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和柳传志、马化腾、李彦宏、雷军、李思拓聊了聊,未来互联网会如何让我们尖叫

36氪的朋友们·2015-12-18 11:13
这个话题,他们很有资格聊

编者按:本文为高瓴资本张磊与柳传志、马化腾、李彦宏、雷军、李思拓的对话演讲实录。这几大佬聚在一起,探讨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将如何创新发展。本文授权转载自“高礼思享汇”(ID:Hillhouse Thinker):高礼研究院旗下汇聚青年英才声音的新媒体。

[主持人 张磊] 早上好!谢谢尼基尔·塞斯先生的介绍,我是高瓴资本的张磊,我们看到新技术、新应用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已经是创新的主题,如果能更好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感知互联网的脉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小组讨论的主要议题。

[主持人 张磊] 下面我请了本环节的互动嘉宾上台。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诺基亚公司董事长李思拓先生。

[主持人 张磊] 刚才发言中我提到了世界互联网的创新正在由单极驱动(传统最早开始的时候是来自于硅谷的互联网创新)向双极乃至多极驱动的演变。第一个问题,我想请各位企业家领袖都谈一谈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创新。中国互联网自己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创新有借鉴意义?

[李彦宏] 这个问题我觉得提的很到位,中国的互联网方面创新确实是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有关系。过去的互联网创新主要集中在美国,完全是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角度来看问题,做各种各样创新的。

[李彦宏]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呢?发展中国家其实它的传统产业竞争的能力也是非常弱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市场经济的环境只有不到40年的历史,整个传统产业运行效率非常低。也正是运转效率比较低,他们其实比发达国家那些传统产业的公司更加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他们更加愿意拥抱互联网,更加愿意跟互联网公司合作。这就使得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跟传统产业进行讨论、进行合作的时候,能够做比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事情,这种线上和线下的整合,导致了很多用户体验的提升,这个在美国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李彦宏] 比如说我们订电影票,现在到网上订一张电影票的话是非常方便的,在主流的网站、糯米、美团这些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订到一张电影票,可以选座位、付费。这样的话,就不用去卖票的地方。其实这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倒退三年的话,看一场电影还得提前几个小时买一张票,等到放映时间的时候再去。

[李彦宏] 在网上买票选座位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其实不容易实现。你在谷歌有一个帐户,你要想买票的话,还得在另外一个网站上再注册一遍,非常麻烦,刷信用卡也麻烦。中国的话,网上支付比美国也要方便很多。所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机会是中国或者说发展中国家创新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李彦宏]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九月份发布的“度秘”,度秘跟外国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你让它订一个酒店、餐馆的位置是可以的,而美国的个人助理主要是跟你聊天,你说一句话他们能听懂,他们觉得就满足了。

[李彦宏]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确实有条件,真的是跟线下的各种各样的产业进行结合和创新。所以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在这个方面是有独到优势的。

[主持人 张磊] 雷军,你在印度跑得比较多,也讲讲你的看法?

[雷军] 我觉得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很多领域有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的技术怎么跟传统产业相结合。其实,就是今年大家谈的比较多的“互联网+”。我觉得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里面,中国公司还是体现了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拿移动互联网来说,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频度和普及度都超乎想象。这样的话,使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就会体现的比发达国家更淋漓尽致。

[雷军] 像看印度市场的话,我觉得中国市场还是领先很多,但我们明显感觉到,你会觉得有一些新的东西,过去会是美国出现,我们中国的公司模仿和跟进。今天你会发现在中国出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印度不是从美国学习,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做法可能是从中国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说明了我们在一些互联网创新上的领先性。

[主持人 张磊] 马化腾,你也来讲讲,很多人说微信做的已经远超了简单的社交工具,历史上做了很多创新。

[马化腾] 谢谢。最近有一个美国的评选,说十大创新APP,我们也很惊讶地发现微信居然能够名列榜首。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大家知道互联网是从美国发明,很多创新确实是从美国开始,像张磊你说的,是拷贝到中国的形式。的确我们发展中国家一开始是落后的,但因为人口众多,文化深厚。这方面本土的优势,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接近二十年的发展,应该说越来越凸显。

