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后的互联网金融,哪些赛道还有机会?

周天·2016-04-19 15:33
本文想澄清的几个问题:网贷行业确实高风险,但不等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出问题;网贷以外,还有很多机会

互联网金融开始了一波整治。据《财经》报道,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当日国务院批复、印发整治文件。此举被解读为“整肃互联网金融全行业”,顿时令互金圈内人心惶惶。

监管收紧确实带来一阵寒意,业内人士说,网贷平台今年“一定”会有洗牌过程,从一二月份看,平台数量就已经出现负增长了。

尽管整个互联网金融大行业正处在暴风眼中,但我们发现,集中暴露问题的其实还是P2P这一细分领域,上述监管主要针对的多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非法集资。一位地方金融办主任透露,目前已收到相关部门要求启动专项整治的文件,P2P网贷是风险高发领域,将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领域。

看待网贷平台,要区分来意不善和经营不善。一位银行界资深人士说,从过去几年发生的P2P风险事件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伪P2P”打着P2P旗号,大行集资诈骗之实,让整个P2P行业都背了黑锅,一些相对优质和合规的企业普遍有躺枪之感,甚至也遭遇了投资人赎回情况。 

二是一些平台没有做到资金存管,甚至涉嫌资金池,容易导致平台跑路,属于操作问题。在三千多家网贷平台中,三分之一是问题平台,大多结局是跑路和无法兑付,中间大部分又涉及资金池和自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也在寻求资金存管,可杜绝跑路现象。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对36氪说,平台如果真的把资金发放给借款企业,平台也没必要跑路,因为债权债务关系直接一一对应,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其实没有太大法律责任,但如果平台自己做资金池,没用到企业里,就只能跑路。 

一方面,要把恶意欺诈和善意经营的平台区分开,一部分平台从上线之初就动机不纯,通过精妙骗局吸储然后卷款跑路,泛亚是其中一例,也有一些平台是为关联企业的高风险业务进行融资,最后自己兜不住风险,快鹿是其中的案例,但另一方面,即使主观不作恶,中国网贷模式本身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陆金所提出要从单一的P2P转型为“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积木盒子要转型为“综合智能理财平台”,很多P2P平台也陆续将原有的P2P业务逐渐剥离。这些转型,本身就已经说明,一旦监管严格起来,网贷行业可能还谈不上是一个特别稳当的行业。

研究了P2P鼻祖之一的lending club的历史会发现,P2P在中国的现状是跟美国很不一样,在lending club,A要通过互联网借钱给B,他可以看到B的信誉,了解B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底层资产做到穿透,平台就是一个信息披露平台(这也是现在监管当局倡导的方向),是B本身的信誉决定了A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平台信誉决定。

然而,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较差,往往B没有过往信用历史或不忌惮失信惩戒,只能靠平台来增信,所以必须加上担保、风险拨备金等一大堆环节,推高了最终的借款成本。投资人成熟度也不高,常常被高收益驱动,又贪图平台承诺的刚兑,用高利差来冲销坏账,其实就是伤害优质借款人的利益去补贴劣质借款人。

这样一来,借款成本变得非常高,也带来逆向选择,高利率借款吸引过来的只能是低质量的借款人,同时过度追逐高收益率的投资人往往也不成熟,形成恶性循环,也是如今很多平台经营不下去的根源。

一位咨询界人士对36氪说,现在不少平台动辄给投资人14%的收益率,再加上平台运营费用和利润,以及对坏帐的覆盖,往往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会达到20%以上。而中国大多生产经营企业的净利润率不会超过10%,超过5%就不错了,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没有正常企业会借这种钱,所以对应的很可能是劣质借款企业,风险较高。

不少网贷平台并没有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倒是不经意误伤了“友军”——典当行,2015年北京典当全行业营业额下降了40%,可能也说明,一些平台所谓的创新也仅仅是取代了一个本就偏落后的传统业态。

在中国,网贷兴起的背景有点特殊。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的投资经理赵鹏岚对36氪说,P2P兴起的本质是由于小贷公司因受限于资本金,通过互联网可以放大杠杆。所以,2012年以来几乎所有P2P平台兴起的资产来源都来自于给不同渠道的小贷公司资产包加杠杆。 

从资金端来说,给小贷公司加杠杆形成资产的本质是一个基于原有资产包的次贷,而其刚兑的性质恰恰为理财用户提供了彼时独一无二的高收益固收类产品。大量的资金端利用这种固收类产品大量吸储,而互联网又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线下网点吸储的瓶颈,P2P在资金端得以以互联网的零边际成本效应不断扩张。

