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Pocket的皮,「收趣云书签」却藏着一颗社交的心

二水水·2016-09-30 10:00
Pocket 让“ save ”这个动作流行开来,就像 Facebook 的 like,以及 Twitter 创造的 tweet 那样。

Pocket 让“ save ”这个动作流行开来,就像 Facebook 的 like,以及 Twitter 创造的 tweet 那样。

这家美国公司试图教育人们随手储存那些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到的好内容 —— 只要一键保存,就能在稍后用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为了实现这件事,Pocket 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满足了人们在内容消费上的时间弹性和跨设备阅读;二是它通过图文解析让页面变得更干净简洁,使人可以更专注。

现在的 Pocket 已经拥有了 1700 万注册用户,以及 10 亿次保存(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 200 万的速度递增)。不少创业者都希望把 Pocket 的故事在国内复现,但似乎中国还未形成深度阅读的土壤,再加上资本往往对此类工具性产品持保守态度,可以发现,模式类似的“雨滴云阅读”、“搜狐随身看”产品都已经停止了运营。

“一大半用户来自 Pocket”

但我最近聊到的“收趣云书签”(以下简称“收趣”)认为这条路并非走不通。甚至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国内用户对 Pocket 类产品的需求变得更迫切。创始人王江是这么看的:

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方便的工具,与 PC 时代相比,手机阅读天然呈碎片化,这意味着人们对碎片内容整合的诉求会更强,这是稍后阅读类产品出现的大前提。与此同时,虽然现在头条、微博、微信等资讯、社交平台都自带收藏功能,但毕竟一个人不可能只从单一渠道查看信息,各平台之间存在着割裂的问题。

“收趣云书签”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散落在各处、却有收藏价值的内容整合到一起。

不过“收趣云书签”并没有照搬 Pocket。王江告诉36氪,设计产品时他们在 Pocket 基础上做了些本地化的改良,因为这种产品“和当地习惯的语言、文化有很大关系”。举例来说,相比 Pocket,“收趣”的解析技术对中文文章适应度更强。对于类似淘宝、知乎这样原文可能会有更新、或不适合直接扒取的内容,“收趣”会自动判断,并链接到原文。

另外,“收趣”还将一些 Pocket 的收费功能免费开放出来,例如 Pocket Premium 里的全文检索、永久储存。打开“收趣”你会觉得这是一款很注重细节体验的产品,阅读文章时直接可以 highlight 关键句做笔记、勾选朗读功能或不同的视图模式。王江说,光是图片的观感他们就调整了好几次,“‘收趣’上很大一部分用户都是 Pocket 上转移过来的,我们不怕去和 Pocket 比。”

不是一款阅读软件

“收趣”今年5月18日上线,至今积累了超过 15 万用户,WAU 约 40%。

翻看历史数据我们发现,Pocket 的第一轮爆发期发生在 2012 年,Pocket 的用户数在这一年达到 740 万,有 2.4 亿个项目被保存,比过去四年的总和还多。那么,稍后阅读在国内何时才能迎来爆发?

王江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预测。“肯定会有一个很漫长的开荒期,”他对36氪说,“说实在,收藏东西的习惯人人都有,即便他们可能不会去翻看。但问题在于,这种‘收藏需求’现在已经有粗糙的方式可以满足了。对大多数人而言,下一个‘收趣’来收藏东西确实是拔高型需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产品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门槛,想在国内实现覆盖,实际上是一件强运营的事 —— 你必须告诉用户为什么要用“收趣”,以及,具体怎么去使用。

至今为止,“收趣”还没有大面积开始做市场推广。王江并不希望给“收趣”设定一个太精确的人群画像,“不然就会限定产品的可能走向”,现在使用“收趣”的,有学生、有妈妈、也有创投、媒体圈人士。

“虽然叫做稍后阅读,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用‘收趣’来收藏美文小说,大多数人是把它当生活工具来使用的,里面有不少技能贴。我们把目标用户定位在那批不愁生计、对生活抱有近期目标;又或者工作很忙,但需要大量涉猎信息的人 —— 比方说创业者。”

而既然没有给用户群做明确定性,王江认为产品本身会是最好、成本最低的市场教育通道。为了让用户“收藏”这个动作更方便,他们设了一个自动化的微信小秘书。于用户而言,只要将希望收藏的文章转发给小秘书,就能完成文章收藏,目前使用这种收藏方式的占了总量的一半。“做这类产品,就是要门槛够低,拿已知的东西去帮助用户接受。”

盈利的等待期,得耗得起

刚刚提到,Pocket 的用户量在 2012 年出现了一次脉冲式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Pocket 从那时起 to C 免费了。在竞争对手依然维持收费使用的状态时,Pocket 用免费模式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刚起步的“收趣”也认为,两年内不适合考虑变现问题,因为年费将会把一大部分有点想尝试的潜在用户挡在外面。与此同时,王江认为 Pocket 后续推出的,针对额外内容收费的手段,在中国也不太行得通。

“Pocket 核心价值在于数据。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用户收藏了什么,这和用户读了什么相比,对商家而言是更有含金量的信号。”

而从团队角度来看,“收趣”团队在未来操作数据变现时的掌控力可能更强。这次创业前,王江曾创办的“芒果移动广告”,帮中国 9 万多个 App 管理着流量变现,后来这家公司被阿里收购,卖了 1 亿多美金。或许也是团队基因给了资方足够的安全感,当“收趣”还是个想法时就拿到了 3500 万人民币的融资(资方不便透露)。

背靠资金,“收趣”目前没有展开 to B 或 to C 的任何盈利。但长远来看,基于用户做广告的精准推送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稍后阅读”到“请你过目”

其实,在王江的规划中,“收藏”只是“收趣”第一阶段的形态。在即将推出的新版本中,“收趣”会推出一个叫做“大家在看什么”的板块。其中将会罗列近期全网被收藏最多的文章,以及收藏次数。王江透露,事实上后端他们也做了不少储备功能,例如智能推送,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上线。

而推送,也是 Pocket 去年八月改版中推出的新功能。具体来说,Pocket 会根据阅读历史每日向用户推送他们错过的、但又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和视频。根据其官方博客中的描述,团队是想把 Pocket “打造成一台强大的筛选机器”,从而盘活收藏资源,给用户多一个打开 App 的理由。

再远期一些的计划,王江没有透露太多。可说的大趋势是往社交方向发展。国内同样在做内容管理工具的“勺子”已经有了类似的形态 —— 你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个“去水化”的朋友圈。“这跟微博的道理类似,看别人的人总比产出内容的多,到那个阶段‘收趣’可能也会出现这种趋势。”

再说回 Pocket,Pocket 的确也在探索轻度社交。不过有意思的是,团队对此表现得很谨慎,更多关注点对点的内容传递,可能是不希望削弱作为阅读工具的纯粹体验。

总而言之,“收趣”,或者说 Pocket 模式还需在国内经历一段缓慢的过渡期,公司需要打理的问题很多,并不仅仅是把产品设计的更美妙那么简单。

但我想多数爱 Pocket 的人都会有一种“产品情节”。记得创造 Pocket 的 Weiner 当年拒绝 Evernot 时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你发现你正站在如此快速成长的行业前沿,你会觉得这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体验,而所有我想做的就是,让人们来使用我的产品。”

最后推荐一篇36氪的老文章:《Pocket,及它应有的所有可能》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