[马化腾] 所以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有这种创新机会,尤其是亚洲国家。刚谈到的微信,其实是亚洲国家最早使用且最丰富的。不管是中国、韩国、日本,都先于美国,这方面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我看到最近的比如说像用公众帐号来连接服务,以及移动支付,比如我们跟阿里在移动支付这一两年的竞争白热化,其实大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相对来看,欧美这方面还是落后的。我们看到他们也在向中国这几个方面学习。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情况。

[马化腾] 刚刚提到的也有深层的意义,正是中国的产业、行业,它没有像发达国家这么成熟,这么没有漏洞。所以,反而诞生出很多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推动改善他们的巨大机会。比如说,像金融,欧美的金融非常成熟发展,为什么没人提互联网金融这个东西,反而在中国蓬勃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行业还有很多的待完善、待成熟的地方,所以移动互联网这个工具一出现,行业结合就尤其凸显。

[李思拓] 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可以跟伟大的中国企业家一起参与这场论坛。创新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道你自己是做什么。有些时候你想创新但目前的技术却无法帮助你实现你的创新愿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希望把其他国家已经成熟的服务带到中国。那我们就在于把这些技术和服务本地化,这是过去的模式。现在在座各位企业家的公司,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他们的全球野心,而且野心后面有一个非常缜密的计划和战略。比如说联想的服务器,在全世界发展的非常好,小米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20%的微信用户是中国以外的用户,比如说无人车方面的创新等等。所以这些创新已经不仅仅是关乎中国的,也是关于整个全球的创新趋势和野心。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的趋势。

[柳传志] 举一个例子,像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微信来做,就跟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不同了,现在还是以大的媒体为主,我们一直是通过微信来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 张磊] 我总结一下看到互联网创新这么蓬勃的发展,既有需求端,有很多的漏洞,也有供给端的后发优势,实际上就是供给创造了需求,有更好的供给,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服务,反而创造了以前可能大家还不了解的,或者没被满足的需求。所以供给需求端的结构,我认为现在到了双极的局面,中国已经成了发展中国家往前走的创新源泉。

[主持人 张磊] 第二个问题,大家知道了,世界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我相信几位企业家领导的公司,每天都会面临内外环境不断的变化和冲击,我们也会不断地主动设立新的战略目标挑战自己。请问各位是如何不断保持创新动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 张磊] 这里面我们有一个情结,一定先请柳总先讲。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看到第一份让我很激动的广告,上面就写着“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我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离中关村很近,当时就在想,这个公司是多有创新的公司,当然这句话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想柳总今天也借这个机会袒露一下心声吧。二十几年的心路历程,遇到的创新和挑战是怎么样的?怎么使联想这么大的公司,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还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

[柳传志] 今天联想集团电脑方面的事情,我其实自己本人完全退出来了。杨元庆他们自己已经有了相当部分的股份,成为了主人,而我就开始布置一些新的传统领域的东西怎么跟互联网更好的结合。另外,在我的投资里面,把投资基金这块大大加大,向高瓴学习,这块要往前做的更激进一些,其他的更平稳一些。在战略投资方面,选择几个行业就可以更均衡一点。但总体一条,确实刚才讲的,所有传统行业里面一定都能够很好的把“互联网+”利用上,会大大地提高效率,这里面我已经有很多切身的感受。

[柳传志] 这跟今天的主题有点不同了。其实,我们做企业的每年都要讨论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确定性。有好几个方面,第一个大的方面比如政府的政策,很显然每个企业家都会感受到;第二个是到了“中国吨位”,国际形势也会给中国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以前中国的出口跟汇率有直接的关系等等;第三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创新跟商业模式的创新,对自己的行业产生的巨大颠覆。

