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 Uber 之后,世界将如何连接?

36氪的朋友们·2015-12-21 11:42
把我们曾经构建的巨大网络,与我们通过用户界面形成沟通的世界变成同一个世界,网络的世界是比特世界,用户的世界是原子世界,这两个世界最根本的区别是在那些最小的单元上,而不在于它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上。

Image title

编者按:Google是连接信息的代表,微信是连接人的代表,Uber是连接资源的代表。对于“连接”的本质,那在这之后还有产生新的连接的可能吗?今天分享一个eico创始人张伟的关于连接的脑洞——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的连接。本文为离线未来大会上张伟的演讲,首发于离线时间(theoffline),授权36氪转载。

eico 是一家做用户体验的设计公司,11 年里,我们的项目横跨了各个领域和各种操作系统。我常常反思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当很多想法凝聚在一起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可能比较偏激的观点,也就是我演讲的主题——「连接」。

1. 连接信息

公司最初的几年,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其实是为客户解决一件事,就是把信息连在一起。现在,尽管不同行业在进化的程度、标准化的程度和连接线上的程度各不相同,我们做的事情依然没变,就是连接信息。

追溯到互联网时代初始,大家用 56k 的猫上网的年代起,所有人都致力于把不对称的信息对称化。曾经不知道的许多事,现在你知道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从各大垂直领域,分化成各个小的领域,信息能够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后的信息变得更有价值了。

信息的连接伴随另一处演进,就是我们的智能设备、每天使用的手机,甚至包括界面本身。界面这种依托于屏幕或其他物理方式与不同系统互动的方式本身,就是信息连接的功能之一——把人类的生态系统和周遭的物理环境与另一个我们设计出的新环境进行连接的过程。

把信息连接在一起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是让信息本身变得更加的丰富、有效,更具标准化,更容易让人理解,更合乎逻辑和情理;

第二,这催生了另一个特别强大的工具——智能手机。不经意间,手机在短短几年里竟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于是,界面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在那块玻璃之后,与它互动的方式变得更重要。软件应用的界面设计之所以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行业的设计,就是在于我们今天设计的一个按钮,是客户的商业模式本身。

2. 建立关系

第二阶段,我们把人连接在一起。我把这个「人」改称「角色」,因为它能更加抽象地代表某些事情。

从微信甚至更早,QQ、MSN,甚至 IRC(Internet Relay Chat)这些通讯工具把不同的角色连接在一起时,你发现你可以跨越物理的区隔,跟另一个人实时连接。在 Facebook 里创建了个人的网页,你就拥有了自己在线的身份。非常多的连接方式被创造,并且沉淀下来。

那么,为什么它不叫人呢?因为角色的概念更广,角色中包含了很多物体,这些物体里有智能硬件。让一个物体跟一个人产生关系,让一个物体跟另外一个物体产生关系,甚至是更复杂,在网络之间产生一个合乎情理的上下文关系,并且让它变得更加有效。

所以这时,我们会发现有效的关系变得特别重要,就是你建立了一种关系,并且它是有效的。因为在第一个阶段所建立的信息是你获取之后就离开了,像搜索引擎,你只是在获取。但实际上,有效的关系建立的时候,你沟通的频次、价值,还有关系所带来的其他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你会创建非常多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形态的沟通方式。

3. 连接资源

Airbnb 的共享经济是你从未想过的,把你自己的房子,在某一个闲置的时间段给他人使用,而你获得相应的一笔报酬。像 Uber、滴滴、快的,这些企业在做的事情,曾经你也无法想象。这些事情不仅关乎信息和角色,实际上它代表了生产力本身,代表了服务本身,代表了人类真正的诉求。

我觉得这种把前无古人的想象转换成习以为常的现实的过程,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你的需求,去满足它。

人最大的资源是你自己的时间,新兴的共享经济连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传统的物料,而是人本身的时间,它们代表了一种能够被有效连接起来的服务的价值。

第三个阶段带来两个特别有价值的东西:

第一个是及时的供需匹配的机制,你随时随地可以把某种资源让另外一些人随时获取,并且及时;

第二个是个性化服务的标准化控制,未来的世界是越来越个性化的,但未来世界的底层会越来越标准化。所以我们能把很多超乎想象的个性化服务分装成标准化的组件和模块,来进行连接。

4. 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的连接

接着我有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

当这些东西不断连接的时候,我感觉到每天在做这些事情是有理由的。

我们今天不再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特权,而是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我是觉得所有单独的人和事件,都是冥冥中在为某些事情服务的。可能这件事情最终是连接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在单元不断被解构的过程中,当关系单元的解构达到比特与原子级别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3D 打印机、 VR 的设备、Hololens,它们在做同一件事情——把我们曾经构建的巨大网络,与我们通过用户界面形成沟通的世界变成同一个世界,网络的世界是比特世界,用户的世界是原子世界,这两个世界最根本的区别是在那些最小的单元上,而不在于它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上。

虚拟变成现实,现实变成虚拟,世界不断融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人体来研制针对某一个人的医药,这就会彻底改变医疗行业本身。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不断地解构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解构的过程。所有在线单元的连接,都是对物理世界关系单元更自由也更自发的一种连接。我觉得这样会研发一个更加平衡的世界,或者看似更平衡的世界,也不一定。

最近录的我女儿跟我一起画画的视频,一个瞬间让我特别特别吃惊。我在教她画画,用 Paper iPad 画画,她在频幕上选了一个颜色,举起一个手指,她说爸爸你涂点颜色在你手上,然后我就涂了颜色画上去了。她认为这是合理的,她眼中的合理的世界。所以我希望大家思考,下一代所理解的我们这个世界的构建方式。

附演讲视频链接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