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金办:“票房注水”相当普遍,热映电影几乎无例外

缪定纯·2016-11-28 10:42
对电影市场的普遍态度是“唯票房论”,围绕着票房操控可以引发一系列金融与电影之间的“跨界创新”,从而使资本能够撬动起来的获利空间更大。

截至11月13日,2016年中国内地总票房突破400亿元大关,比去年破400亿元提前了19天。

在电影市场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票房注水”现象却变得相当普遍。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副主任李东表示:“目前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

据了解,目前“注水”票房比较常用的方式是片方联合院线一起买票房:一种做法是制片方和院线私下达成协议,在影院非营利时间段,比如零时到清晨6时这一根本没有观众的时间段,以包场的方式冲高票房。另一种是在营利时间段,片方提前买下影厅里的部分位置,而实际观影时,并没有真实的观众。

并且这样刷票房的成本并不高,新华网介绍制片方只用出一个5%的电影专项基金,一个3.3%的流转税,然后再交一个2%到3%的数字设备费,这样加起来只需要10%左右的费用。多出来的盈利部分由片方、发行方、影院按比例分成。一些制片方私下和影院协议,降低自己的分账比例,将属于自己的票房盈利返一部分给影院,以此让影院增加排片量。这样既可以推高自己的票房,又可以挤掉对手的排片量。

以“幽灵票房”事件受关注的《叶问3》为例,在电影资金办参与该事件处理中,查实的3200万元的票房属于虚假票房,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同时还发现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投资人(快鹿集团)和发行方(大银幕公司)认可的金额约5700万元。

中文伦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磊认为《叶问3》里涉及“自买自卖”自购票房部分本身从法律上是中性的,但造成的虚假票房,又和二级市场联动,推高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获得不正当利益等一系列行为就有违法的色彩。

长期以来,对电影市场的普遍态度是“唯票房论”,围绕着票房操控可以引发一系列金融与电影之间的“跨界创新”,从而使资本能够撬动起来的获利空间更大。

这一潜规则盛行的原因,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监管不到位。2016年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主体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对违法者将根据情节奉、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

但类似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国内电影制作、发行机制不灵活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需要加强电影制作、发行的事中事后监管,以及从分级制入手,进一步深化电影体制改革,让国内电影走向良性竞争轨道。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我们说《万万没想到》是爆款,《奇葩说》是爆款,XXX是爆款……但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算爆款,除了点击量,似乎没有人给出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2016-11-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