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搞不定的收费问题,而这家荷兰小公司搞定了!

刺猬公社·2016-09-13 14:25
内容价值如何在数字平台变现,在全球新闻界是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季安。

Blendle在美国推出测试版4个月就获得100万用户,提供筛选后的优质内容被称为“新闻界的iTunes”,挑战着传统“付费墙”的权威。

内容价值如何在数字平台变现,在全球新闻界是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 

近日,一款名为Blendle的新闻付费阅读平台异军突起。通过人工筛选和兴趣聚合,Blendle汇集着许多知名媒体的优质信息,无需批量购买、也不用忍受广告的侵扰,注册用户每次只需付单篇的费用即可阅读。 

云计算、大数据的“加法套路”聚合平台已走过了好几年,Blendle的另辟蹊径,也在证明着 “减法”的意义。

Blendle:无付费墙、无广告,还能赚到钱

“发现最好的新闻——无付费墙,无广告,只有你爱读的故事”,这是Blendle官网主页最引人注目的宣传语。

Blendle自2014年4月在荷兰推出后,今年4月又在“付费墙”最为兴盛的美国登陆,推出测试版,目前已有百万用户。 

抛却一般意义上的“付费墙”概念,即无需订阅全年或全季度内容,Blendle 采用“微支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也可让受众免于广告的侵扰。 

在Blendle注册后,用户首先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来进入浏览精选内容,这一步似乎和大部分新闻聚合平台的体验相似。

但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下一步——每位用户都会获得2.5美元的启动资金,并绑定信用卡,之后可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可以决定是否购买这篇文章。 

一般报纸文章平均价格在19~39美分,杂志文章平均价格在9~49美分。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退货”。

因为这一选择过程与苹果音乐商店的选歌过程颇为相似,又被称为“新闻界的iTunes”。 

既然打出“优质新闻”的品牌,Blendle的核心目标就成了如何在每日百万篇出世的文章中进行选择。 

据报道,Blendle将人工筛选和智能技术支持两方面相结合,由十二位数据科学家以及记者组成的团队正在致力于开发个性化算法。这个算法可以将用户的阅读偏好以及编辑挑选的故事匹配起来。 

更丰富的媒体资源也成为完善算法的重要基础。在已经取得与《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的合作后,Blendle在美国正式推出时又找到了20位出版合作伙伴,包括一些主流新闻报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以及《纽约杂志》等。

而这些知名美国媒体,真是当年引领“付费墙”的一代枭雄。为什么他们能够与Blendle的理念互不冲突、和谐共存呢?

付费墙年年出新招,今年又有一批推倒后重来

在纸媒全线滑坡的背景下,付费墙已经为许多依靠独家优质内容的传统媒体稳定了用户、减轻了损失,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追随着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脚步,在报纸的电子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每多一个订阅者就多了一份边际收益。 

根据美国新闻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发行量超过5万份的98家报纸中,将近80%都有付费墙。付费墙既能为有时有利之读者提供优质内容,也会疏远那些临时读者。因此如果做到平衡,是出版商面临的挑战。 

《纽约时报》恐怕是对“付费墙”最为纠结的媒体之一。尽管《纽约时报》的付费墙建立得早,且迅速获得成功,直到现在都还是业界的典范,但是拆拆建建也是煞费苦心。

2005年9月19日《纽约时报》建立“付费墙”,却于2007年9月放弃了收费的做法,将所有内容(两星期前的历史内容除外)向读者免费开放。因为当时该报算了一笔账,发现向注册用户收取的费用还不如网站免费获得的广告多。 

但到了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又以4周15美元的价格开始重新向网络用户收费,但允许读者每月免费享用不超过20篇文章。目前它已发展出了多种订阅的付费方式。

今年它又想玩点新的。《纽约时报》CEO马克·汤普森表示,公司正计划推出一款无广告的订阅项目,目前《纽约时报》的订阅金额是每月9.99美元,“无广告版”服务目前还未确定价格。 

但《财富》杂志评价这个举措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能不能落地,还得看技术、用户和广告商三者的角力。 

《财富》杂志认为,首先许多订阅用户已经通过可自动屏蔽广告的软件实现了这一功能,因此新的用户增量并不乐观。而那些广告商也不一定会答应。在目前广告商抛弃传统媒体、倾向新媒体的浪潮下,如果媒体主动为用户提供“清爽版”内容服务,那么他们精准投放的广告将面临高级用户的流失。 

相比之下,另一家最早采用“付费墙”的大型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的目标更为坚定一些。毕竟优质且独家的商业内容足以促使那些富足的商业人士解囊。 

但是今年,他们严苛的付费墙也正在尝试着改变。对于非付费用户,只要阅读社交平台上订阅者或者报社员工分享的信息,就可以通过邮箱登陆进“游客通道”,无需为此付费。

这就意味着订阅者和华尔街日报员工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文章可以开放免费全文阅读,增强了它的开放性和开拓新用户的可能性。 

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品牌,也要和订阅者共同合作开放平台,成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平衡的目标之一。于是,也有的媒体平台主动选择放开甚至放弃“付费墙”模式。 

法国《解放报》推出的新模式是,从今年7月开始,用户可以免费进入新闻网站7次,每次阅读的文章不限,以此来留住用户在网页的停留时间。目前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一举措已获得可喜的改变——订阅者每次的阅读时长是11分50秒,非订阅者是3分11秒。 

当然最狠得下心来的当属美国《新闻周刊》,它在今年年初开始放弃付费墙模式。在此之前,如果用户登陆新闻周刊,可以阅读5篇免费文章,然后就会被提醒付费。 

尽管目前公司并没有完全放弃电子订阅,还可以为订阅者提供一段时间的付费内容。但是总有一天,全部内容将对读者免费开放。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其目的:放弃付费墙后,留住了更多的读者,对于他们的广告收入更有帮助。

“数字原住民”用户不再对,严肃新闻内容产生兴趣?

