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还有哪些玩法?想做入门级“卡片机”的Musical.ly用音乐来降低music video的创作门槛

人人酱·2014-11-18 21:27
和美拍“傻瓜机”的概念不同,由音乐地更名来的妈妈咪呀想做一款短视频应用里的“卡片机”。

自去年12月正式发放牌照,国内4G的普及正在推动短视频成为未来重要的沟通手段。未来短视频领域的爆发机会无疑是块诱人的大蛋糕,巨头和创业者们都纷纷瞄准了这个市场。

新浪微博13年底正式开启短视频战略,重点发展官方应用“秒拍”。十一长假前,微信6.0版本将6秒短视频融入朋友圈,乍看像是哈里波特中能将实景跃然纸上的魔法报纸。啪啪奇微可拍玩拍等校仿国外短视频鼻祖Vine的应用层出不穷,美拍算是另辟蹊径,以“傻瓜机”的概念通过内置的MV模板,方便用户以一键式的简单操作就能出来比较惊艳的效果,上线一周即成为中国区排名第一的应用。

Musical.ly (ios)是我们之前简单报道过的一款短视频应用,用户可以先拍摄一段生活中的视频,然后在乐库中配上音乐,从而快速地创建时长15秒的music video;或者从喜爱的歌曲中获得灵感,配上一段有意思的画面,然后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最近他们将原本的中文名“音乐地”正式改为“妈妈咪呀”。根据联合创始人阳陆育Louis的解释,之前的“音乐地”为直译,口头传播性不强。Musical在中文里还有“音乐剧”的意思,中国人接触的第一部音乐剧就是《妈妈咪呀》,因此就选择了这个通俗上口的名字。

无论是“音乐地”还是“妈妈咪呀”,团队所强调的都是音乐元素的重要性。在短视频领域,他们的玩法是赋予用户除了编辑外的另一种工具——音乐,来丰富视频本身的内涵和承载的情感。阳陆育Louis认为短视频之前不温不火,根本的原因是消费量够,供应量少,愿意拍和分享的人太少。中国人的拍摄习惯不一样,更喜欢去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因此以新奇有趣著称的Vine模式复制到本土后,往往沦为了欣赏视频的媒介,用户很少愿意主动拍摄内容。他们当时就确定了一个思路,引入海量的音乐,让大家很简单地把音乐融入到视频当中去,让一个没那么好玩的视频一下子变得好玩起来。同时,短视频用户大多为女性和青少年用户,是比较感性的群体,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感性的东西,很适合与短视频应用进行深入和紧密的结合。

除了改名外,妈妈咪呀的新版本支持微信好友和群内的私密分享,之前的版本仅能在朋友圈发布;同时增加了蓝调、钢琴、摇滚等五款滤镜特效,希望带给用户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和乐趣。

谈及美拍在国内短视频领域的成功,阳陆育Louis也很认同他们将编辑元素整合在一起,打包给用户一键生成视频的理念,这样可以成功地减低视频创作门槛。换句话说,美拍更像是一台启蒙的“傻瓜机”,内嵌的各种特效能让用户不需要怎么动脑子,一拍出来效果都不错。但这也导致了两点使得其工具性大于了社区性:1、美拍拍摄出来的和现实差距较大;2、在美拍社区内大家看到的内容趋同,都是几个固定套路。

与美拍不同的是,妈妈咪呀想做一款入门级的“卡片机”,既易使用、也不会让拍出的东西千篇一律。他们认为视频工具就是对用户拍摄的内容进行润色的,一定是配角而非主角。因此无论是滤镜特效还是慢镜、快进等拍摄模式,
他们都会以“润色”为宗旨,不会让用户编辑后的短视频太脱离现实。

妈妈咪呀还有一个特点:它能够全屏地让用户分享自己的原生视频,是一个为手机而存在的视频分享工具。很多人都在手机上多多少少存了些视频,而手机拍的视频大多是竖着的,导致分享到其他平台以后都会被切成方块,使画幅缩小,像素降低。

在我看来,妈妈咪呀算是国内短视频逼格较高的一款产品,设计感很棒,乍一看会误以为是国外团队的作品;另外,产品一开始就在中、美两个市场同时发布,目前外国用户居多,个人挺喜欢打开里面看看世界各地的人在里面分享的生活镜头。

不足方面,个人觉得妈妈咪呀在两个方面还可以改进和加强:第一是工具性,撇开4G环境等客观原因,产品真正的壁垒仍在于——产品本身是否是一个又简单,又好用的视频生成工具。我赞同妈妈咪呀把工具作为配角的定位,但目前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谈不上自由玩转视频。因此,需要继续开发新的编辑工具,让用户初次体验时就能有惊艳的效果,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沉淀下来;第二是国内音乐的版权问题,虽然15秒的长度尚未涉及版权法规定的侵权,但毕竟还是一个灰色地带。针对这个问题,妈妈咪呀团队表示很有希望在下一轮的融资后得到解决。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并非万万不能的。

2014-11-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