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陈维广回答了创业者最想问的问题:创投关注的下一个领域在哪?

蓝驰创投·2016-09-15 11:37
蓝驰合伙人对于之后创投领域的看法。

编者按: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蓝驰创投”(ID:lanchichuangtou),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共号“蓝驰创投”

日前,陈维广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他回答了诸多关于创业者的疑问,整理如下: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投资人所关注的产业和目标人群也在过去十几年出现“三级跳”的变化。一些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项目黯然退出,而抓住用户新痛点的创业者则迅速崛起。

不过,对于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说,能够说服投资人的项目仍然凤毛麟角。而中国的创投市场也随着过去几年的大量输血后进入冷静期。那么,在创投人眼里,什么样的创业者更有机会?创投关注的下一个领域在哪里?环球风险投资基金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在下面回答了创业者最想问的问题。

创业者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国际先驱导报》:一些创投公司喜欢投资失败过的投资者,您能否谈谈其中的原因?

陈维广:其实有很多因素会造成创业的失败,不过,失败过的创业者已经“交过学费”,因此清楚自己曾经犯过什么错误。

当然,并非所有失败过的创业者都是好的,因为有些创业者总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与他的性格有关。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年轻创业者是否汲取了过去的教训,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国际先驱导报》:福布斯之前发表了一份亚太地区30 岁以下创业者的榜单,其中中国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在科技领域的,而且创业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但也有人质疑年轻人创业的可持续性。对于中国创业者的年轻化,您怎么看?

陈维广:我认为,要对垂直行业有所区分,并非每一个垂直行业都适合年轻人。

有些垂直行业是2B的,它面对的是企业客户,那么对于年轻人就有一定的挑战。而互联网和科技领域则主要依靠创新,年轻人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创业的可持续性也要看年轻人本身的经历。有些创业者虽然年轻,但是他经历了很多,见识很广,反而其他在年龄上更成熟一些的创业者一直以来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创业所牵扯的不只是一个好的想法,而是涉及产品研发、融资以及市场推广等,因此需要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这其中又包括几点:

其一,必须具有号召力,能够说服团队以及投资人认可他的判断;

其二,必须足够坚定。创业的过程是非常坎坷的,创业者是否足够坚定,能够在失败后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这种韧性和勾画愿景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其三,创业者必须对时间有很好地把控。有些创业者拥有这种天赋,能够把握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比如何时融资,何时推出产品……这是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却非常关键的素质;最后,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要考察创业者是否适合共事。

《国际先驱导报》:您曾说比较看好的创投领域包括在线医疗、互联网金融和“草根用户”,能否具体谈谈“草根用户”在这方面的情况?近年来,一些创投公司将目光转向中等收入人群,能否谈谈这种变化的原因?

陈维广:这些转变代表了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

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时,大家主要是投资电商、游戏这些业务,其初始用户也是在这方面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商逐渐发展成熟,为了进一步刺激业务的增长,企业自然就将目光覆盖到另一个非常大的群体——这就是“草根用户”。尽管“草根用户”的支付能力不如初始用户,但由于用户的基数大,汇集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过去五年,大家都在发展“草根用户”群体。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提升,中等收入人群慢慢形成,消费习惯也开始升级,这一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机会,打开了新的市场。中等收入人群并不满足于打游戏、或者网上购物这种最基本的需求,他们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旅游和理财。此外,中等收入人群在到达一定年龄之后普遍开始关注个人健康,因此医疗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需求。正是看到这些消费习惯的变化,一些创投公司投资了这一领域的项目,旨在满足中等收入人群对健康的需求。

新兴创业者的机会会更多

《国际先驱导报》:过去几年,中国出现了很多平台的并购现象,在国际上,很多大企业也纷纷进行并购,您觉得,在强强联手的情况下,新兴创业者和小企业是机会更多了,还是难度更大了?

