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不想凑合的时候好好吃一顿饭,你需要的是一个“品质化的大众点评”

二水水·2015-11-09 17:21
“目光” 的创始团队基本来自比邻,其中包括两位原比邻联合创始人。

Image title目光”的创始团队基本来自比邻,其中包括两位原比邻联合创始人。而他们出来做的这款新产品“目光”是一个品质美食消费社区,从定位上看,或许可以称之为“品质化的大众点评”。

创始人阿当告诉36氪,目前他们只想解决一个问题——在不想凑合的时候,如何好好地吃一顿饭。在这样一个场景里,消费者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面对琳琅的商家难以快速判断和作出选择。而常用的大众点评等应用品类太过大而全,需要靠用户自行搜索,效果和效率往往都差强人意。

“搜索仍是停留在Web2.0时代的产物,‘目光’想做的事是通过平台淘汰掉搜索功能,通过数据化推荐的方式为犯选择障碍的消费者寻找做消费决策的最短路径。”阿当表示。

用三种方法缩短“吃”这件事的决策路径

首先,在“目光”注册完毕后,平台首先会获取该用户年龄、性别等几个维度的信息。之后,“目光”会根据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推荐一批优质餐厅,用户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深入了解。这时平台同样会记录下用户偏好,后期就能够根据更多信息来进行个性化推荐,每个用户看到的界面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在阿当看来,在做吃饭这件事的消费决策时,人们考虑的很大一个因素是“和谁去吃”。因此,在今日上线的新版本中,“目光”推出了一个名叫“吃什么”的功能,用户只要选择吃饭对象的类型,比如家人、朋友、情侣等等,就能收到平台智能推送的6~8家商户,其中包括位置最近、用餐环境最佳、服务质量最高、人流量最大、价格最适中几类。

有意思的是,与以往用户勾选合意的餐厅查看详情不同,在这里,用户只需要将不喜欢的餐厅划掉,平台就会在被用户划去的维度中再推送一家餐厅。阿当表示,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虽然很多人在做消费决策的时候常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但他们往往知道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这么做同样可以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

Image title

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目光”的推送顺序也有所不同。比如,25岁以下的人群对价格更加敏感,平台就会将价格最优的店铺显示在最前面;而为25岁以上的用户则首先推荐高品质、环境优的餐厅。

此外,平台的“实景呈现”功能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发现周边美食的方法。玩法上,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照相机,就能在实景中自动显示身边的优质餐厅。

按阿当的说法,“目光”正是通过这三种功能来提高消费者的决策效率,“基本上效率可以提升10倍,用户在1分钟内就能实现快速选择及购买。”

“不做金字塔最顶端的生意”

在“目光”给自己的定位——品质美食消费社区中,“品质”一词很容易让人将其与高客单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以Enjoy为代表的一票玩家也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而相比之下,“目光”对目标用户的定位更低一些,以一线城市22~32岁的白领人群为主,月收入大致在1万元左右。阿当表示,这样的定位是为产品的规模化做考虑。

围绕目标受众群体,“目光”上的餐厅价位主要集中在人均50~80元左右,但需要确保环境、口味和服务优良。这么筛选下来,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符合标准的大约有3万多家。为了发现更多优质餐厅,“目光”启用了“城市猎人”活动。和电商买手类似,城市猎人的任务是挖掘好的餐厅并提供给平台,由此可以得到一笔佣金。而这种C2C的形式可以作为团队BD的补充。

而社交属性则体现在“朋友”版块中。根据“目光”的调查,二度人脉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影响用户决策的一条路径。在该版块中,用户可以自行上传食物、餐厅图片并编辑文字,也可以关注他人形成互动和社区氛围。

由于产品刚上线一个月,“目光”还没有跑通商业闭环。未来,“目光”的思路是通过商家导流抽成、广告和美食电商三种方式变现。模式上,美食只是一个切入口,今后会围绕“品质”生活逐步发展为一个包括吃喝玩乐四大目类的泛生活方式平台。

“目光”于今年4月成立,发展至今团队12人,其中技术团队8人,CTO原为比邻CTO,同时在外部有一家位于深圳的数据研究院为“目光”提供数据支持。用户数据方面,注册用户约3万人,活跃用户占10%左右,种子用户是60几位美食达人,主要有美食编辑、时尚杂志记者、美食栏目主持人等。在产品未成形前,“目光”就已获完成了百万级的天使轮融资。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