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粉丝最多的美食Youtuber回国创业,会不会水土不服?

二水水·2016-11-21 13:04
外来内容该如何打破文化壁垒,并在这条相对拥挤的赛道里胜出?

“美食文化没有国界。”曼食文化创始人 Amanda 这样向36氪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回国发展。

Amanda 是在 Youtube 上拥有最多华人粉丝的美食网红。2013 年起,这个留洋女孩儿就在陆续推出自己的系列短视频“Amanda 的小厨房”。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后, 她在 2014 年全身心投入到美食内容的制作中,这个时间点早于国内大部分同类玩家。

原创和实用,是 Amanda 做内容的两大要素。Amanda 表示,视频里演示的每一道菜,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哪怕是普通的家常菜也加了巧思在里面”,为此她还会经常看一些理论性的烹饪书籍。同时,Amanda 做菜的视频时间会稍长一些,基本保持在 5~10 分钟,力求还原出做这道菜的真实过程,也包括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人看完后真的能在家把美食做出来。

至于回国创业,是去年的事。回到国内的 Amanda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曼食文化”,视频内容也逐渐发展为以 Amanda IP 为核心的《曼食慢语》、《曼食快语》、《曼达小馆》三个品牌。

其中,《曼食慢语》维持了 Amanda 的早期风格,相对短平快,成本较低。而新出的《曼达小馆》更像一档完整的节目,制作时团队会更强调场景化与后期包装。至于《曼食快语》,则是把一道菜的制作步骤在1分钟里用极快的语速说完,算是个有意思的尝试。三档节目加在一起,目前曼食文化保持一周 1~2 集的更新频率。

事实上,和 Amanda 一样回国掘金的美食网红不少。36氪报道过的“美味生活 HowLiving”,以及主打烘焙类美食的“Tinrry 下午茶”都是先在 Youtube 或者 Facebook 上火了再转战国内的。

但毕竟国内本土的美食短视频大号也不少,一条带起来的“美食台”、网红姜老刀和酥饼的“日食记”、林依轮的“创食计”在这 2、3 年时间内都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外来内容又该如何打破文化壁垒,并在这条相对拥挤的赛道里胜出?

于是就有了文章最开头 Amanda 的回答。Amanda 强调,其实一开始她就会把自己的视频同步上传到 Youtube 和优酷上,在视频里做中餐时她也会讲中文,但在 Youtube 上的人气并没有因为自己讲中文而滑落。

“美食文化没有国界”,进军国内市场后曼食文化的数据反馈侧面应征了这一点:根据公司给出的数据,截至目前品牌共积累粉丝 500 万+,单集全网平均流量在 500~1000 万左右,爆款内容可以达到 2000 万。

曼食文化 Pre-A 轮资方头头是道的创始人曹国熊也曾表示:文化产业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赛道是足够长且宽的,机会总是在的。“这个行业的逻辑不是垄断,恰恰相反,它的逻辑是反垄断的。”而这或许也是即便美食短视频赛道已出现第一梯队,头头是道还选择投资曼食的理由之一。

接下来,曼食文化的战略延伸大致可分为两方面。首先和“日日煮”等项目类似,曼食文化也准备将电商当做内容的主要变现路径之一,和做菜场景相关的厨具、食材都在公司的考虑之中。

目前他们的电商环节已试水一个月,SKU 10 个,首款商品是一个压蒜器,Amanda 自己使用了很多年,第一批 135 个在 20 分钟内卖光。未来做选品时,团队也会规避淘宝爆款,尽量选择与对产品价格保护较好的供应商合作,“毛利大概能达到 30%~40%”。

另一边,靠 Amanda 这个大 IP 打头阵后,曼食文化也在陆续签约国内外有潜质的美食博主,希望打造出一个美食矩阵。美食视频 MCN 在海外可以看到对标 —— 美国最大的美食视频孵化器 Tastemade D 轮融资 4000 万美元,从美食出发培养出优质网红后,Tastemade 已经衍生出新项目 Facet,让网红来做 Video City Guide 以寻找广告之外更多元的盈利途径。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体育创业经历几拨转变后,很多项目淘汰,但也有一部分公司开始浮出水面;与此相对应的,体育投资也经历了这样的波折,在陷阱中不断洗牌:换办公室、没有募到钱、基金合作不畅、投资多数属于无底洞……

2016-11-2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