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时代”的时代,浙商帮的故事也许到此为止了

杨眉·2015-10-21 14:47
“你是说,我们穿的衣服都是从石油做出来的吗?

“你是说,我们穿的衣服都是从石油做出来的吗?”

我想了一下,跟同事说,可以这么说吧。石油经过炼油厂提炼,得到了多种石油衍生品,其中的烯烃被广泛用于生产塑料(PP、PE 等),芳烃被用于生产化纤和食物饮料的容器(例如 PET 材料,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既可以制造矿泉水瓶,也可以制造俗称为“的确良”的涤纶纤维),也有部分化纤是由烯烃和芳烃聚合而成。根据“化时代”创始人蔡卫东介绍,化纤行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石油衍生品的入口单一,可以提供化纤原料的厂商在国内仅有百家,也有以部分日韩为主的海外厂商。原料通过船运,到江浙的码头上和化纤加工厂商交易,之后进厂加工成为聚酯纤维,再批售给杭州、宁波一带的纺织厂和数以万计的家庭作坊。古时的江南养蚕植棉、女工业发达,以自然纤维织布作衣,“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现在以化工纤维为核心的一条新产业链,因为水运的地理优势,又布在了这个地区。

在南京化工行业从业多年的蔡卫东,带着他的化纤交易平台“化时代”和一位平台的种子用户、来自太仓的化纤加工贸易商朱先生,前来向我介绍了这个创业项目。和“找钢”、“找塑料”的模式相似。“化时代”提供基于微信的电子交易平台,覆盖美元、人民币结算的几类化纤原料,用户注册后可以选择品类、意向价格和有效时间,提交买单或是卖单。提交后,平台会向关注该品类交易的其他用户推送匿名的需求单。在匹配买卖双方时,用户也可以进行三次讨价还价。用户同意成交后,平台为双方生成一张合同,并显示对方的真实联系信息。用户打印签字后,快递给另一方,交易正式生效。

朱先生解释,这样的平台解决了传统交易中的三个积弊:

1)交易信息传播低效。化工原料的市场一如股市,行情时时波动,“买下来的时候是一个价格,装到车上的时候是另一个价格,等送到厂里的时候又是一个价格”。因此加工厂商进货,兼有生产和投机转卖两重考量。以往要找货源,朱先生要参加大把大把的饭局,结交同行,“宁可做熟不做生,熟人的信用在这个圈子里值二十块”——意思是说,厂商宁肯从可靠的熟人那里找货,哪怕每吨多出二十元的溢价,也不轻易找陌生的货源。在找货源这件事里,还催生出一种昂贵的中介,专门帮厂商辗转打听,牵线搭桥。等兜了一个圈子找到了买主或是卖主,很可能行情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交易成本很高。“化时代”利用微信,解决了信息传播的不便。

2)交易发起方害怕暴露信息。如果光是为了解决信息传播的低效,厂商们完全可以拉个微信群,在里面广播自己的需求。但实际上大部分厂商不会那么做。这个行业里参与的人少,如果被同行摸清楚自己手上有多少货,或者缺多少货,就很容易被同行合起来打压价格或者坐地起价。好比三个人打牌,一个人把自己手上的牌全摊开了,另外两个人就可以明确地咬住他打。而“化时代”的程序在用户匿名的情况下传播和匹配供需,直到成交后才向买卖双方透露信息,对于厂商来说就的安全许多。

3)信誉认证未经组织和公开。朱先生说,传统的交易都要到码头的公共仓库进行。但是还是会碰到黑商。“同一批货堆在仓库里,你去,他指给你看说,喏,就是那批货,你去交钱了,来了另一个人,他又指着说,喏,就是那批货。”还有就是“赖单”的情况,两边已经说定了交易,但是在交货过程中,行情波动或是别的变故,有一方也许就抵赖了。理论上厂商可以根据交易合同诉讼,但是诉讼成本高昂。与其通过法律程序去制裁不规矩的同行,不如让全行业联合抵制,把他们淘汰出局。在“化时代”平台上成交,只是为买卖双方生成一张未签名的合同,显然也有遭遇用户“赖单”的风险,但是“化时代”可以向所有用户通报赖单者。

如果能大规模应用,B2B 电子交易平台的构想也许会打破江浙商帮固有的壁垒。就像那些在 A 股市场里的股民,再也没有人要为了认购一支新股,去饭桌上结交朋友,或是到公共码头上开箱验货了。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Driveway 是一款帮助用户分析行车习惯的应用。

2015-10-2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