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电影学院里的蓝翔技校”

方婷·2016-10-23 22:11
让好莱坞有充足人才储备的关键不在于硬件,而是美国的大学和产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是无缝衔接的。

“(一个剧组)除了主创,其它剩下的都是民工。”在10月21日的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冯小刚将炮火集中在国内电影产业的人才匮乏上。这种匮乏不单是指导演、编剧的缺失,还包括电影制作其它环节技术人才的断档。

 冯导火力虽猛,但所说的算不上什么新鲜观点。被催熟的中国电影产业除了明星的片酬待遇向好莱坞看齐,剩下的各个环节都还处在实力匹配不上需求的阶段。唯一的亮点是冯小刚这回用了个更形象的说法,“我们迫切需要电影学院中的蓝翔技校。”

跟冯小刚看到同样问题,并想从人才培养入手的同行不止一个。阿里影业于去年11月推出A计划,号称要在三年内投入10亿元挖掘培养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等各领域人才。但一年过去,这项计划推出的成果暂时还只有由诗人转型导演的韩东。

导演贾樟柯、媒体人王宏创立的暖流文化与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推出的“暖流教育计划”今年9月份也启动了,不过,18.8万元的学费注定它的目标不是输送大量人才的“蓝翔技校”,它圈定的只能是产业里想要知识升级的少数精英。

冯小刚的进一步设想是,从好莱坞请制作道具、特效化妆等老师来帮助培养学生。这大概也只能是种美妙的想法,且不说国内办学需要严格的资质审核,这些讲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技术活儿,单个教师所能够带动的学生着实有限。在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梯队之前,很难将人才批量生产。

培养电影人才的重任,现阶段也许只能回归到学校当中。不如来看看一直被模仿,多年没被超越的好莱坞是怎么保证人才供给的。

法国社会学家、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研究美国娱乐业何以能对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时,专门在《主流:谁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中开辟一章谈美国的电影教育。首先从硬件谈起,美国大学校园拥有2300间戏剧和音乐专业教室,700个艺术博物馆或专业艺术品陈列室——这还是大约十年前的数字。

最重要的是,让好莱坞有充足人才储备的关键不在于硬件,而是“美国的大学不仅是各类文化交替出现的地方,还是内容产业研究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学校里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拍摄设备,并试拍许多影片。这些试拍影片随后会被电影公司和电视台采用并加以开发。换句话说,学校和产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是无缝衔接的。

而中国电影圈面临的尴尬境遇是,整个产业对电影院校无缝衔接的渴求,多年来始终集中在表演系学生上。在录音、剪辑等其它更专业技术工种的范畴内,能为年轻人提供的机会还远远不够。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私募基金规模已经从零上升至了 8.57 万亿,超过了公募基金,未来很可能也会超越信托

2016-10-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