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号来了,没被邀请内测怎么才能赶上第一波红利?

36氪的朋友们·2016-09-22 17:37
微信的每一步动作堪称是移动互联网的风向标,现在风刮向了应用号,顺带让HTML5行业也沐浴到了这股春风。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火速移动,36氪经授权发布。

昨天晚上张小龙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则消息:

微信应用号(暂时叫微信小程序)开始内测的消息一出来整个移动互联网就掀起了一片议论的热潮,大家都在揣测微信应用号的技术开发文档里都包含了哪些颠覆性的功能点?长什么样?入口在哪里?将会对App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各家都在深扒微信应用号的战略布局以及底层技术支持,这场声势浩大的预测又一次把HTML 5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是HTML5技术第一次享此殊荣,几年前HTML5将颠覆Native App的言论就被炒的沸沸扬扬。微信的每一步动作堪称是移动互联网的风向标,现在风刮向了应用号,顺带让HTML5行业也沐浴到了这股春风。微信负责吹风,那我们吃瓜群众就看看风口下的动静。

最早一批受到邀请的开发者已经抢先体验了一把微信应用号的功能,下图中是微信应用号在界面,数据,开放接口,位置,设备,视图容器,组件和媒体方面涉及到的开发文档。据悉,单是内测已经让一大批开发者在昨夜激动的彻夜不眠。如果说塞班是移动互联网的1.0时代,安卓苹果是2.0,那么从9月22号的晚上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3.0时代开始了。

微信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如日中天,他们必然不满足于聊天社交、游戏娱乐和内容传播这些旧有的形式和职能,必须要做点革命性的事情。现在看来微信想做的是改变移动平台APP的格局,让那些原生APP不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轻巧灵便的Html5页面APP,而且这一次,微信亲自作页面APP的“市场”,直接提供页面APP的入口,更会基于QQ浏览器,结合TBS服务,提供完整的开发、调试环境,甚至可以一键将开发好的页面APP发布到微信应用号,完成一个闭环。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调试代码就像在Chrome上开发网页,发布APP又远比上APP Store这样的应用市场要轻松,同时没有了Android各个版本的适配大坑;而用户无需下载,只需要在微信内搜索应用,一键关注,所见即服务。

微信应用号都有哪些功能? 

1、提供大量HTML前端控件,API以及开发者调试工具 

据了解,微信应用号为了解决web 应用加载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了大量可以内嵌到微信里的 HTML 前端控件,当开发者需要开发微信应用号时,微信为开发者提供了音频、分享等 API,以及很多信息列表控件,不需要对原生控件做太大的改动,只需要在原生控件的基础上做一些自定义。此外微信还会针对应用号为开发者提供专门的网页调试工具。 

2、微信应用号将来有可能打破App信息孤岛现状,实现应用内搜索 

未来应用号与应用号之间,还可能会逐渐实现数据互通。App孤岛现状即将被打破,应用内搜索即将被打通。应用号之间还可以实现自由跳转。举例来说,如果用户通过微信搜索“芈月传”,首先给你展示的就是应用号提供的视频点播服务,这就是传说中的应用内搜索。原生应用体验是好,但是以视频为例,有很多视频内容是独家的,为了看视频把所有主流的视频App都给装一遍,那可就是十几二十个了,而就某一视频节目而言,你还得挨个打开所有的视频 App 来找,定位一个节目的过程太漫长。再比如你搜索“番茄炒蛋”,就会给你提供菜谱、原材料购买、外卖等不同的应用号提供的相关服务。 

3、打通应用号内用户账号体系 

互联网上的用户账号,最早以邮箱作为用户名的比较常见,近两年手机号作为用户名的日渐增多,但都有一些不足。邮箱在中国用户中使用不普及,有很多用户没有邮箱,或者没有经常检查邮箱的习惯,所以现在多转为使用手机号。而使用手机号,注册、支付、消费等一些账户信息变化都需要下发短信,企业的成本很高。微信作为足够高频的应用,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要打开微信三四十次,显然是非常适合作为用户身份标识的。

但就目前来说,当用户使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每次刷卡消费,都会同时收到 4 条或者更多的消息提示,分别是招行的短信提醒、微信支付提醒、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企业号提醒,以及招行信用卡的 App 掌上生活的消息推送,有时甚至还有消费商户的提醒,体验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微信如果借助应用号,可以重新构建一套生态系统,第三方 App 及自己的 HTML5 应用号之间共用用户账号,所有的注册、验证码、提醒等合为一处,相信对用户体验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的。而且,作为第三方开发者,用户注册体验的成本大大降低,用户注册转化率等都应有大幅提升。 

4、应用号连接第三方服务有望打通支付系统 

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支付这块的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微信凭借红包的异军突起,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一路追赶,渐与支付宝、银联商务呈三足鼎立之势。与此同时,电商继续高歌猛进,在线内容消费转向收费,O2O的余热仍在,以及刚刚开始起步的线下场景支付,这些都需要支付作为支撑。尽管微信的财付通与前两位有一定差距,相信凭借微信的用户基础,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仍然有望继续扩大。