陈维广:在这一问题上,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

互联网企业主要依靠模式和技术创新,这与传统企业依靠资源和政策是不同的。资源和政策相对而言是比较固定的,但技术和模式创新则随时可以颠覆前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视角,这些巨头的资金比较雄厚,可以通过资金方式实现垄断,但我仍然对此保持乐观。因为从我们所看到的,现在的创业公司总有一些新的点子去绕过这些大企业之前已经建立的优势。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您如何看待这种转型期的机遇?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您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存在于哪些方面?

陈维广:中国前面10年主要依靠的是模式创新。

所谓模式创新,就是国外有什么,我们将它拿过来并实现本土化。而我认为,中国今后10年的机遇一定在于技术创新。这其中有几个因素:

第一,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很多都有国外的生活经验,在技术方面的培训也有相当多的积累,已具备实现技术创新的人才储备;

第二,中国高校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度很高,可以说,中国在技术方面已经有所耕耘。不论是AI还是VR技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而互联网有效地打破了地域壁垒。

以医疗领域为例,中国的心脏病患者在全球来看基数很大,因此如果要做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最多数据的。而从医疗的角度来看,如果数据基础足够大,在研究方面则具备优势,而研发出来的药品也可以用于更大的人群,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互联网经济并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国际先驱导报》:当前在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特别受创投关注。在您看来,为什么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会发展得尤为迅速?

陈维广:我想有几个因素。一是中国的传统零售业没有能够像美国、新加坡一样足够的时间去建立足够高的门槛。苏宁、国美也都是近10年到15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而它目前也只能覆盖一二线城市。而等到这些传统的零售企业逐渐做成熟时,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了。因为电子商务的效率较高,再加上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以前传统零售业未能触及的区域。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80后”这一代开始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工作较为忙碌,也寻求更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如果有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他们自然会转向互联网。

至于为何中国的电子商务会在短期内超越美国等发达国家,这取决于两国零售业发展的条件不同。举例来说,沃尔玛是利用美国战后房地产较为低廉的机会实现了全国区域的覆盖,但是中国零售业发展之时,房地产成本已经较高,传统零售的扩张受到一定局限。因此,美国有沃尔玛这样覆盖全国的传统零售巨头,而中国没有这样的企业。但是电子商务并不受地产因素的限制,这也就造成了传统行业很难与电子商务竞争的局面。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创投吸纳了太多资金,分流了多数用户,这样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陈维广:我觉得这种观点存在一些偏见。

实体经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行业,另一部分是新兴行业。有些传统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或者人工密集型,其资源配比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它面临的挑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创新的行业则是利用技术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并在该过程中创造价值。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即如何从制造驱动转为服务驱动,如何从资金密集转移到人才密集。而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是采用人才驱动的,因此其利润也高于传统行业。

再以银行业为例,中国的国有银行过去一二十年在支撑房地产、国有企业及中高端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个体金融需求的增加,这部分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

传统银行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在这个基础上要去兼顾个体金融的需求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而这就给一些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创业公司抢了银行的市场份额。因此我认为,只要创新的企业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那么它无论对用户还是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国际先驱导报》:目前,互联网金融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资金监管缺失和出现了一些骗术,您如何看待这一领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陈维广:中国市场非常庞大,机会很多,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好的服务提供方,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投机的服务提供方。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过程。

事实上,早期做游戏或者电商的企业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相对来说,金融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加直接。如果在过去,消费者在网上买到假货最多是退货,个人的损失并不大,但金融产品对个人用户的影响则是更直接的,应对的解决方法也更加困难。

目前,中国政府也在拟定一些政策,确保能够为这个行业去糟取精。不过,由于市场上的服务提供方数量非常多,所以监管机构有时无法管得太细,于是在某些领域就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优质的服务提供方。

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些都是一个过程,无论如何,那些可以将服务做到位,并且具备一定的资本基础和用户基数的企业,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

陈维广,蓝驰创投合伙人。2001年加入蓝驰创投,任职合伙人,常驻北京。专注互联网、企业服务、医疗等早期投资。他主导的投资案例有:赶集网、PPTV、春雨医生、杏树林、青云、小红唇、乐活女人等。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机构

蓝驰创投
为下一个变革而生

下一篇

内部信承认,此事内部也有争论,管理层也感到纠结。

2016-09-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