“付费墙”如此出尔反尔地推倒重建,除了用户和广告商这对永恒的矛盾外,还有许多原因。 

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999年至2015年5月之间,英语国家的报纸69次关闭了付费墙,其中41家是暂时的,28家是永久的。 

他们将关闭的原因归为6类: 

  1. 因突发公共事件开放新闻源

  2. 为提前计划的特别活动开放

  3. 为拓展市场渠道有目的性地放开

  4. 为广告商提供机会

  5. 发展新用户、推广新产品

  6. 作为付费实验品

他们同时指出,建立“付费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因为付费读者总希望阅读到有效且独特的信息,媒体需要在新闻工作室上投入更多,对新闻和技术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和深入的研究。 

虽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付费墙”是止损的方式,但也有一些批评认为,建立“付费墙”是逆互联网浪潮而动之举。数字化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不限规模性,而付费墙只会减少流通的数字产品,缩小数字市场规模。 

而且,“付费墙”建起来了,年轻人买不买账?美国新闻学会的调查显示,千禧一代中55%的人更愿意购买娱乐内容产品,只有 25%的人愿意购买新闻内容产品。“付费墙”是为传统出版商服务,而不适用于数字原住民,形势不容乐观。

付费模式有三种:全付费、部分付费、增值服务。但是研究分析表明,没有一个付费模式是完美无缺、适用于所有内容产品的。 

比起“付费墙”,新兴的“数字原住民供应商”如Buzzfeed、VOX和《赫芬顿邮报》更倾向于寻找替代的付费模式,比如微支付、用户数据交换以及会员项目来吸引年轻人。 

Blendle的创始人Alexander Klöpping也是看到这其中存在的商机:“在美国“付费墙”越来越常见,但是有的精彩内容只能跨过付费墙才看得见;有的只有等到纸媒上登出才会发布在网上,而且还要浏览一大堆广告。” 

因此“微支付”与优质内容相结合,一经推出便立马获得了成功。

新闻平台群雄逐鹿,最终鹿死谁手?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出版商和数字阅读平台的恩怨由来已久,新闻更紧密地与人们用来查找和获取新闻的平台相结合,以合作代替单打独斗,或许更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目前的市场上新闻聚合平台实在是太多了,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2015年5月, Facebook发布了新的新闻服务Instant Articles 新闻阅读器。出版商们可以通过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服务,将它们的文章直接发布到Facebook的iOS应用中,这就意味着它们将这些内容提供给用户们的速度将比通过自家网站提供的速度更快。 

在收入上,如果外部媒体独立销售广告位,其可以拿走百分之百收入,如果由Facebook来帮助销售广告位,媒体可获得七成。 

而苹果公司也紧随其后,在6月的发布会上推出 Apple News应用制作订阅内容,为设置付费墙的内容发布商提供新的方式来控制哪些人可以查看他们的文章,相比Facebook的新闻平台多了提供纯订阅内容的选择。

在同年10月,谷歌也宣布正在试点一个名为 Accelerated Mobile Pages 的项目,允许移动用户在很短时间内搜索、加载发行商的海量内容。发行商在谷歌的“加速移动网页项目”上展示内容时不必向后者支付费用,谷歌此举旨在向苹果、Facebook等厂商类似服务发起挑战。

尽管目前Blendle在阅读市场上所向披靡,但是Apple News、Flipboard、SmartNews这些新闻聚合平台都在暗暗努力。Apple News目前有600万活跃用户和2000种专栏。它也在努力通过算法来提升个性化推送服务,并计划在iOS 10发布时提供专栏订阅,但还未考虑到微支付方式。

但也有人对这种第三方阅读平台的筛选模式表露担忧。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Rita McGrath认为,由于平台掌握着筛选的特权,很容易决定哪些报道将得到展现,哪些报道将被掩埋。而消费者所投入的微支付也会影响到创作者对主题的选择。 

就目前来看,Blendle对新闻质量的追求和对新模式的勇敢尝试依然值得赞赏。《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论认为,Blendle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媒体产业规则,它被视为一个不怕死的“外来者”,带来的是数字的飞跃。 

后记:当刺猬君兴致勃勃地输入自己的邮箱准备注册时,才发现这个测试版还有25763个人排在前面。不过等刺猬君终于排到被“点名”的那天一定会告诉大噶的! 

拓展阅读:

1、《Paywalls have worked for some traditional publishers, but may not work for digital natives》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the-publisher-paywall-report-2016-8 

2、《'WSJ' Makes Changes To Paywall, Offers Guest Passes》

http://www.mediapost.com/publications/article/282634/wsj-makes-changes-to-paywall-offers-guest-passe.html

3、《Newspapers rethink paywalls as digital efforts sputter》

https://www.yahoo.com/news/newspapers-rethink-paywalls-digital-efforts-sputter-093036224.html 

4、http://www.cjr.org/analysis/blendle_signups_aggregator_micropayments.php 

5、虎嗅网《苹果等巨头们纷纷搞起了“新闻”,又如何?内容商很难因此而致富》

6、凤凰科技《谷歌推出AMP移动网页加速项目,实现应用无缝加载》

7、百度新闻实验室《标题党?退钱!按篇付费的新闻平台Blendle为何能用户数破百万?》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关注体育产业超过四年,这位投资人有什么心得体会?

2016-09-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