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饭”总是好吃的,那它会替代“餐厅”吗?

苑伶@36氪Pro·2015-03-17 16:57
i ta da ki ma su,我开动啦。

或许有一天,我们觅食的终点会从路旁醒目的店面延伸向层层楼宇之中的隐蔽人家,而真实世界的信息化则让这些地点变得不再难寻,你需要做的只是定位、挑选,然后便可以得到餐厅所无法给予的用餐体验。


在成为一名自己掌勺的私厨之前,石头是教平面设计的。不做老师许久之后,他在朋友支持的小阁楼里,摆起一张桌子,八双碗筷,做起私厨,招待着已经无法被大帝都餐厅所满足的胃。

我很喜欢在石头食堂吃饭,虽然他的厨房简陋,用餐环境也算不上精致(毕竟人家在创业期),但他的菜总是很有诚意,不放过度加工过的调味品(比如蚝油),有机的食材总是以它最本初的样子被摆上来,一道泉水煮鸡汤可以让全桌人吃得赞不绝口,而他用的仅仅只是:泉水、贵妃鸡和盐。

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吃饭,可以结识一群陌生的朋友,比如在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里就职的小伙伴、《北美留学日报》的创始人(后来聊起来才知道她们办公室就在氪星隔壁),甚至还有在体制内从业的金融界人士,以及两位上了年纪的大婶(一边吃一边讨论回家如何把这道菜也原模原样做一遍)。

在微信上和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勾搭久了,总觉得能这样在线下和人聊天才是一种慰藉——无拘无束地听着食物的故事,然后聊起家乡的什么,有几个小时可以放松下紧绷的神经,多好。

而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因为有饭、因为Enjoy、因为城觅,还有下厨房的山川与湖海小食堂,这样的私厨正在流行着。

然后有一天,我和一位创业者朋友说起,“你发现了吗?最近私厨很火诶!”

他的反应说:“是啊!我们已经研究这事一两周了~”

于是他和我说了这样一个idea:

在日本,好多餐厅都是在写字楼里,商业地租不便宜,所以你会发现很多餐厅不是开在商场里,而是在没有明显露出标识的楼里开店,但日本人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也不影响什么。而这样的趋势,现在在北京三里屯也有,很多餐厅和休闲消费类店面就开在三里屯办公楼里,楼外没有任何的广告牌和标识,但是因为点评,因为信息入口的发达,这些餐厅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盲点,反而因为隐蔽多了几分神秘和故事感。

或许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见这样的一种可能:爱做饭有手艺的人们都在家里开起私厨,他们将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厨房故事放在信息平台上,便可以不用担心“如何被发现”的问题。更好的是,因为民宅租赁价格的低廉(甚至未来很多年轻人都会拥有闲置的房源),他们能将这作为一种门槛很低的创业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为爱吃,因为爱烹饪,所以自己下厨招待客人,同时挣得一份不错的收入,以此作为自由职业,也便不用再辛苦地去谋求一份职业了。

对于用餐的客人来说,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私厨分布得足够广,打开手机基于LBS就可以随时发现身边十几米外有一家这样的私厨,那么便不用再去餐厅辛苦地排队,等待上菜,以及担心菜品里是否有用地沟油。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当私厨足够多的一天,它们能够替代现有的餐厅,改变整个餐饮行业。

事实上,近期我才发现,他说的这个idea,在硅谷已经有一家叫Plenry的公司在做了。

这家叫Plenry的公司是这么介绍自己的:Plenry是一个根据地理位置,帮助你找到附近的家庭主题餐饮的应用。通过社交餐饮,Plenry能够让用户在当地居民家中,享受美味的私房菜。平台通过整合闲置的资源并且再利用,让用户可以通过吃来认识身边的朋友,同时让喜爱烹饪的人在结识朋友的基础上赚得额外收入,力争开拓美国“吃”的分享经济。也就是说,Plenry想做的,就是让人们有一天都到身边的人家去吃饭,从而能够替代餐厅。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要让私厨的规模大到可以替代餐厅,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为什么人们会愿意成为私厨,将自己家中的餐桌分享出来,去服务其他的客人呢?