凭心而论,微信支付的使用体验上目前是比较不错的,在城市生活服务、线下商家拓展等方面动作和力度都比较大,而且红包功能使得账号里经常有现金沉淀,客观上也会促使微信支付的使用,再加上账号和消息提醒等功能,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微信支付可以预期。 

微信作为超级 App,对所有的第三方开发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流量,而微信则不希望大家仅仅视它为流量导出者,想让大家在微信的生态里完成整个业务的闭环。应用内搜索、用户账号、消息推送、支付系统这些基础功能,加上应用号作为载体,用户体验应该不错。聊完技术层面的功能我们聊聊这一看似小动作的内测背后究竟酝酿着一场怎样的风波。 

曾经独霸江山的Native App颓势渐显

毋庸置疑当下依然是App的天下,现在创业者去找投资的时候,没有App没有漂亮的运营数据都不好意思开口。前段时间处于数据造假漩涡中的大姨吗和美柚,为了博出位的“剪电线”黑公关,呕心沥血试遍各种推广方式仍然难产的运营数据让多少创业者为App运营数据伤透了脑筋。 

App的拉新平均成本5~10元一个下载,且成本越来越高,100万的下载量,月留存能有10w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Native App安卓,ios要分开做,大量的机型、OS版本差异、交互特殊性等又导致了各种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高额的成本将大量的创意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而这些死掉的idea大部分就是因为市场小,盈利跟不上投入的成本而看不到未来。倘若App真的是所有企业的救命稻草,那就算企业都快发不出工资估计也会拼死再博一回继续开发App。 

App是滋养大用户量企业的沃土,但也是提供低频,非刚需服务企业的沼泽地。 

App是个无底洞,除了前期的开发和测试成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推广App。本来初创企业一开始只想专心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可到头来发现在开发和推广App上踩了一路的坑。多少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初心的创业者还没真正接触倒用户,就先碰了一鼻子的灰。 

每个企业心里都有一本帐,投入了多少成本在研发和推广App上企业都算的清清楚楚。这笔钱花的究竟值不值,投入产出比如何,是否值得继续投入。企业永远是商业化利益最直接的指向标,能否帮助企业获得商业化利益是维持一个体系良性运作的关键因素。App体系下收益甚微的企业肯定在另谋出路,那谁能接得住应用体系下庞大而复杂的需求呢?没有够硬的金刚钻可真揽不下这瓷器活。 

在全行业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Native App在历经几年的辉煌之后,正不可避免的遭遇“马太效应”,用户的使用时长不断向微信,微博等少数几个超级App集中,其他大量功能单一的低频App基本无人问津,逐渐成为“僵尸应用”。那谁该为这些低频App的开发和推广所花费的成本买单? 

App的用户下载越来越难搞,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用户摆脱下载的过程,能不能像在PC端一样利用一个Link连接各种内容和服务? 

Light App应势而生,HTML5行业的创业者们迎来了新的创业热潮

App不可避免的在走下坡路,处在争议中的HTML5蓄势待发欲接过App的接力棒。关于Native App VS web App的讨论从2013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且不论当时HTML5的表现如何,我们看看现在: 

  • 以前所谓的HTML5面临的硬件支持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如今低端平价的手机都可以流畅的跑JS动画了。

  • 以前所谓的如果一个技术足够好,为什么BAT还不把它作为战略布局中的一环呢?微信给HTML 5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施展拳脚的舞台。

  • 以前所谓的Web App不是主流,现在某国内一流Android App分发商店表示移动客户端全要换成Web App了。 

虽然必须承认HTML5依然存在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HTML5的确是值得企业去布局的方向。利用HTML 5 技术的Light App在这样的形势下成为了企业关注的新焦点。 

微信应用号的底层技术支持和HTML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基于Web的网页化App,对用户而言,在不用安装下载的前提下,即可获取应用与服务内容。而对于开发者而言,轻应用就像是Web App +Native App的应用类型,HTML5技术一次开发,随处运行,轻量化、随时更新版能等诸多特性,也更方便开发者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进行产品开发。 

微信应用号内测的消息出来后最激动的当属HTML5行业的从业者,一场由技术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新趋势,底层技术是一个风向标,将原本App独霸的市场引导到HTML5行业的跑道上,喜闻乐见的是,即将有大批的创业者涌入HTML5这个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开始转型,这也将推动HTML5行业飞速发展。历史将重演当初安卓,苹果一步步替代塞班的过程,而HTML5行业的从业者是这场变革最好的见证者。 