[柳传志] 像今天这几位都是颠覆者。我自己其实是在1984年进入到电脑行业以后,很快就看到了这个事实。当时在电脑行业里排第一的是IBM,那时候电脑行业是世界的中心行业,跟着二三四五一直到后面的几十名,除了惠普还留着,其他的全都没有了。他们很多都曾力争成为领跑者,但在这个竞争中他们实际掉队了。

[柳传志] 当时,我自己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决心把联想集团做电脑这块分出来,但我们也感觉到我们当时资金和各方面,其实要真做到在核心技术上领跑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我自己当时就想,就想另外做一块风险性小的东西,让高技术这块放心地跑,我们作为股东不拉他们的后腿,不然是很难决策的。比如2005年并购IBM PC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99%的人都认为风险很大。我作为股东代表其实是不愿意这么做的。但真的不做的话,企业就像温水煮青蛙,就会死。幸亏当时我们进入了其他的领域。即使退一万步讲,真正做死的话,股东们还有别的活路。就是这样,反而支持了杨元庆他们继续往前跑。

[主持人 张磊] 谢谢柳总的分享,小米已经是最年轻的公司了吧,也请雷军你谈谈这个看法。

[雷军] 我觉得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动力肯定还是来自于创业者和企业家个人,包括整个组织的愿景。首先是创业者为什么创业,一定还是在内心有很强的激情和很强烈的使命感。我觉得是这种激情和使命感,使他们愿意承受各种各样的困难痛苦,包括在每个转折点的情况下,能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我觉得这种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内心的答案。

[雷军] 因为小米创办的时间比较短。对我来说,我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热情让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能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去办公室上班,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所以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你内心想要什么。

[李彦宏] 雷军说的我非常同意,可能这是创业者的共性,所谓能够持续创新也好,能够不断地去迎接挑战,去度过各种各样的危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创始人的心态,或者说你太在乎了,你特别想把这个事情做成,所以你白天也想,晚上也想。总在一个思考的状态,总在看周边有什么东西可以威胁到我,总在看还有什么机会我失去了没有抓住。因为这种心态就很难miss掉一个不应该miss的东西。所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本能,你立刻就会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也好或者说挑战也好。所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战略上最最重要的问题是,你一定要不停地问自己。从心里问自己,如果连续两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那你肯定出问题了。市场在迅速变化,战略性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两年你的答案不变,你这个企业就有可能被淘汰掉了。所以,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作为一个创始人来说,一定要保持一种清醒,这样你就会有压力,你过的很难受,你老觉得这个东西不对,才能想新的办法,这样才有创新,这是一种企业家的本能。

[主持人 张磊] 我觉得李彦宏讲的很好,给了企业家怎么拥抱变化,需要有一个试金石,要问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两年不变。但马化腾我有一个问题得给你切换一下,我想问一下腾讯这个创新不是马化腾的创新,是腾讯公司的创新,我想从个人企业家切换到组织创新,你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怎么变成你组织创新的动力?我也不太了解,也是内部很多团队都在创新,怎么能够像雷军这样每天精神抖擞的工作,像李彦宏这样每天脑子里早晚都想问题,腾讯很多组织都这样想问题,你是怎么做的?还是说你还没做到?

[马化腾] 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很多企业现在还是第一代创业者在掌管公司,还没有像欧美那样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包括企业管制、传承都已经比较成熟,这也是非常大的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说一个企业只靠创始人的精神在支撑,那其实你说它的寿命和可持续性是蛮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机构,一个企业怎么能从组织上的创新上保持它的活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马化腾] 我们过去也走过很多弯路,差不多每隔七年要做一个大的调整,其实也是行业和内部的管理以及压力需求来发展的,因为被形势逼的你不去做改变,基本上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会错失很大的机会。你看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过两年回头看肯定是做错了。但是当下应该做什么,是我们现在没有想的。