Plenry创始人Momo Ge的答案是,他们平台上的所有host都是兼职的,有些host以赚钱为目的,有些则是因为太闲了,在家里没事干,想找些事情做,所以他们会以social为目的,举办有主题的社交活动,比如游戏爱好者主题、美发主题、创业主题等等。而为了创建社交活动的信任感,Plenry会对guest做严格的认证,保证他们都是大公司或者是名校毕业的人,以此来建立每餐饭良好的社交氛围。

当然,总有host会希望能赚钱,但目前以这种不定期举办主题餐饮活动的方式暂时没法让他们将这件事作为全职的职业来做,因为他们暂时无法通过这种形式挣得丰足的收入。

Momo Ge说,对于想赚钱的host,他们未来会在平台上提供一个窗口,让口碑不错的host可以通过整个窗口去出售商品,我猜想可能是类似果酱这类的手作品,也可能是host出版的一些私房菜书籍等等。Plenry平台本身也打算去包装做得好的明星guest,让他们的内容可以在Youtube上传播起来,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除此之外,Plenry还考虑通过生鲜配送和炒菜机器人的方式和host合作,使之产出可以量化,收入能更加理想。

不过,我也曾和上面提到的那位创业者朋友讨论过Plenry这种模式的可能性,他担忧的是,以社交为目的的私厨在中国没法盛行,毕竟边社交边吃始终是小众需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吃饭”最本质的习惯上来。而对于host来说,以兴趣为原始动力来接待食客,可能无法维持长久,并且保证稳定的供应周期,对平台而言很难管理。最理想的形态还是平台以全职的host为主,这些host是美食爱好者,他们希望将兴趣做成创业,并能通过这个平台创业以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随后我们算了这么一笔账:

由于私厨没法翻台,所以每天最多可供应一次午餐一次晚餐,如果按一顿饭如果人均100-200来算,有6个人来吃,每天的收入就是1200-2400元,一个月收入在3.6万到7.2万之间。根据餐饮业50%的平均利润来看,最后host的收入可能在1.8万到3.6万之间。

在北京这种消费水平的城市,这最多只能给host挣份工资,并且这还是每天都满打满算的情况,不包括工作日里缺乏客源的情况发生,以及扣掉平台的抽成。所以最终我们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更多的方式来让host后续可以获得更规模化的收益(比如Plenry的炒菜机器人和厨师商品出售),这样的平台很难让私厨们长期参与,其本身也就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又想起之前曾问过石头——如果依赖平台的收益没法平衡生活支出,做私厨的他会怎么办?他给我的答案是,其实私厨只是他创业规划里的一部分,除了在有饭、Enjoy这样的平台上定期做私厨外,他自己还另有一家餐厅,餐厅可以完成走量的部分,餐厅的客源则通过在私厨平台上所积累的用户群和个人品牌来获得。

而他更大的愿景是,能把私厨作为一个入口,向食客传递有机的理念,以促成食客对有机生鲜食材的购买,以及他们对以有机食材为主题的餐厅的消费,甚至更未来,有机可以不仅仅局限于餐桌,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可以配套做成有机的,可以参照的是,美国的Whole Foods就已经成功地将有机食品做成一种生活方式,做成一整套有机生态了。

所以,在他眼里,光拿私厨来创业不是明智的选择,想挣钱的聪明人会用私厨来积累个人品牌,而后再导入到餐厅或者其他可以批量营收的地方,把私厨作为一个像梦想孵化器一样的存在,当然,未来另一种人也会越来越多:就是有钱的闲人,他们做私厨主要出于兴趣爱好,这类人也会把私厨做得很好,并且这个人群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不断增加。如若这一结论成立,那么承载私厨的平台,未来还是有可能像Airbnb一样,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Youtube正尝试留住创作者,并将其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

2015-03-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