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微信为了连接人与服务这件事努力了3年多了

微信利用连接人与人的服务占据了大家近60%的时间,然而这依然不能满足它的野心,微信还想通过连接人与服务霸占大家近80%的时间。 

自从对张小龙对外发布要推出微信应用号以后,微信一直在不断强化超级应用的角色。从微信的生态来看,已经可以从微信中接入的第三方服务中看出一些端倪。 

自定义菜单是在2013年3月25日微信公众平台升级后正式开放的API,自定义菜单可以使开发者实现个性化的菜单定制,在微信底部的对话栏中提供菜单选项,可以调出相应的回复信息或网页链接。如果说之前微信公众账号的自定义回复的互动让它向App迈进了一步,现在借助自定义界面,公众账号已然是一个微信端的轻量级应用。自定义界面使公众号大幅提高了交互的属性。微信的自定义菜单接口的开放,向企业传递了一个信息:每个微信公众号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居于完整流程和体验的轻应用。 

微信服务号当初也是承载了腾讯“连接人与服务”的期待,但却表现平平,并没有达到他们期待的结果。基本都是在账号的基础上或挂载HTML5,或再度开发,而且还要时不时的冒个泡,每个月出来骚扰用户四次。并非张小龙所想的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很方便就能找到,在不需要的时候,安静的做个美男子。 

微信应用号能否担得起“连接人与服务”的重要商业布局?

微信为搭建连接人与服务平台试过了微信服务号,微信企业号,然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次的微信应用号能否担得起腾讯重要的商业布局? 

按张小龙的说法,微信的本意不是做一个传播内容的平台,而是一个提供范畴更广泛服务的平台。而应用号便是微信未来开展更广泛应用服务的土壤与平台。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越来越多服务接口的开放,植根于微信平台的应用类型也会越来越丰富,能够提供服务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复杂。终有一日,当“应用号”提供服务的种类能与目前的APP分庭抗礼之时,微信将极有可能真正变成一个“连接一切”的泛渠道平台。 

微信应用号利用自身强大的用户和流量自建一个应用分发的平台,建立一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分发规则。让以前只能通过App才能提供的服务都从微信上获取,用户无需再单独下载App。打通社交和服务,将能提供各种服务的web APP内置于微信这个超级巨大的APP内,直接在内部调用。 

微信平台上的用户量,流量以及强社交关系,恰恰能最直接有效的打破瓶颈。用户量和流量背后的红利是多少企业和开发者所梦寐以求的,微信应用号的开放能给企业一个机会接触微信体系下的用户,任谁都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 

推倒App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建立起web App的新规则

微信应用号的推出,相当于推倒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并重新建立起新的规则。微信应用号想要改变原有Native App建立规则的前提是,能够同时吸引大量企业依托微信体系生存,微信本身的公众号已经赋予了一部分人一定的盈利能力。微信应用号要想吸引大量人群和企业依托体系去盈利,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国内互联网公司之间向来就是各自独立,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各自为阵,都在自建生态体系独立生长。App Store里排名前100的App里,大部分都属于互联网巨头,让巨头们配合微信应用号的玩法,免不了上层利益的交换,这条路上还有很多未知。 

对于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是选择微信这样的大平台导流给自己带来用户和收益,还是花高额成本来推广自己的App,还需要面临推广后带来App新用户后无法获得粘性和留存,还需要想很多社交和创意推广的方法来唤醒和召回。大家可以快速的算一笔账,特别是在现在的“资金寒冬”情况下。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基于微信体系下赚到钱的人越来越多。不管是校园里卖煎饼的老大爷也好,刚毕业创业的大学生也好,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扩大了自己的生意规模,或者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基于微信体系的广大自媒体也是微信红利的受益者,微信公众号大号动辄一篇单条推送广告费都是五位数以上。而这些仅仅是依托微信公众号这一偏向于内容获取服务,倘若微信开通微信应用号的接口之后,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当有第一批企业在微信应用号平台上感受到大平台流量和用户的红利,更多的企业涌入微信应用号平台,改变应用分发的形态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到底能否做起来,还是用户行为说了算。这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用户使用习惯,用户能否适应微信应用号内嵌各种服务的方式,不再下载App,而是直接在微信应用号里找到所有自己需要的服务。二是企业接入微信应用号以后用户是否买帐,以及具体的接受度。 

在浪潮来临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身处什么位置,而在资本寒冬的鞭挞之下,想要不被淹没,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游在前面的机会。 

笔者对微信应用号不吝于最大胆的猜想:微信应用号推出不久之后,企业把开发的Web App移植到微信应用号平台,接入到微信的社交体系和用户之后,以前花费大量财力物力都带不起来的用户活跃度,突然之间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HTML 5 也随之走上移动互联网的巅峰,傲视Native App,全面改写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的规则。

利益关系声明:火速移动是最早一批进入HTML5领域的创业公司,火速移动从成立之初就在积极研究HTML5 应用研发、工具、分发等层面的底层技术架构和生态建设。现在火速移动已转型为企业级应用号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一直以来在HTML5底层技术方面的积累帮助企业抢占微信应用号市场红利。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小程序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给你带来价值?以及如果有价值,这种价值是什么?

2016-09-2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