[马化腾] 所以我们最后总结的思路是组织变革和鼓励创新以及内部竞争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说“你这个好像看似不合理”“为什么浪费资源”“两个在打架”“我觉得有必要这样”,才可以激发每一个团队真的把事业当成和创始人一样来看待。他不是说每天起来就是为了上班而已,而是这个团队很早起来,他比我早起来我怎么办。

[马化腾] 当时微信有三个团队做,只是谁早出来这个名字就给他们,所以当时深圳先出来了,其他的地方很遗憾,如果早一个月就是他们了。所以要匹配类似创始人的内部激励机制,比如说我们游戏工作室做了很多次的改变,但是不会像很多业界的游戏公司给他们50%,80%,这样反而会加速它的崩溃,激励太过反而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适当,一定是适当的比例。比如说我们还有像基金的“二八原则”,20%的激励其实很适合我们内部团队。像我们的工作室,包括现在非创意产业的平台部门,我们也在思考怎么用“二八原则”来鼓励他们做出新的东西,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和激励机制,才能够保持这个组织健康发展。

[主持人 张磊] 化腾,假如说腾讯的CEO不是你的话,你们的创新还是这样吗?

[马化腾] 我觉得可以的,我觉得公司很多不管是空降的还是员工走向管理层的,其实他们的心态越来越跟创始人没有区别。因为你想想就像诺基亚一样,原来一开始不是做电信行业,好像原来是做其他行业的。你想这个企业继续发展,主要是靠后面中途加入的这些管理人员也好,员工也好,他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其实你给他的是一个空的平台,他可以做什么戏是跟后面的管理者有非常大的关系。

[李彦宏] 对。我们看在同一个领域里面,如果一个公司是职业经理人,另外一个是创始人的话,几乎总是创始人管理的那个公司更加成功。

[马化腾] 在IT领域确实是,我们目前看基本上苹果或者是微软,他们确实是创始人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总要思考可持续性,所以我们要想想你一个企业不能完全靠一个人,而且一个企业的发展方面会越来越多元化,一个人的脑子不是万能的,所以一定要用更多的脑子加入。

[主持人 张磊] 那我觉得参与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我想问联想控股集团,集团里面有很多中途加入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中国企业家还是第一代在掌管,我们怎么在企业家精神变成组织创新和变革,这样才可以持续。另外一个是诺基亚这么多年可以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变化,而你们跟他们四个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你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四个是创始人。想让您讲讲对组织的创新怎么可以做的好,和像你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做企业家的区别,你看到你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

[李思拓] 我当然不可能是诺基亚的创始人,不然我就150岁了,因为诺基亚有150年的历史,而且我们公司已经上市100年了,但是我们是一个刚刚3岁的新公司。我们同时是一个老的公司,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因为在过去三年间这个公司完全被革新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诺基亚公司的CEO,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我自己也有一个公司,我在思考诺基亚的时候,和思考我自己公司的时候的思路是一样的,过去三年里我们收购朗讯公司,超过99%的员工,三年前并不是诺基亚的员工。我们有十万名员工,而99%的员工三年前并不是诺基亚的员工,大多数诺基亚的收入和三年前的收入来源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是一个利润非常高,非常成功的公司,但是是一个全新的公司,我们变革的能力和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当然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这是成个团队所获得的成就。现在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只有一个是老人,其他都是新进来的员工,我认为变革的动力在于企业家精神,我觉得这一点是很普遍的。

[李思拓] 比如说,责任感。我成为诺基亚CEO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自己我有这个责任,其他人也是一样,不管是前台还是CEO,还是清洁工都需要有这种责任感。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坏消息就是好消息,好消息就等于不是什么新闻,坏消息是好消息,因为你是知道要做什么,没有消息是你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消息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坚持,永远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新的办法来革新公司,你必须要坚持下去。还有像联想所说的必须要直面风险,你有时候必须要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你必须要热衷于学习。每天在公司学到了一个新的东西,那么这一天就是成功的。你还需要把眼光放远,CEO或者是董事长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但是你也需要抬起你的头望向远处,要想一想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的愿景是什么。其他人考虑的可能是下一周和明天的问题,但是你要把眼光放远。

