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国家副主席都去了科幻大会,那么科幻产业这回事是不是也该起来了?

段旭·2016-09-11 13:29
没看过《三体》怎么好意思混互联网圈子?

好像是从雷军推荐开始,整个互联网圈都开始读起了《三体》。“降维打击”,“不要回答!”,“猜疑链”等曾经只有硬核科幻爱好者才知道的名词,突然变得火热起来。那么科幻现在到底有多火?9月8日举办的2016年科幻大会,可能让我们对科幻的现状和发展一窥端倪。

今年的科幻大会尤其热闹,这与近期的一件事紧密相关:2016年9月,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最佳短篇奖。而在此之前的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I》也曾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奖;连续获得科幻领域的世界级大奖,中国科幻人可以很自信地说,中国本土科幻,已经有了世界级的水平。

以互联网人为基础,加上这两次获奖的热炒,科幻在大众中大大地普及了。但更令人值得惊讶的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在本届科幻大会的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且致辞。科幻大会也登上了新闻联播。在此之前,李源潮还专门关心过《三体》电影化的情况。

国家对科幻的重视是有理由的。上世纪美国最大规模的科学研究计划,就叫做“星球大战计划”。而《星球大战》则是一部著名的科幻电影。实际上,一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科幻热。许多科学家都坦言,对科幻的喜爱,是导致他们最终投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科幻对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也说明科幻确实能够极大地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政策上,国家一直对科幻大开绿灯。

我们也不能忽略科幻的商业价值。2016年,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中,科幻题材的电影有5部。而在北美历史票房总排行榜的电影中,科幻题材的电影更是高达9部!这个题材的电影,素来以高投入、高产出、最容易出商业大片而著称,是电影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中国,科幻文化的前期普及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中国最重要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从改革开始之处就开始运营,发行量一度高达40多万册,高居文学类期刊榜首。以《科幻世界》为阵地,中国科幻影响了一代中国人。据《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姚海军说,中国有100万非常认可本土科幻的核心科幻迷,而泛科幻消费人群高达8000万。

而另一方面,中国科幻消费人群也很有特点。由于中国科幻文化发展较晚,大多数核心科幻迷都在35岁以下。相对于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国科幻迷显得非常年轻。并且,核心科幻迷平均教育程度比较高,专业偏理工科,收入水平也较高,同时集中于一线城市。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会有如此多的科幻迷。

总而言之,科幻,是一门有良好 IP 储备、国家政策支持和大量高消费力受众人口的生意。而且,这项生意已经在其他国家验证过了,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但是,作为一个产业,科幻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文学类型,科幻领域的原创平台非常少,经济价值也不够。即使是互联网传媒发达的今天,中国最有名的科幻作品发表平台还是《科幻世界》。而《科幻世界》作为体制内的单位,在商业化上一直有心无力。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幻作家只有几百名,全职创作者不过数十人。这个数字在美国是数千人。因此,如何培养足够多的科幻作家,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科幻电影产业。按照好莱坞的经验,在各种类型电影中,科幻电影制作难度最高(特别是大片),需要成熟的电影工业支撑。显然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没有好莱坞的水平。所以,过去几年虽然电影大热,中国本土的科幻电影却只有《机器侠》、《不可思议》、《控城记》等寥寥几部,并且评价和票房都不好。

不过,未来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如此大的市场,没有自己的科幻片产业,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虽然困难,中国电影还是要不断涉足这个领域,因为成功的回报,将会是巨大的。只是最终由谁来做到这件事,却还或未可知。

而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可能还得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毕竟,没有足够的中国化的科幻故事做储备,我们很难想象中国化科幻电影的出现。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创业机会。愿不愿意参与到这个历史进程中去?投资人们,就看你们胆量够不够了!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未来的三星手机可能将不会使用高通处理器了。

2016-09-1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