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O2O鼻祖Instacart正资金紧缩,“京东到家”们作何感想?

杜暮雨·2016-03-13 00:00
距离“多点”被曝分崩离析不到4天。

在资本收缩的大环境下,杂货生鲜配送商Instacart正试图缩减在物流配送上花费的成本。该公司今日宣布同时降低对配送员的运费补贴以及营销费用,希望逐渐在配送服务上赚到钱。

36氪多次报道过Instacart,模式是及时送达代跑腿服务,主要与Target、Whole Foods等商超合作。它在美国18座城市提供服务,通常配送时间仅为 1 小时,在2014年的2.2亿美元C轮融资中估值超过20亿美元。巨头AmazonGoogle Express 都在与它竞争,Google Express还在上个月正式上线了生鲜配送,甚至Uber也在做同城配送,这使得Instacart的压力颇大。

此前,配送员每小时都能拿到10美元工资(无论有没有送货),外加4美元一单配送费。而据WSJ消息,Instacart已经在洛杉矶、旧金山通知司机,会出台新的规则使得某些情况下他们要多配送三倍才能获取曾经的收入。4美元每单的价格砍成1.5美元,司机从杂货店取货分出的50美分也降为25美分。

该公司表示,配送员目前靠基本工资和配送费,每小时能赚到15-20美元,算上额外奖赏的话也有可能超过20美元每小时,不过司机需要自己负担油费等成本。

去年12月,Instacart将面向用户收取的运费从每单3.99美元提升到了5.99美元,年费会员费从99美元提升至149美元。

实际上,在这次缩减成本之前的3个多月,Instacart便宣布裁员 12 人、收缩招聘计划,该公司在2015年员工总数增长了两倍,从不到100人增长至略多于300人,直到去年夏天一直倍受资本欢迎。但我们曾经提到,这个行业的玩家几乎全都没有很好的盈利,净利润率最多 2%左右,在资本环境趋冷的情况下停止烧钱是必然之选择。

无独有偶,外卖O2O公司DoorDash也将运费支付从每单6美元降到了5美元;“面向孩子们的Uber”——Shuddle也在上个月提高了20%的价格;共享乘车公司Sidecar代客泊车应用Zirx都相继在2015年底关停了主营业务。美国的生活服务类O2O企业都不好过。

有趣的是,国内类似Instacart的多点(原Dmall)日前被曝出发生了巨大动荡:创始人刘江峰及华为系多位合伙人一并撤出,公司将启动超过50%规模的裁员计划,股东物美将全盘接手该公司。除了管理层分崩离析和股权结构问题之外,一直依赖补贴而难以盈利也是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一大原因。

国内的类似玩家还有京东到家本来便利爱鲜蜂等,都在讲一个Offline to Online的故事,但这真的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意吗?也许现在下结论还为之过早,但至少大家都因该好好考虑精细化运营和压低补贴了。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华策影视、康得新、百合网,加上此前的华闻传媒,已经有4家上市公司投资兰亭数字

2016-03-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