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旅行+订阅式服务,“音乐现场”的非主流玩法

二水水·2016-06-15 19:41
“现场”可能是音乐产业里比较多金的一块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曾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是“现场”可能是音乐产业里比较多金的一块。数据显示,大型演唱会、Livehouse 演出和直播占到了国人实际音乐消费的前几项,白领对现场的付费欲望尤其强烈。

音乐直播类产品我们可以想到野马正在现场,大型演唱会的油水则被一批票务平台瓜分。另外小型演出方面也有新声浪、Freak新声浪 等创业公司从不同角度切入。

那么“音乐现场”还能有什么新鲜的打开姿势?

最近我聊到的“热音”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考。热音最早以音乐旅行为主要业务。所谓音乐旅行,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包含策划、门票和机酒在内的打包服务,让他们去到国外现场感受音乐氛围,这种模式也被应用在体育赛事中。

在整条服务链中,热音会负责导流及运营,票务和酒店预订都是和第三方对接完成的。关于影响力,创始人 Daniel 介绍说现在公司 30%~40% 的收入都来自这块,“比如我们正在做的韩国 Rave 之旅,有 400 个人通过热音报名,一个人消费 2000 块蛮正常的。”之前热音和虾米合作过,今年他们计划和落网合作 6 场音乐旅行,全年总计划是出行 24 次。

4.pic.jpg虽然客单高,但无论是从人群基数还是消费频次来考虑,音乐旅行都可能是个小众生意。所以现在热音把重心放在了一块更日常的新业务上。

两个月前,他们推出了订阅服务。用户支付 199 的年费,每个月就能免费看一场现场演出。Daniel 说与音乐旅行不同,订阅服务主要是面向小白的。“看演出算是消费升级中的一种。但很多人因为之前没接触过,不太敢尝试,热音想通过较低的费用和演出推荐把用户的心理障碍拿掉”。

降低小白用户的心理门槛,热音还在产品的社区版块中引入了一批大 V,其中有些是音乐现场的摄影师,有些是经常看演出的达人,这批人的作用是通过图文形式把演出现场还原出来,让小白们了解“现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我有些怀疑热音做社区的必要性,因为大众点的豆瓣,以及摩登天空的 Pogo 看演出都已经给了人们足够多的讨论空间。不过 Daniel 觉得像豆瓣这样的平台和用户之间还是少了层东西,他把这东西归结为人。“KOL 在其中把演出信息筛选过一遍,再滤出给消费者,他们才比较好接受,不然流量很容易散掉。”

由于推出不久,热音的包年用户还不多,大约 500 人。也是因为人不多,现在热音拿品牌赞助的免费票就能满足用户大部分需求了。但问题在于规模上来后,热音手上的票还够不够用。另外,热门的演出基本很难拿到票,所以可能最后流到平台的都会是一些没卖出去的余票,这样显然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对此  Daniel 表示热门场次报名的人多的话他们是会向主办方支付一定费用的,当然如果太多了,还是会限定人数。

个人觉得,这种模式放在国内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另外花 199元 多个闲时释放压力的途径,对白领来说应该也有一定吸引力。音乐现场消费的大众化也是 Daniel 在交流中反复说到的一点。

Daniel 说,自己不想把热音做成一个“让人距离感很深”的产品,包括他们在选择演出时,小众音乐和流行乐都全盘接受。因为“音乐已经是一个不大的领域了,再把它细分开就太可惜了。”

热音 App 上线十个月左右,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 DAU 17% 左右。创始人 Daniel 台湾人,曾在美国一家电商平台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团队中另有一位出身于音乐主办方的合伙人。热音曾拿过一笔天使轮融资,现正在寻求 Pre-A 轮。

  • 我是 36 氪作者陈紫冰,关注泛娱乐及消费类创业,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欢迎和我聊个五块钱的~(chenzibing@36kr.com)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