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投资手札】泛IP产业链的经营和制作委员会

36氪的朋友们·2016-01-07 09:49
泛IP产业链的运营,需要建立一套比日本更高效的制作委员会的机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编者按:本文作者陈悦天,创新工场投资总监,看在线娱乐、社区和游戏,勾搭可移步知乎。本文是《创新工场文化内容投资手札》系列的第六篇,其他文章见文末目录。

Trans-media要有章法

IP产业链的经营很多国内的厂商都在尝试了,不过做法各有千秋,我就只说说我的理解吧~

对应于每种内容形式,比如小说、漫画、动画、剧集、电影、游戏,都受制于其使用的媒体形态,因此决定了节奏感和起伏感的建立是有固有限制的:

  • 比如依赖于纸张的翻动,漫画肯定比小说的节奏感要稍慢一些。
  • 文字的冲击力在同样题材上肯定也不如视频类内容要好,起伏的波动就没法做得特别大。
  • 就互动感觉创造出的感觉,比如按键之后产生打击感,也是除了游戏这种可互动内容之外其他内容无法提供的。

所以,同样的一个IP,当它在IP产业链上进行trans-media的时候,要去主动适应目标内容形态所能提供的感觉,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不能消耗,要培育

我前面讲过我观察到的一些内容产业的流量漏斗,初看是非常有效成体系的,但实际还是低级形态。

从经营思路上不应该只是流量转化思维,如果始终是消耗型的流量转化思维,每次通过新形式的内容抓取的用户群会发现始终是越变越小的,一个故事、一个IP、一个世界观不是越讲越大,而是越缩越小,生命力也会越来越短。古语有云:“涸泽而渔”

经营上应该是培养种植思维:

  • 用什么样的类型的内容,进行何种规模何种渠道上的传播?抓住哪些新的受众?
  • 这类内容比较适合创造什么样的新的感觉,和原来提供的感觉进行融合的话会不会有新的东西诞生?
  • 这类内容是否能够创造新的内容生产模式,从而使社群连接得更为紧密?
  • 这类内容能否填充整个体系,使故事、人设、世界观更为丰满?
  • 这类内容是否为整个体系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动,使体系拥有更多养分,更健康?

泛IP产业链的经营应该是施肥、锄地,而不是忙着摘果子,要帮助生长。

从这个角度看来,漫威的电影都是成功的,《寻龙诀》是成功的,《夏洛特烦恼》是成功的,《仙剑奇侠传》是成功的,金庸的小说都是成功的,《圣斗士星矢》的电视动画是成功的。

制作委员会的雏形

我以前一直很困惑制作委员会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设置:早年做游戏公司版权引进和授权改编的时候,好奇为什么日本人一定要一家家去请示东映、集英社、富士电视台,而且日本公司你懂的,流程很长,好像其中的每家都有很大的话语权,超级麻烦。一开始会经常怪罪于日本人的谨小慎微。

但是我最近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诞生制作委员会的雏形了:爱奇艺的很多电视剧,比如克拉恋人,大家看看片尾字幕,在产品立项开发前期,就有最起码3家公司开始共同出品:

  • 一家优秀的有制作实力的电视剧制作公司
  • 一家大型的视频网站保证线上的播出渠道        
  • 一家一线卫视保证电视端的播出渠道

这种设置保证了

  1. 电视剧的品质
  2. 线上的独家播出使网站给出最好的位置
  3. 电视台也是利益受益方

这样高品质内容的台网互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

现在看来不光是打通互联网和电视台这么简单,游戏公司、电影公司、衍生品公司可能会先有动力而且也更容易进入出品环节,因为他们是IP产业链的价值回收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其他的内容门类公司,小说、漫画、动画、综艺公司,也会争取在内容上线的前后来配合传播,比如天才J的网剧上线的时候好漫画就在同步推广天才J的漫画。这样,共鸣效应就不光在当前粉丝人群中产生,还可以在全媒体渠道形成。

回头一看,这不就是日本人的制作委员会吗?所以内容产业的老板们要多多和其他领域的老板们合作,以后大家就都是一个制作委员会里的人了。

泛IP产业链的运营,可能需要建立的就是一套比日本更高效的制作委员会的机制。

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是分割线————(´-ω-`)————————————————

目录(不断更新中):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未来十年,IP就会像当年的房地产一样继续快速升值

2016-01-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