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音乐人的独立音乐生态该怎么做?“看见音乐”从版权服务切入

thethief·2015-08-20 12:11
将“36氪模式”用在独立音乐领域

观察一下36氪做“创业服务生态”这件事情:最先从启动成本较低的媒体做起,提供资讯;而后切到创业这件事最核心的一些需求,比如融资;最后再延伸到包括孵化(氪空间)、数据工具(氪指数)等线上线下各式各样的服务。所有东西围绕着一个群体,叫创业者。

而这套逻辑其实是完全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的,比如独立音乐。脱离唱片公司的独立音乐人其实和创业者非常相似。事实上从去年到今年,我也接触到一批尝试围绕音乐人做独立音乐生态的互联网公司,但各家的具体切入点不尽相同。

月初在上海聊到的看见音乐也是其中一家,他们的切入角度是:版权和发行。

数字化的版权管理和发行系统

看见音乐成立于 2013 年,创始人沈佳之前在土豆待了 7 年,负责过原创播客管理、操办过土豆映像节。亲历了视频网站版权规范化的几年之后,沈佳认准了音乐内容的价值也会在持续的版权规范化后显现出来。

创立两年来,看见音乐基本上两条线同时并行。表层是音乐人平台和音乐媒体,包括线上杂志“独立志”、独立音乐排行榜 ING 榜等;底层则是一套独立音乐的版权管理、分发系统。

表层的产品首先要解决音乐人的推广需求。音乐人能在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主页,进行音乐推广、和粉丝互动、音乐和演出的发布甚至售卖等。媒体部分则是针对独立音乐爱好者的内容需求,吸引更多独立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最终还是服务于音乐人的推广需求。

而底层的版权管理和发行系统,其实才是看见音乐整个业务线里最重要的一块。

这套系统的运作机制大概是这样的:音乐人将作品委托给平台,平台帮音乐人做 UPC、ISRC 等认证编码,规整素材,通过已经建立起的渠道网络去自动发行,系统收集数据、结算和侦测版权。看见音乐花了两年把全球排名前一百多家的音乐渠道、流媒体服务都谈了一遍,签约并对接了双方系统。

音乐人向看见音乐上传作品之后,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上架的渠道,比如 Spotify、KK box 或者 iTunes 等,平台会帮助音乐人发行、上架,并且会把各平台上相应的数据返还给音乐人、提供工具帮助分析,最后帮音乐人换汇并结算版税收入。

这些事情,独立音乐人自己动手的话,会耗费很多精力,尤其当他要同时维护多个平台,管理上架、协议、催款、结算等细节。“一些音乐人使用滚石或索尼等大型唱片公司的发行服务,但这些服务普遍抽成很高、服务一般,也没有数据能返回给音乐人。”沈佳提到。实时数据对音乐人来说越来越重要,包括手中年龄、地域、兴趣词等,能够指导音乐人的创作或者运营。

在这套系统上沈佳其实不想收费,但是音乐人反倒希望他收费。“音乐人不是互联网人,你不收费他们觉得不知道你要干嘛。我们很尴尬地收了钱。”

这套系统目前主要还是帮音乐人把歌发向海外渠道,沈佳提到国内的渠道今年开始陆续在谈判、接入。音乐人向国内的音乐服务上架音乐相对不那么繁琐,而且各大音乐服务商也都有各自的独立音乐人服务计划。这一块不容易切,要靠版权池的量级和含金量来撬动。

要成为“新人和新音乐的入口”

往国外发行华语音乐的尴尬在于受众太少,绝大部分可能还是在国外的中国人。而中国人想听歌的话,可能也用不着去 iTunes 付费下载或者去 Spotify 忍受广告,他们会利用国内的音乐服务获取歌曲。

目前平台上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是音乐人姚欣蓓,看见音乐帮她做了三个多月后,她大概获得了接近两万的版税收入。对于独立音乐人的版税收入来说,这已经不算低了。

“其实在做版权发行的时候,收入他们倒没有那么在意,他们最在意的第一是推广、第二是数据。”独立音乐人们目前绝大多数收入都来自演出。他们希望的是扩大知名度、影响力,最终通过演出变现。

沈佳看好在接下来的几年,随着整个音乐市场的版权乱状逐渐被肃清,版税还是能帮助音乐人获得一层稳定的收入。哪怕是比较薄的一层。“老实说我们在做一套很未来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把整个版权系统建设成一个基础设施。”沈佳说。

而比较厚的那一层,还是演出。无论对音乐人还是看见音乐来说都是。目前看见音乐还没有在演出上做任何事情,沈佳认为当版权系统吸引来了足够多的音乐人,解决了他们的推广、发行需求之后,再帮他们解决演出方面的需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沈佳称目前有两位好声音系艺人签了看见音乐,10 月会有北京、上海两场演唱会,在上海也会将有一场中型音乐节推出。

目前看见音乐整个平台上有两万多个音乐人注册,平台上每个月大概新增接近 1000 个。但是平台上还没有影响力非常大的音乐人。“指标性的艺人还在抢,有些音乐人已经冒出头了,要抢他们就比较难。”沈佳称平台上一些新艺人冒头后很快就被签掉,例如陈粒、程壁等。

比较让沈佳惊喜的有两件事。第一是,原本是为个体音乐人打造的这套系统,一些没有专门的团队对接发行业务的中小厂牌也开始用上了。第二是,在做海外发行时他们接触了很多海外代理商和厂牌,而后者表达出了将版权委托给看见音乐进入中国的意愿。“因为他在中国找不到特别专业、合规的版权代理发行机构。”

目前看见音乐刚刚和一些海外版权机构达成合作,主要来自德国、法国和美国。“有些版权进来我们也吓到了,比方猫王、Bob Dylan、BB King 的一些作品。”

至于烧得兴起的巨头们会不会也围绕独立音乐人做这样一套系统?沈佳说:

“版权代理机构必须中立才能发行覆盖最大化。受制于竞争格局,巨头做全球化发行没有太大价值,比如腾讯音乐是不会愿意授权给 KK Box 的。仅仅是在国内赚取一层利润之后转售给对手的话,又会吞噬音乐人一层利润,而且目前他们更不愿意转售版权给国内对手。如果忽略竞争格局,我觉得这个也不是钱能马上砸出来的,需要时间去一家一家谈判、对接后台等。”

如果一切顺利,沈佳对看见音乐的预期是,成为“新人和新音乐的入口”。“道理和36氪成为‘创业’的入口是一样的。先把所有事情变成一种最基本的服务,这是行业未来价值的根本,其他都是必定会来的长尾。这是一件很远的事情,不是两年赚钱的事情。”

看见音乐之前拿过一笔 IDG 领投的融资。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 36 氪报道的话,请狠戳这里,:)。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the only thing customers care about is you make something they LOVE.

2015-08-2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