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和 Snapchat:从“端着”到“活着”

果子York·2014-06-25 12:27
让我想到这个话题的是新出来的一系列新兴的邮件客户端,比如 Hop、Unibox、Lightmail、邮差等。 这类邮件客户端有个特点:它们主要以发邮件的人或者组织为中心,重新组织和安排了你的邮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你处理邮件的效率。

让我想到这个话题的是新出来的一系列新兴的邮件客户端,比如 Hop、Unibox、Lightmail邮差等。

这类邮件客户端有个特点:它们主要以发邮件的人或者组织为中心,重新组织和安排了你的邮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你处理邮件的效率。

同时,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你回复邮件就像回复 IM 一样简单。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在回邮件之时,不再去思考“工整”的问题,只是快速的传递出你想要传达的信息。而这种更加关注“信息传递效率”而不再“那么地”看重框架和结构的做法,在我看来是一种从“端着”到“活着”的转变,前者需要精心修饰,而后者更重本质。

除了邮件,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有的。

Instagram 及 Facebook,甚至很多只要能够留下印记的社交类产品,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种“虚荣工具”,它们记录的时刻,都是经过修饰、反复琢磨过的。而新兴的 Slingshot、Snapchat 等阅后即焚式的火热,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从“端着”到“活着”的转变。

一生之中,有多少照片是值得被保存下来的呢?我猜,值得保存下来的,只是类似 Instagram 上的照片,其他的搞怪自拍,或者纯粹告诉对方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或者记录下来你看到的有意思,但不太适合公开出来的照片,是更适合的“阅后即焚”的,你不需要保存,但你需要拍张照片,传递信息。Instagram、Facebook 上的信息更端着,而 Slingshot、Snapchat 上的信息,更加随意,更加真实。

还有吗?有的。

在我看来,排版讲究的纸媒和传统媒体,到强调信息快速传递的新媒体也是一种从“端着”到“活着”的过渡。过去写文章,发表在杂志报刊上,是一种非常体面且讲究的事情,因此排版、格式、字体、留白等都非常考究,内容方面也大多以深度内容为主,除了新闻类,其他大都不太讲求时效性。而现在的新媒体,通常来讲,会以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取胜,“体面”的包装只是加分项,而非其最看重的本质。

而类似 ProductHunt 等产品,其实是在垂直博客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其只发布产品名称、附加一个链接、加上一句话产品介绍的机制,不仅保证信息能够非常快速的传递,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机制的限制(有点像苹果,通过限制呈现统一且有序的体验),保证了呈现效果的体面。这种近乎于项目索引式的信息呈现方式,也很好的节省了读着的时间,提高了找到自己感兴趣项目的效率。这里没有多余的信息,如果当真感兴趣,你可以自己通过翻评论,或者通过搜索去找。

别的例子还有吗?有。

内容生产方面,日本 AKB48、各种真人秀的娱乐节目,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从过去进行包装,可以让艺人同观众保持距离的“端着”到真真切切、全方位了解艺人——“活着”——的转变。

尤其是 AKB48,它的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和呈现形式很值得仔细研究,而在互联网产品上,我觉得 Same 的逻辑,抽象出来,同 AKB48 是颇有点类似的。在 Same 中,它通过话题的形式聚集人群,无论你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有多小众,你都能找到跟你同样的人。而 AKB48 则通过超过 300人的规模,记录她们生活中的点滴,同时各地的巡演,总会有一个妹子能够击中你,让你成为她的饭。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根据文化中国给出的公告,认购事项已经在昨天达成,协议显示,阿里将获得12,488,058,846股认购股份。

2014-06-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