益处,因为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9000 万月活跃用户的 Shazam 离 IPO 已经不远,算是增加筹码。

有的时候,灵感甚至来自没日没夜的雾霾,清华大学的张林教授带领他的实验室团队研发了PiMi空气盒子,试图以随身携带的空气质量监测器构造出一个实时的空气质量监测的众包社区,使得大家随时都能知道任何地方的空气质量。不必说, 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不过“知道空气质量有什么用?反正它已经够糟了,关键是怎么解决问题呀?” 这也是墨迹天气所遇到的问题。哦,老天,赐我一口清新空气吧!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本文基于纽约时报对 Mark Zuckerberg 的专访。作者与 Zuckerberg 主要就 Facebook 在新服务开发方面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其中包括了不少外界所关心的问题,犀利的问题与圆滑的回答都非常值得一看。

2014-04-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