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太难做,先攻海外华人市场会不会是个突破口?

SuperWhere·2015-10-12 10:12
问问你在美国的华人朋友用什么应用?

境外目的地还未被吃透,不论是在资源端还是在用户市场,下海的人多,但国内还未见一家创业公司游到终点,而此时,巨人的一只脚也已坚定地踏了进来——

正如36氪上一篇讲述碎片化目的地市场的坑,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平台上下游的获取一样艰难,整合上游资源贵,流量也贵且低频没粘性。在这个过程中,创业公司拓荒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单点突破,比如覆盖全球的单类型产品,一般较标准化,像玩途主攻全球门票,皇包车以当地包车服务切入,还有就是先将单一目的地做扎实,比如游啊游、路路行、澳乐、走客、仙贝旅行等,之后再向其他国家复制 ;二是扎堆高频次国家,相比欧美,港澳台、东南亚、日韩市场的线上线下竞争都更激烈,连一开始定位美国的我趣日前也将战场转向了亚洲。

而在获取用户这边,除了直接补贴、线下地推,创业公司还会扮演供应商的角色,将产品放到攻略社区,或淘在路上这样的平台上销售,不过对创业公司来说,产品是卖出来了,但也像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本身坐拥入口的携程已在目的地市场取得长足发展,途牛、同程在出境游市场也是一手紧抓资源,一手重金造品牌。而有钱又有强供应链的批发商们,比如众信,以收购海外旅行社、海外网站等方式布局目的地,另一方面也加紧铺路自己的toC 渠道。另外,大体量的传统旅行社如旅游百事通中青旅等,携资源和服务优势拓宽线上渠道,凭着线下“水深”的时间窗口,调整额业务结构开始反扑。

在这么些老兵的挤压之下,目的地创业公司的路似乎越走越窄。不过,当国内的创业公司难以走出一条路,扎根在国外的公司换个思路能不能跑通呢?比如这家叫风帆假期的美国华人旅行社,就想汇集境外导游、地接社、邮轮公司等上游供应商,从当地华人市场入手搭建一个全球出境游平台,再逐渐覆盖国内出境用户。

海外华人大概有这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圈子紧密,既然都称“华人圈”,那么市场就比较集中,而且好产品的口碑传播也更容易,普遍来说获取用户之后忠诚度会较高;二是非价格敏感型,能在国外生活的应该不会太为低价所动摇。而风帆假期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慕文表示,他们历时8年时间已经成为俄州及美国东部地区家综合性的华人旅行社,积累了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已经有了用户沉淀。

其实,这样的发展方式36氪并不是初见,同样成立于2007年的路路行也是从美国华人市场做起,去年末宣布获得光振安速A轮融资后,开始向中国市场发展。对比路路行,慕文表示,风帆假期的差别在于产品线,他们会主攻导游这个品类,通过导游协会等渠道汇集有资质的境外导游,而其他产品如一日游,接送机,门票等则通过当地旅行社提供,类似天猫模式,这样的好处是风帆自身不会做太重,另外旅行社还能提供服务保障,甚至是反向定制。

目前风帆假期还未正式上线,退一步说,慕文和团队其实还在考虑怎样去呈现他们的产品形态。核心团队中,创始人慕文曾供职百事市场部,1999年到美国从事旅游行业,2007年创业成立风帆假期;联合创始人任芳曾任摩根大通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移动平台的系统维护及开发工作,自主研发过salary app并上线;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陈丽主营市场管理学,据说对微营销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团队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深圳、上海、杭州的创业者们,看看北京的O2O地推有多么凶猛。中关村以及北京各处的创业者们,看看望京SOHO这的地推有多凶猛。

2015-10-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