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证监会剑指“有毒的杠杆”!

红刊财经·2016-12-07 10:08
上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有关“野蛮人”的讲话,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ID:hkcj2016),作者张俊鸣,36氪经授权发布。

监管层对有毒杠杆的治理要来真格的了。 继刘士余棒喝“有毒杠杆”举牌后,某保险公司万能险业务被暂停。今晚再传消息,保监会将于近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恒大人寿等两家保险公司,检查的主要方向是对上述两家保险公司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开展现场检查,严肃惩处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其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和投资运作,维护市场秩序。

上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有关“野蛮人”的讲话,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引发关注的不仅是刘士余对当下A股常见的举牌、收购等行为传递的信号,更在于其罕见的严厉措辞:“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杠杆收购”、“来路不正的钱”、“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等。不少市场评论人士解读,这些表态很大程度针对的是险资近期高调的举牌行为,甚至成为本周一险资重仓股重挫的导火线。笔者认为,刘士余的谈话并不仅限于针对部分使用杠杆资金的险资,更大范围针对的是“有毒的杠杆”,这一点正和2015年股灾以来管理层致力于“去杠杆”的思路一脉相承。

2014-15年A股的大起大落,可谓成也杠杆、败也杠杆,除了合法的融资融券之外,场外数额巨大、数目不详的配资也成为引发市场暴涨暴跌的助推手,这点已经成为市场普遍的共识。股灾过后,管理层下定极大的决心“刮骨疗毒”,斩断股票配资的通道,并在近期针对融资融券标的股进一步细化,高市盈率及亏损股不能折算为“两融”保证金。甚至连分级基金也将在明年5月起提高投资者准入门坎,让30万资金以下的小型投资者远离杠杆。上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表态,正是这一“去杠杆”思路的延续,目的在于减少股市因为杠杆资金的兴风作浪而大起大落。

可以说,经过一年多来一系列措施的深入,散户取得杠杆资金的难度比以前大为增加,也减少了在A股中被快速爆仓的几率,一定程度上对散户投资者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的杠杆仍在持续,典型如“宝能系”举牌万科,杠杆比例约为1:2,“宝万之争”余波荡漾迄今仍未结束;而“宝能系”举牌的南玻,则出现了罕见的“高管集体出走”的风波,再加上数年前平安入主的上海家化业绩每况愈下,加剧了市场对于金融资本过度介入上市公司运营,反过来削弱实体经济的担忧。如果高杠杆叠加上市公司基本面走坏,中长期A股将埋下一个个不定时未爆弹。 

笔者认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谈话并非单纯针对高杠杆的险资,更针对广泛的杠杆收购行为。不仅是万科等大公司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少中小型公司的重组也往往有杠杆资金出没的魅影,比如创业板的旋极信息,以6300万撬动12亿重组等等。类似的“蛇吞象”式的重组,未来可能也会受到管理层更严格的检视。 

市场短期内关心的是险资举牌股面临调整压力。笔者认为,险资增加股市配置的行为尚未完成,刘士余“敲山震虎”式的表态对于短期大幅炒高的险资重仓股,特别是存在杠杆资金举牌嫌疑的品种有一定的调整压力,但对于涨幅不大、估值稳健、险资长期持有的品种,投资者无需惊慌,经历波段调整之后,这部分优质股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值得中线逢低布局。排除“有毒的杠杆”,A股才有望真正迎来绩优股的春天,让价值投资的理念蓝天再现。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综艺冠名圈,历来有双奶双机的说法,指的是蒙牛、伊利、OPPO、vivo四大金主

2016-12-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