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吃什么?怎么吃?

神译局·2016-12-08 15:21
吃是大事,互联网现在也是大事。两件大事儿结合起来,能有多大的改变呢?

编者按:电影《欢乐糖果屋》里的“三道菜口香糖”促使了莉特·比尔盖德的堕落,但是同时它也向一代人介绍了未来食物的无限可能性。在Roald Dahl发布其巨作50年后的今天,我们所处的创新边缘让21世纪的小说看起来更像是预测机。我们烹调、食用以及和食物的交互都在进步,那么未来“吃”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让我们从厨房开始

墙上挂着的壁画都会告诉你厨房是一个家的灵魂所在。如今,这个灵魂所在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创意可能性,其中一些都已经实现了。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配备触摸屏,wifi门控的智能冰箱。有了这样一个冰箱,你可以看那些有趣的猫咪视频,同时你也可以在超市时就看到冰箱里还剩多少鸡蛋。

与之类似的还有Wi-Fi烤箱,这类烤箱可以实现在远端控制烤箱温度,也可以在出门后检查烤箱是否还开着。连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些通过连接智能手机实现,但是更多是与智能家居系统或数码助手(如 Whirlpool and Nest 和 GE and Alexa)连接。同时还有一些是与自有的智能家居系统相连接(如三星的 Smartthings Hub)。

如果你还没有计划购买这样的新型产品,也有其他方式实现智能厨房。如 Cuciniale就表示他可以通过与智能手机连接的多感应探头做出完美的肉类食物。 June Intelligent Oven也运用探头改善火候控制和准备阶段,同时还可以检测出正在做的是什么食物。

这些(包括其他大型设备)在实现简单方便的诉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像数码产品提升我们摄影技术那样提升我们的厨艺(想象一下将“炙烤”看作是是你做吞拿鱼时轻轻松松就用起来的滤镜)。

那些想要完全不动手的方案可以看看英国初创公司Moley Robotics的机器人厨房。Moley将两只机器手臂安装在墙上以帮助你下厨(没有迹象表明其是否还包含洗碗功能)。同时,由于AI的发展,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通过Youtube学习如何做饭。这听起来很赞,但是就目前看来,叫个披萨外卖更方便。

那食物呢?

未来让食物更美味的必将是食物本身。可以看到一个相对简单的趋势那就是大家更重视健康饮食,有很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不过其实只要从麦当劳已经开始卖苹果片了就可以得到证实。科技已经为此准备好了,如可以通过图片计算卡路里的app,再比如Nima这样的设备可以通过扫描检查食物是否含有谷蛋白或其他过敏原。

作为媒体体验碎片化某种程度的反映,我们也在朝着定制餐的方向前进。这不是简简单单的“Ethan不吃西葫芦那给他做一个热狗吧”模式,而是食物可以反映出我们特别的喜好,因过敏原调整食物甚至是提醒特定的营养不足。要想在这一领域成功必须具备对日常饮食的洞悉力,对饮食习惯、血液浓度和肠道微生物基因谱数据的记录研究。(New York Magazine曾报道过运用肠道微生物基因谱数据编写你自己的食物算法。)

在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定制食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在外出就餐时同样实现定制食谱。特别是在像Chili’s、Applebee’s、Olive Garden和Buffalo Wild Wings这样的餐厅,他们在每桌都安装来一个桌边平板从而可以提高点单和支付的效率和准确性。经常去餐厅的人越来越多地将点单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掌握点什么的主动权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在重新定义食物吗?

 鉴于越来越多的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并不难想象一个充满高度定制化食物的世界。在这场食物革命中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神经烹调法(neurogastronomy)。这个领域从神经层级下手调制味道——事实上是通过“重写”大脑来改变我们的味觉。换句话说neurogastronomy就是让一个年糕尝起来和冰淇淋一样。Neurogastronomy通过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愉悦来源的食物来“欺骗”我们吃地更健康。

同时还有出现了其他阵营的想法,如避开食物本身而采取更有效率的代餐形式。比如,听起来很吸引人的Soylent或者听起来更谦虚的Schmilk就提供了极简的营养方案(当然包装也是极简风)。在如今这样的快节奏社会,这样的高效率似乎有其受众,但是将食物直接做成必须营养素却听起来苦乐参半,这就是像是将谈话的艺术转换成平白冷漠的交流。

还有一群丹麦科学家也做了一些“需要花点儿时间适应”的尝试。CosmoCrops尝试采用3D打印食物解决太空食物存储的高花费。市面上已经有可以3D打印食物的设备(Business Insider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比较酷的食物雕塑),但是CosmoCrops的独特之处就是其目标是用细菌打印食物从而降低其储存需要。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出可以在太空中生存的“超级细菌群”。(这又有什么错呢?)

机遇在哪里?

或许现在说我们会在2050年吃由细菌做成的汉堡或者吃营养粉药还太早。我们现在能消化的就是连接性已经和“吃”连接了起来。对于家庭厨房来说,这不会立即发生,家装厨房设备的销售额增长不如电视,并且还因为其售价还是较高。这就为不管是家装设备商还是智能科技公司都留足了准备时间,以从他们的角度搞清楚什么样的功能可以改变厨房。

从日常饮食的角度来看,现在就是在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科技之间搭建桥梁的好机会。餐馆期望可以借助科技来实现定制化食物偏好,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让这一目标被接受。这其中还涉及到隐私问题,如何通过分析个人数据定制符合我们食物偏好以及特定营养需求的餐食?也许是连接肠道细菌和冰箱中原料的可穿戴设备,也许是可以可读取唾液的牙刷或者(最接近现实的)带诊断功能的马桶。

创新正以各种方式铺面而来,未来烹饪和进食的创新有无限可能性,并且显得十分可爱迷人。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后,午餐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借用Willy Wonka(他其实也是引用自Oscar Wilde)的一句话就是,“悬念是可怕的,我希望它一直持续下去。”


翻译来自: 虫洞翻翻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肿瘤APP被洗牌的同时,从基因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医患服务平台等新领域来预防、治疗肿瘤的公司却越来越多,切入核心才是生存关键。

2016-12-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