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没钱的时候,一家新基金是靠什么开张的?

杨眉·2015-09-25 10:56
投资人李丰 6 月中旬离开 IDG 资本,8 月中旬宣布自立门户。

Image title

投资人李丰 6 月中旬离开 IDG 资本,8 月中旬宣布自立门户。新基金 FreeS(峰瑞资本)借助李丰旧有的资源,在数十天内迅速募集到了包含 10 亿人民币和 1.5 亿美元的主基金和三支专项基金。媒体见面会上,李丰演说了基金的创新运作模式,包括管理费对赌、决策权部分下放、Carry 分配重构、LP 门槛降低。一时间,各大媒体的标题都为这家新基金打出了“颠覆 VC”的字眼,一线的年轻人从中看到了快速积累财富的可能。而按一些传统 VC 人评价,李丰要么是犯了经营的规矩,难成气候,要么是向外摆个高姿态。

上周末,FreeS 再次召开发布会,创始合伙人李丰、林中华,技术合伙人秦超,以及 10 月初将从红杉资本上任的基金律师(暂不向媒体公开姓名)为有意成为 LP 的报名者介绍了如何参与投资及基金的现状。人员方面,一色是清北或美国留学背景的年轻人。其中作为重头戏介绍的四位技术合伙人有的出自 Google、Facebook 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的具备成功创业的经历,履历骄人,李丰称,连 IT 公司都难挖到这样的梦之队。募资方面,主基金中的人民币在上周分收回来的认购册中已确认有 9 亿元的认购额,另有包括腾讯在内的4个机构有较明确的认购意向,预计10 亿的计划会超募到 12 亿元。项目方面,专项基金完成了对国内最大食品电商企业三只松鼠的 D 轮投资,投资金额为 3 亿元人民币,投资后三只松鼠估值超过 40 亿元人民币,上个月还完成了打车软件运营商 Uber Global 的投资。

如果说上个月李丰向外界传达的关键词是“颠覆”,这个月就像是围绕着精英和大公司构画出“名牌”的印象。或许对一个拥有上百位 LP 的基金公司来说,名牌是短时间内取得多数人信赖所必需的。也或许因此公司的上下成员对提问都采取了正面回应。

资本市场的寒冬里,新基金能靠什么开张迎客?

FreeS 在股市行情急降的时间里匆忙成立,就像是大冬天里出生的赤婴。但李丰在会上的表态,一方面不愁孩子没人来喂,第一轮募资超额完成,在公司网站上申请 LP 资格的报名者超过百位。另一方面,李丰也不认为大环境会妨害到这个孩子的成长。

李丰的理由有三条。第一,金融行业在 8、9 个月之前就已经普遍认识到中国实体经济存在隐患,并且明确预期到经济下行。“预期未出现系统性变化的情况下,(股市)主要的情绪是由资本市场波动带来,而不是由大家的预期大幅度变化带来的。”换句话说,机构和业内人士从未在业务上阵脚大乱。

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对传统经济进行革命。“商业模式当中相对落后的部分会被淘汰;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或者经济模式应该赢得更多的溢价;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市场,传统经济的公司常常获得了较高的溢价。因之,资本市场回归合理的价值范围是必然结果。”李丰还认为,现有的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主要衡量工业经济,但未必能很好地描述经济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表现。“在过去两个季度中,我们第三产业占比从50以下提高到52。背后有两个可能,一是我们有一部分的GDP合理的转型了,二是生产制造行业相关的工业的缩减比较快。两个情况都有,但我们现在的指标很难描述出到底是哪种情况各占多少比例。”一番话似乎暗示,大环境的好坏不应该仅从宏观数据来评判,因为转型作为砍柴前的磨刀功夫并不见得能体现在宏观数据里,但磨好了刀意味着未来能大把收成,尤其是在创新行业。

第三,李丰相信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的投资倾向会有利于创投。在银行业的流动性依然良好的前提下,李丰猜测“国家会以各种形式来鼓励在这种类型的大型金融体系当中的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入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尤其是面向未来的小微企业。对我们最大的机会,就是银行和保险类资金会(被国家鼓励)流入像我们这样的股权、或者面向小微企业的债权投资领域中去。”如果沿用冬天里生孩子的比喻,李丰的意思或许就是,天冷的时候,老人家扛不过去,但新养的胖娃娃一定会受格外的照顾。

去年 8 月,国务院发布保险行业的新“国十条”,明确政府“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今年年初,保监会首次允许保险资金发起设立并管理私募股权基金,光大永明人寿、东吴人寿等六家保险企业合伙成立“中小企业私募基金”,计划募集保险资金 20 亿元。

李丰称,在国家层面转型的周期中,个人投资者也应该将目光放长远。“理论上资产配置应该投向未来的长周期项目,来躲过经济结构调整的短期不确定性。”“原来我们的理财通道有限,理财产品的层次有限。A 股市场聚集了非常多的钱,公司大多是面向传统经济的公司。”而李丰预测,“在未来大概一年半到五年内,因为面向未来新经济商业模式在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出现,会导致这些钱和这些公司更快的和批量的进入一级市场当中的资产,通过 VC 或者 PE 手里投的公司,来完成转型和重新再估值。”李丰认为,过去对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的投资主要来自美元基金,“但是这轮的机会出现在对接A股和A股相关的资本市场和通道,人民币基金有较好的中短期的套利机会。”更具体地说,李丰估计在 1-5 年之内就可以大规模套利。

“颠覆”传统基金的风头,为什么别人不来出?