资深互金行业人士嵇少峰也表示,现在的P2P平台很多变成了通过各种承诺、宣传吸收社会公众资金的平台,变相吸收存款。但网贷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无法像银行一样吸收低成本的社会公众资金。

一位机构投资人告诉36氪,线下小贷变相加杠杆的监管套利,根本就不是“科技金融”。近年来中国整个信贷市场的资产都在走下坡路,银行不良攀升很快,(现在银行业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不低于5%,而小贷、典当行业的不良率全国不会低于30%。)那么P2P所对应的底层资产可想而知。很多原本就是产能过剩的企业濒临破产,现在只是由P2P接盘,续命几年。

资产端能力不足是普遍问题,业内资深人士告诉36氪,现在网贷行业最典型的成长路径是融资后给用户补贴利率,迅速做大资金端,但还必须去找资产端,但很多公司不具备批量化获得同一品类资产的能力,有一单是一单。

嵇少峰说,如果要迅速提高平台交易量和贷款余额、大量的扩张设点并完成极高利率的投放,还要将不良率控制在平台资本金的承受范围之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贷行业惯用大额烧钱做大用户量和交易量,引进投资,最后从资本市场退出获得回报,志向不在于通过日常经营产生现金流和利润。

业内人士告诉36氪,目前许多P2P,获取单个用户的成本在700元到1200元,一家急于上市的大平台在去年亏损4亿美金,大部分都用在获客方面。流量成本太高,以至于一些平台都已经停止拉新,只做存量用户。

“监管细则出台,很多平台发现无法满足要求,量小的平台自己就关停了,没办法产生很好的回报。”前述人士说,从盈利性角度分析,到现在公开声称盈利的网贷平台寥寥无几,一是投资者要求零风险高回报,二是平台本身的运营成本过高且没有规模优势。 

从个案上讲,极小规模的平台依靠优势资源、团队能力、相对保守的盈利预期,是可能控制住信贷风险的,但大规模的既安全又高息的贷款模式不现实,因为最终信贷原理与概率会起作用。根据我的了解,几大主流网贷平台,不少面临不良率高于10%的尴尬局面。

再反观Lending Club,先设计了资产端——信用卡的垫资需求客户,这才形成平台雏形,又由于其资产端的标准化、可持续、与传统金融机构错位才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去投资。LC的客户就是信用卡到期需要垫资的这部分人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LC做的才是网贷机构本身应做的事。 

周治翰和赵鹏岚都预计,2016年会是整合年,平台之间的兼并重组会增加,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向行业龙头集中。大家也普遍认为,传统专注于资金端的P2P想象空间已不大,还是应该自己去形成资产的获取能力。

有投资人说,真正弥补市场空白的机构还是有空间的。的确,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真正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手段来自我组织有效资产了,比如基于网络消费场景的消费贷、基于公共反欺诈、个人网络信息为基础的个人信用贷等,这才算是中国网贷的发端,但也才刚刚开始。

机会在哪里

通过前面的篇幅,我们希望澄清:网贷的问题不等于整个互联网金融都存在问题,也探讨了网贷在中国各种尝试中所反映的不足,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除了网贷,其他细分领域的赛道上仍然有很多机会,比如IDG就很看好供应链金融,认为这是一个“降维打击”的机会。

BAI赵鹏岚则认为,“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看好过消费金融”。首先,政策利好频频,政府近期就发文首次表态鼓励银行和网络平台合作探索消费金融业务,其次,中国经济在转型,势必越来越依赖消费升级,居民储蓄率还很高,居民杠杆率又很低,银行没办法吃透这个市场,提供资金可以,还非常需要创业公司提供信审技术,风控能力和获客能力。 

其次,赵鹏岚也很看好“海外资产配置,因为中等收入人群会有配置外币金融资产的需求,但与消费金融起量快不同,海外会是很慢的过程,因为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外汇仍被管制,影响爆发式的增量,但长期看,出海是不可逆的趋势,中国会更加融入国际分工的角色,中国的资金也会更具国际视野。

总的来说,以前被赋予过度杠杆的国企目前正在减杠杆,而居民被鼓励加杠杆,银行全行业每年从企业那边赚取的1万多亿的利润,有可能在这“一减一加”过程中,外溢出来,这就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新机会。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中国的“Oculus时刻”还未到来,游戏之外的VR发展空间还亟待扩展。

2016-04-1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