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资产,以及爱在深爱

36氪的朋友们·2015-12-16 15:37
豆瓣同样是我的记忆和历史,希望仍然生长。

编者按:又一个豆瓣爱好者的思考。这个社区实在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与爱,虽然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豆瓣暂时落后了,但属于它的那些独特资产,值得被重新审视。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Story(zhanbinstory),作者詹膑。

大概得是五六年前了,一个朋友从中移动这种国营企业很好的职位离开,去了豆瓣。我相信这种选择是有爱的。

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大概已经在豆瓣工作一年左右的时间,言谈中已有去意。我还是很坚挺豆瓣的,如果要以他所在的豆瓣音乐来说,我是觉得最好的资产是音乐人,大大小小的音乐人已经已实名的方式大规模出现在网站上,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和小站,并且可以和自己的粉丝产生交流。我们认为每一代人都会有他们这代人的音乐偶像,他们这代人的风格,他们这代人的流行歌曲。如果所有的未来的音乐人都已经在豆瓣上活跃,并且在酝酿新的躁动与流行,那么守住它,就总是有机会的。

以豆瓣FM来说也是如此。网络激活了所有的歌曲,曲目不再是以月度榜、年度榜为周期——一首歌曲,以前基于唱片的消费周期相对很短,但是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消费周期非常漫长。所以,人们选择合适的曲目,找到新的兴趣和喜欢的歌曲,在国内全网看来,我觉得只有豆瓣拥有足够多的数据,可以进行真正意义的推荐。在豆瓣音乐里面已经累计了非常庞大的真实的、用户主动参与的数据,如果FM能持续去演进算法,实现有效的智能学习,最有机会解决曲目选择和推荐的问题。

与此类似,在其他类目上,豆瓣也做到了同样的成效。所以,我对朋友的建议是,豆瓣只是慢,只要不出错,必定是有很美好的未来的。

我对上述想法坚定了很久。但我的这位朋友还是离职了,离开的原因就是豆瓣太慢了。再然后,接触了一些其他豆瓣的朋友,聊起来,上面的坚持就崩解了。我后来持续遇到的几位豆瓣的技术人员,都会有被“困住了”的感受,和自己同等水平的朋友,在合适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兑现了自己的价值,更高的薪水以及被实现的股票,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自由和事业空间,而自己则困在豆瓣,无法兑现收益,同时缓慢的商务增长看不到“希望”。

互联网企业对于人的依赖相比其他行业更加严重,因为并不存在独特意义的资产,所有数字资产也必须依赖人来盘活,并且旧的数字资产的盘活成本也会非常之高。所以,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速度”果然是一个绝对真实的评价指标。于是,因为速度,人力资源又是开始消散。

由于缺乏速度,尤其是缺乏变现的速度,对于用户、商业合作者和一切“资源”方,都带来了同样的问题。比如,如果你在电影票上缺乏强大的商务推进,那么影院资源就会转换到其他的平台上,同样,电影平台方也会将营销投入分散到其他平台;如果你的电子书业务推进得不够快,那么出版书籍资源就会转换到其他平台上,作者也需要转战到其他的平台。依次类推,商务速度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互联网的聚集效应在其他平台上出现了,豆瓣的整体资源就在削减消散,也包括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用户的参与程度。

创作者们甚至也必须转到微博微信来联络自己的粉丝,建立自己的社群。

大概这就是困境?集纳更多的资源,必须跑出来增长速度,跑出来商务速度。而解决这个困境,似乎更加困难。豆瓣整个产品和社区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基因,如果不是创始团队主动引入强大的商务团队配合,诚心默契作战,任何单方面处理豆瓣,对豆瓣都难以实现资产最佳变现。

我另有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感慨了一下,说虽然很久不使用豆瓣,但是回去翻爬一下,看到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很受感动。她觉得豆瓣能留下很多东西,但几年后回看朋友圈,却并不会有什么被留下来。这种感叹很能击中我。因为我也如此的热爱豆瓣,从以前到现在。所以,回想一下,豆瓣还是有非常强大的资产,值得在这个快速的时代重新对待。