在 FreeS 成立之初,我曾报道过传统 VC 界对于 FreeS 新规则的质疑。

第一种质疑是,“管理费对赌条款”可能不利于创投基金的健康成长。条款中规定,项目回报在 3 倍以内,不收管理费,收取 20% carry;回报在 3-5 倍中,收取 2% 管理费和 25% carry;回报在 5 倍以上,收取 2% 管理费和 30% carry。有人认为 VC 和 LP 的关系应该是共同体,而不是对立的双方,“对赌”的意思好比是在说,“你要是死了,我这条胳膊就剁下来。”更多像在摆姿态。也有人说,基金公司要不骄不躁地运作,在软性资源上部署充分,需要管理费来作为稳定收入,不该拿管理费作为对赌的砝码;而 carry 阶梯式的变化也可能会让公司的投资策略更急功近利。对此合伙人林中华的解释是,管理费是按惯常的时间进度收取的,所谓“对赌”只是在项目的最终阶段决定是否该返还管理费;另外专项基金中对三只松鼠、Uber Global 的投资,都可以帮助公司调度资源,维持稳定充裕的经营。李丰则回应了阶梯式划分 carry 的疑问,项目回报在 3 倍和 5 倍这两个边界,一线之隔,就是不同的 carry 分配。李丰的解释是:“我们是早期投资基金,不是炒股票的基金,所以我们很难控制到底完完全全正好在这个边界上,每次形成的退出一旦有备注和原来投资金额的比例关系差异都是非常大,很难控制是21倍还是21.02倍。假定你(出资)100万,带来了299万的回报还是301万的回报,我猜大多数人不会和我较那个真。”

这个回应符合李丰一贯说话快、逻辑紧的风格。然而作为一个旁听者,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对准 LP 人选的好回应。行业里普遍的分配法则是,GP 得 20% 的 carry,LP 得 80%。FreeS 可以在条款中向 LP 要求更高比例 carry 的前提是,人们认可这个条款可以激励 GP 投资、培养出高回报的团队。但如果 GP 公然宣称回报在 2.99 倍和 3.01 倍之间,LP 不必去计较,而 GP 团队却有机会收取比行规高出 5% 的 carry。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套对 GP 来说“nothing to lose”的游戏规则——除了一笔现在看起来对 LP 和 GP 都算不什么的管理费。

第二种质疑是降低 LP 门槛,就像大妈在 A 股市场盲目入场一样,会带来有小钱而无风险管理知识和承受力的小户。对此,李丰明确 FreeS 是要吸取具备“个人势能”的 LP,认同 FreeS 的社会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其社会生态体系的一部分。更通俗地讲,要入伙光有钱还不够,还得给公司拉资源。个人在公司的网站上报名后,管理团队会筛查报名者的背景。团队中的一位成员告诉我,被选中的大体是三类人群:创业者,可以帮助判断项目的运营状态;行业专家或高管,可以提供行业观察、调动业内资源;“土豪”,也就是所谓的煤老板或传统行业里走出来的高净值人群,这类人群对互联网和创业知之甚少,一方面来投钱,一方面也可以跟着大家学习。在 FreeS 的演示材料里,准 LP 人数在 170 位以上。其中 100 多位来自网站报名,70 多位来自团队外部引进;创业者 30 多位,行业专家和高管 60 多位,而“土豪”类别被拆分为 60 多位一级、二级投资人以及 20 多位金融人士。

第三种质疑是当项目推荐和 LP 都采取众包模式时,人多项目多,carry 的分配方式复杂,要取得高效的沟通会非常困难。技术合伙人覃超他向我介绍了两项技术解决方案。第一项面向 LP 群体,推出手机应用,计划 10 月上线公测。LP 登录账户,可以时时看到基金内的项目和 carry 分配的信息。未来覃超他们还希望能让手机应用兼作股权众筹平台,让有融资需求的创业团队在平台上作展示,LP 可以在平台上作投资。第二项技术解决方案面向公司内部。包括类似于简易版的 Teambition 任务管理系统,团队成员在邮件或是微信里收到项目商业计划的 PDF 文件,可以直接把文件转入内部系统,新建为一个任务,各成员都可以在这个任务下留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另外也包括 carry 的分配体统,各人为项目作出什么贡献,对应可以兑换多少 carry 的比例,都在内中保持跟踪记录。“就像大家一起在游戏里打怪,你做了什么,对应可以得到多少经验值,都是有一套规则。这个规则还可以变化调整。”据覃超说,这套系统会非常复杂,足以让技术团队花费数年来不断维持和改善,“这个系统,其实已经可以做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了,像 Teambition 一样。”

覃超认为,VC 行业普遍还是作坊似的办公方式,而 FreeS 要做的事就是把 VC 互联网平台化,所谓的“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是缺一不可的。就像没有打车软件,也不能有众包式的司机一样。然而覃超观察到的是,针对 VC 的企业服务技术还很稀缺,这也是 FreeS 没有选择外包定制,而是自建技术团队的原因。至于这个自制的系统在未来有无可能成为一条新的业务线,覃超和李丰给我的回答都是“当然”。把平台开放,展示自家发掘和评估过的项目,会更有利于吸纳外部人士进入 FreeS 的生态。但当这个生态里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像一个扩大到几百人的微信群一样,要怎样让每个人的价值被充分调用,怎样让这个生态变成一百零八将的英雄谱,而不是沦为人多嘴杂的乌合之众,FreeS 仍然需要拿出一套即时、高效的通信工具。曾在 Facebook 即时通信事业部工作多年的覃超承认,现有的微信对互联网化的 VC 而言不是个好工具,但暂时也没有构想到更合适的替代品。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去中介化的滴滴打车模式似乎并不受几家货运O2O公司认可

2015-09-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