[李思拓] 最后一点,一个企业家一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同时你也是偏执的,你必须要知道政府在做什么,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同时你也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们最终一定会成功的。所以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创始者,你在很老的公司,历史悠久的公司也可以有创业者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主持人 张磊] 谢谢李思拓的分享。

[李彦宏] 你是变成了诺基亚的董事长以后,才有了企业家精神呢还是天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思拓] 我在22岁的时候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事业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就有了这样的企业家精神。

[主持人 张磊] 我觉得有一点我很喜欢,真正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该有是“旋转门”的,就是说你今天可以是创业者,你创业了,你明天可以管更大的公司,想向他学习更多的东西,然后他将来可以再出来创业。我觉得这个社会要给大家更多的空间,让这个“旋转门”存在,小公司可以被大公司收购,然后他可以再出去做小公司。今天很受启发,柳总您有什么补充?

[柳传志] 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有想法。坐在这边的几位先生们都是中国的创始人,千辛万苦以后真的把百度、腾讯、小米当成命来走,不仅注重眼前的利益也注重以后的利益。但是职业经理人确实有他的职业追求,联想在2009年的时候出了一次大危机,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是说这个国际CEO为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就在你这儿工作五年。那么这五年之内怎么样能够让股价涨的最高,利益保持的最好,因此对后面的事情,你怎么压迫他他都不去安排了。你要让他对你这个企业产生什么感情,一个在中国当股东的企业,我觉得困难。所以刚才你说的“旋转门”,我们怎么能够从机制上让职业经理人真的变成企业家。比如说我在2011年工作两年又退出来的时候,说一定要外国人进这个团队,这个高层能够有相当比例的股份,但是他们要借钱买。所以我们企业的机制是什么呢,怎么能够让后面服务的同事成为主人呢?我觉得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柳传志] 精神上你要让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里面应该是从文化各个方方面面应该有一套做法。我觉得民企和国企有很大的不同,民企有真正物理上的真正的主人,而国企不容易有。

[主持人 张磊] 谈到企业家经审核培养企业家,我觉得您就是企业家的“老母鸡”,培养了很多企业家。包括您看中国出行的神州租车和滴滴都跟您有点关系,您不但让您的企业家们,还让他们竞争成为更好的企业家。

[柳传志] 刚才他们说在忙什么的时候,其实我忙的是怎么让我们平台下面的年轻同事跟他们一样每天着急,而我每天很舒服,这就是我着急的地方。

[主持人 张磊] 我很高兴,刚才大家说到创新谈到最后还是回到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然后再回到组织的创新,看来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最近大家也非常关心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互联网领域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并购和融合,行业集中度也有所提高,各位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这个怎么理解,这是不是未来的趋势?怎么去看待中国互联网领域出现的这些融合和创新?李彦宏你讲讲。

[马化腾] 今天早上的发布会也讲到,我们最近看到快的和滴滴以及美团、大众点评、去哪儿、携程,现在看来都是行业内一二名的并购,包括最近的携程和去哪儿。甚至包括去哪儿和携程,我们跟百度也是有亲戚关系,因为我们跟携程也在共同参股艺龙和同程等等。所以这个行业有竞有合,因为一开始的竞争是看不清楚,所以大家的动作会有一点凶猛,但是经过市场,我说过让子弹飞一会,飞飞就可以看清楚规律,大家可以看到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那么几家公司在生态系统当中也会出现竞合。我们三家有不少公司都是在共同投资的,所以我认为竞合的业态会成为常态。谢谢。

[李彦宏] 长期的大规模的烧钱这种持续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行业的整合我认为是很自然的现象。与此同时,整个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大家不要认为是游戏结束了,其实还是在早期阶段,还会有新的公司出来,新的创业者,新的模式,新的产品出来,大家不要觉得这种模式会扼杀掉互联网的创新。