我最为看好的资产还是围绕“兴趣选择”展开的数据资产

我经常会以豆瓣读书举例,来说明,互联网是如何对待用户参与、激发用户参与以及使用用户参与的数据的。对于一本书,在豆瓣上你可以设定阅读状态、评分、分享、比价、加入豆列、书评、短评等各种操作,如果你愿意去仔细展开,这样的操作接近20个项。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站来说,都在头疼如何让用户最大化采取主动行为,因为这些都以为数据资产,但确实只有豆瓣,将这种参与变成了很多具体的行为和数据,并尝试了最大化的数据挖掘,形成“豆瓣猜”这样的书籍推荐。所以,每本书下面的关联书籍、豆列和豆瓣猜,很大程度上完整实现了新的兴趣选择——也是消费选择。

这种数据累积的总量在旁观者看来是很夸张的,因为它在一些类目上在持续累积,比如音乐、电影、消费等,每个个体也因为小组、blog、相册和好友关系被更清晰的描述,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关联起来,那么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兴趣判断上,基本上近乎精准了。只是,如果没有商务的推进,这些数据对于用户来说也没有有效发挥作用,更别说直接导致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力和动力去持续推进算法的提升。

但资产还在那里,并且继续累积。

如果说社区,豆瓣是目前出现过的最佳社区状态

我对“社区”这种东西,是有很高的近乎理想主义的标准的。就目前的各种社区形态来说,我觉得豆瓣,才真正是目前出现的理想状态。所以我并不认为阿尔法城的产品是正确的选择,想法它在简化社区。其实整个豆瓣,就是一个很好的自由成长的城市,一个巨大的社区。

我并不喜欢在豆瓣里迷路的感觉,但是当你新入一个城市,迷路倒是正常的。但如果你是这个城市的老市民,你却会拥有很多独特的东西。就在城市里我们不同的社交群体一样,在豆瓣也是如此;就跟在城市里有很多特殊角落和你有感情并且你特别珍重一样,在豆瓣你也有一些特别的小组或者小站或者某个特殊的创作者朋友;就跟在城市里的生活一样,有很繁荣的有很没落的,在豆瓣里面你也有些独处的角落和很多生活的记忆。

十年,足以让这个社区完全实现,容纳很多人的历史。迄今如此也是如此,很多人在豆瓣恋爱,在豆瓣找到工作,找到住房,找到喜欢的咖啡馆,参加喜欢的活动,在里面营销自己,在里面完成工作。生活、刨食。

社区会成为故乡,会成为城市,会随时拥有激活的潜能。

一直以为,豆瓣是最佳的创作者栖息地

至今,书籍作者和出版社编辑们,还频繁活跃在豆瓣里,对每一本书进行推荐。虽然,作者们也都去了微信,都开设了公号。但是在微信公号的结构里,这是媒体化的结构,而非社区的结构。所有人都知道,对等的交流,有反馈的交流,开放的能产生关联的交流,更能持续鼓励人,从中受益。豆瓣的这种社区结构,小型中心化,整体均衡的方式,以及整体的社区氛围,在过去,让更多的创作者得到了支持,让更多的人成为了创作者。

每个创作者还基于豆瓣产品,和很多东西关联在一起。作者、译者、音乐人、电影人、小店主,和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社群以复杂多元的方式联系着,并以互联网产品进行了描述和固化。这群人,对豆瓣有更多的信任、依赖,情感上的。虽然微信出现了,豆瓣依然是一个阵地,至少,是个小小的后花园。

如上,豆瓣就是特殊的,同样,她的资产也是特殊的。按说照最近这些年的互联网速度,豆瓣这种缓慢的成长早就应该淡出了,但是因为上述特殊的资产,使得豆瓣依然在顽强的生长,随时有涅槃的可能,这些资产在不断被消散,但是却也时而激发、再聚拢,等待机缘。

只是,文章前半段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果没有商务效率,没有变现,整体上来说,豆瓣还是飘摇的。我是觉得,一个巨大的城市,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经济需求,满足他们的工作、商务和收益,所以,这并不违逆豆瓣作为一个理想社区的道路。在所有的城市,都在关心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旅游业或者工业或者服务业或者什么的,豆瓣也可以更佳规划自己的A产业B产业,并明确应对这一个问题。

并不希望看到,轰隆隆的推土机推过;也不希望看到,社区趋于平淡和乏味。豆瓣同样是我的记忆和历史,希望仍然生长。

关联阅读:《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12-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