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司机户籍,滴滴还应该公开什么?

涂子沛频道·2016-10-11 10:21
中国不缺出租车公司,我们缺的是——伟大的企业。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我要联系

文/涂子沛(微信公号:涂子沛频道)   

看似站稳脚跟的滴滴,又面临生死大考。 

近日,各地接连出台网约车新政,其中北京、上海要求司机为本市户籍、汽车为本市牌照。对此,滴滴回应,新规将导致网约车车费翻倍、车辆供给骤减、出行效率大幅降低。    

新政引发舆论沸腾,有人替滴滴叫屈,也有人认为,滴滴虽然靠“共享模式”发家,但已经沦为“伪共享经济”,没有必要念念不忘、待之如初。上海的魏武挥先生就认为,网约车起步于共享经济,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共享经济只是一种过渡,包括滴滴在内的很多共享经济公司,已经走向新的机构作业模式。 

网约车到底有没背弃“共享经济”成为出租车公司?先要澄清一个流行的谬误。 

共享经济≠分享经济

在讨论滴滴、优步、Airbnb时,有人称其为“共享经济”、也有人称其为“分享经济”,常常不分区别的混用。英语中用“Sharing Economy”来描述这种社会现象,本质仍是拿出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相对就要精确些。 

我认为,共享与分享,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同。分享,是个人拿出自己的闲置资源给他人使用,如老王把自己的梯子借给了邻居老李;共享,不仅包括分享自己的资源,还包括分享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例如中国人喜欢在太阳底下晒被子,而不少西方人喜欢烘干,晒被子利用了免费的阳光,相比于烘干机耗电,就盘活、利用了本来闲置的阳光资源。我认为这是“共享”,相对于借梯子,晒被子就是共享经济。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这里的准确意思,还是分享。 

社会资源的大规模分享,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出现前,基于传统的信用关系,社会闲置资源的分享局限于熟人;但是,在互联网出现后,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资源匹配平台诞生,社会信用关系也被重新构建,资源分享扩大至陌生人圈层,私家车愿搭载陌生乘客,自家屋子愿留宿陌生房客,资源效用得到更大发挥。   

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分享经济,强调的都是盘活闲置的资源。滴滴、优步、Airbnb的发家,都是将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闲置汽车、房屋进行整合、盘活,并向陌生消费者提供服务。准确的说,是分享经济。 

是否盘活闲置资源才是根本标准

今天的滴滴,之所以给越多越多的大众留下离“分享经济”的“初心”越来越远的印象,是因为它不“止”于盘活社会闲置资源。 

滴滴等网约车司机中,既有已经职业化的全职司机,也有利用业余时间载客的兼职司机。9月底,广州滴滴司机池先生入选全国十大司机,此前他是一名个体商户。他每天在线12小时以上,多时达14-15小时,全年无休,两年多来流水达到了46万元,显然,池先生已经是一名职业网约车司机。 

在深圳,52万名滴滴司机中,超8万人每天在线时间超8小时,以开车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毫无疑问,他们已经是职业司机。今年4月,滴滴推出“伙伴创业计划”,首批在北京等5个城市招募10万名司机,符合条件者缴纳最高2万元保障金,即可免费领取一辆汽车成为滴滴司机。招募司机经营自营车辆,这也不是分享经济。 

职业化的滴滴司机,不仅未盘活社会闲置的车辆资源,还占用更多公共道路加剧拥堵,排放更多尾气,与鼓励市民公交出行的理念南辕北辙。尽管滴滴称新政将使“车辆供给骤减,出行效率大幅降低”,依我看,因为更多私家车上路,造成拥堵,出行效率也可能打折。 

我的观点,只有兼职司机运营的网约车,才是真正的分享经济。他们并不以此为主业,在上、下班路上、在自己闲暇的时间当一回司机、带数名乘客,让1辆车发挥了2辆车的功能、让本来1小时的效用延长到2小时,这种行为应该鼓励。因此,滴滴最应该公布的是,全国1500万名滴滴司机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全职,又有多少人是兼职?他们到底盘活了多少闲置的资源,这才是我们今天判断滴滴是否还是“分享经济”的关键。

要鉴别司机是否全职的身份,通过注册资料、接单记录等数据其实也不难。 

滴滴应该公布的,是这些数据。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滴滴,面对分享经济,要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 

我相信滴滴的车主中,仍然还有分享的底色。要强调的是,就交通产业而言,真正的分享行为注定只能是一个补充,这一点不展开赘述,相信大家可以理解和想象。这也是滴滴作为一个技术平台不“止”于分享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面对现实,滴滴的行为,我可以理解,但滴滴的回应,却有令人失望之处。作为一家身处互联网前沿的高科技公司,我期待它用准确到位的数据为我们解释现实、再用漂亮的技术方案为大众塑造一个未来,既能共享闲置的车辆,又能巧妙化解路上的拥堵。但滴滴在回应中像极了一个怨妇,拼了命强调仅上海一地就有40万外地司机,引导大家声讨万恶的户籍制度。这是多么的没有新意、又是多么的低科技!

这代表着失去了理想和想象。

中国不缺出租车公司,我们缺的是——伟大的企业。 

相关阅读:

1.涂子沛:穿裙子的季节,滴滴如何管住猥琐司机?

2.涂子沛:读懂共享经济的7个正确姿势

3.涂子沛:羊毛出在牛身上,美国和中国不一样

本文版权归“涂子沛频道”所有转载授权及其他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datavistaBD@163.com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下一篇

“我们会成为第一新闻平台,我们可以做到!”

2016-10-1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