[主持人 张磊] 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助力了产业的发展,我希望各位谈一下国内资本市场,就是中国的A股资本市场如何为实体经济和国家的创新战略服务?柳总您讲讲。

[柳传志] 在A股来说,像我们这样带有投资性企业同时也对A股和H股都特别关心。一个是希望早日实行注册制。第二个,监管要严格而且执法要一视同仁,只要把这两点做好,我想A股市场自然会很繁荣。

[李思拓] 我一直以来关注中国的创业企业,今年在北京还有中国的创新企业,我一直都非常的关注。我一直都和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接触,许多中国富人也会支持那些创新企业。大家都希望听到其他新的成功的一些公司能够壮大,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公司,还有许多的国际资本也进入了中国。实际上半年前,在一场展览上我看到了北美的一个最大的投资商,他问我为什么我们不在中国去建更多的创业者,而不是在硅谷。我们事实上应该在中国待更久的时间,而不是硅谷。事实上我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担心,我对欧洲资本市场倒是很担心。

[主持人 张磊] 雷军,咱们小米能不能A股上市?

[雷军]主要是小米还没有什么上市的压力,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几年里面没有IPO的打算。我蛮支持刚才柳总的建议,如果可以把A股市场真正的管理好,这对中国的经济的推动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主持人 张磊] 你们两位什么时候回归啊?

[李彦宏] 我们随时准备着,但是现在政策环境不允许我们这样的公司回来,很期待A股能够放开,让更多中国的优秀企业在A股上市。

[主持人 张磊] 最后一个问题,每个人说一两句,让你们预测下面三到五年有什么样的创新,有可能在哪些领域产生什么创新会代表未来,会让每一个人都会尖叫。

[马化腾] 其实大的创新和终端发展要十年二十年才会有一些变化,所以三五年有一点短。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三年也很长,像我们内部做规划根本没有做三年以上的,做一年都挺长的,发现过了三个月和半年跟一年前做的规划都很不一样了,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你没有办法循规蹈矩按着这个走。像老米说的两年都不变,那么这个肯定是哪里出错了。现在让尖叫的东西可能想不出来,可能分分钟是偶遇一件事中产生的,所以要保持警醒的心态。

[李彦宏] 作为一个企业家多多少少有一些理想主义,总是想着有一天我的理想能够实现,有一天我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过去这么多年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更多的是整合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也很期待未来五到十年技术创新成为创新的主流。

[李思拓] 我认为机遇是无限的,你提到了长远的愿景和短期的计划。我要提两点,有些点可能会让人尖叫,首先我们对数字化健康产业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在这一领域机遇是无限的,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有所突破。在接下来十年间在这各领域肯定会见到许多的突破,未来三年可能不确定,但是未来十年一定会发生巨大的突破。

[李思拓] 另外一个可能会让人尖叫的是,诺基亚的一个展品是一个虚拟设备,比如说你可以放一个恐怖片,然后你会感觉这个杀手就在你后面,所以虚拟技术我觉得在未来是会让人非常激动人心。

[雷军] 我觉得现在还是有很多技术在酝酿之中或者说还没有足够成熟,所以我们现在看上去好像还不够兴奋。但是我认为在未来的三五年里面,还是蛮有机会成熟的。比如说VR的技术,VR的技术现在我觉得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我觉得是机器人,机器人他们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可能离我们的期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像过去讨论的比较多的3D打印,觉得三到五年之内变成让人尖叫的技术,我觉得还有难度。这三个让人尖叫的技术,我觉得第一个和第二个在三到五年内会有比较大的改观。

[柳传志] 五年以后像人工智能、生物健康这样的东西跟互联网连起来以后产生的效果现在是无法限量的。

[主持人 张磊] 谢谢今天我们非常好的企业家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让我们用掌声和尖叫感谢他们吧。今天的议题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束)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前提是,你得有个iPhone 6 的“肾”。

2015-12-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