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us Persson:卖掉Mojang,不关乎钱,只关乎我所想要的精神自由

苑伶@36氪Pro·2014-09-16 09:30
昨晚,微软以25亿美金收购Minecraft游戏的开发公司Mojang消息正式公布。在这之后,其开发者Markus Persson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他卖掉Mojang,并且即将离去Mojang的理由: 这不关乎钱,只关乎我所想要的精神自由。

昨晚,微软以25亿美金收购Minecraft游戏的开发公司Mojang消息正式公布。在这之后,其开发者Markus Persson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他卖掉Mojang,并且即将离去Mojang的理由:

这不关乎钱,只关乎我所想要的精神自由。

在这桩收购案公布之时,一部分人在意收购的价格,另一部分人在意微软的策略,但却忽略了一手打造Minecraft却又亲手将其卖掉的Markus的心声。我觉得他像阮哈东,为断绝外界批判而亲手将flappy bird下架,也对Indie Game: The Movie里面那些想法奇绝,渴望外界喜欢自己的游戏却又小心翼翼地对待成功的独立游戏开发者们记忆犹新。我觉得他们应当被更多人理解,乃至包容。

下面是Markuss自述离去理由的全部博文,大家也可以点回其原文观看:

我从来都不把自己看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开发者。我做游戏仅仅是因为觉得它很有趣,我这个人原本就热爱游戏又热爱编程,所以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我要开发出一款能够引爆的游戏,我也没有想过“我要改变世界”这么大的愿景。

不过,Minecraft最终确实流行了、爆发了,所有人都在谈论它,之后有人告诉我,这款游戏改变了游戏世界。说实话,Minecraft的走红确实让我自我感觉良好,而渐渐地走入公众视线,受到大家的关注也挺有趣的。不过,我并不是为了这些才开发这款游戏。

直到一段日子以前,我决定不再参与Minecraft的开发,因为我觉得Jens可以非常好地接手这件事,而我自己则可以去尝试做些新东西。起初,我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Minecraft的成功让我总想着要再一次make something big,但直到我放下这个魔障,开始开发一些小的产品原型并往里注入一些很小但很有趣的变化的尝试之后,我重新找回了开发游戏的乐趣。

我不确定那段时间,我是否有影响到Mojang里那些在做正事、忙着开发游戏的成员的工作氛围,但是既然大家都说我的存在对公司文化非常重要,我也就留了下来。

直到几周之前我患上了重感冒,不得不在家休息,却发现网络上有铺天盖地地抱怨冲我而来。这些抱怨大多和我们修改了EULA(编者注:EULA即“最终用户修改协议”,这里应该是说Minecraft修改了游戏政策不允许其玩家通过开设Minecraft服务器来挣钱了,招致一片骂声),但其实这件事和我并没太大关联。为此我很郁闷,不理解大家的行为,我甚至在Twitter上说:“有谁愿意买走我在Mojang所持有的股份,以让我可以继续过我正常的生活吗?我实在没法忍受做了正确的事,却要遭受如此多的唾骂。”

这件事过去后没多久,我又在Youtube上看了一个叫This is Phil Fish的视频——直到这时我才开始明白,我和我的粉丝们之间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种应有的联结,我已经在他们那里成为了一种符号和象征了,那并不是真正的我。我不应该成为一种至高至上的象征,乃至需要我为一些自己无法理解也无法承载的东西承担罪责。我不是一个企业家,我不是一个CEO,我只是一个nerdy的程序员,偶尔爱在Twitter上发表一些看法罢了。然而外界的压力却让我对继续承担我不应有的角色抱有一种厌恶感,这种厌恶感时不时地涌上心头,导致我实在无法再继续工作下去。

所以,和微软的交易一旦完成,我就会离开Mojang,去做我想做的Ludum Dares和一些小小的web实验。如果我再次不小心做出什么有迹象会引爆的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抛弃它。我知道我的形象在公众面前已经有些歪曲并且不真实了,所以我知道写下这些东西之后,又会有很多负面的批评涌来,但现在我想,我已经没有什么必须要去阅读他们的责任了。

我爱你们,爱你们所有人,谢谢你们让Minecraft变成了今天这般受欢迎的样子。但是这一切都过分膨胀了,膨胀到我无法为此担负我应付的责任。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Minecraft已经属于微软了,或许也可以说,Minecraft早已属于你们各位了,这一点将永远不再改变。

而我,则将离开Mojang,这一切不关乎钱,只关乎我自己的精神自由。

推荐阅读:游戏人生,走近Minecraft背后的奇才Markus Persson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面向女性的美妆社区已经够多了,经常在耳边听见的就有美啦美妆、美妆心得、抹茶美妆等几家。但现在所有的美妆社区,其实都没有深度解决用户的自我保养和化妆品购买决策问题。这些社区只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化妆品”,但问题是,用户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皮肤状况有一个更量化的把握。 对肤质的量化测试有很多途径,你可以去化妆品专柜或美容医疗机构接受专门仪器的检测(需要你亲自登门),也可以使用微蜜这样的手机外设(不过只能测水含量)。这两种方式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场景太窄,现在有一种更轻量的测试方法——你可以使用i肌肤的测试卡+App,三分钟就可以搞定美白、水分、色斑、毛孔和肤色等五项指标。

2014-09-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