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年终奖就辞职?在此之前这些问题你都想过了吗?

麻宁@麻范儿·2016-12-10 12:31
潇洒辞职在家办公看似诱人,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最起码,辞职之前,这些问题你可得想好了。

作者麻宁:娱乐工场投资副总裁,微信公众账号“麻范儿”(maningvivian)主笔。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主播、时政记者,央视、央广、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观察员、评论员。文中图片资料和部分采访由助理编辑王艺瑾提供。

上周,许久没联系的学妹小Q突然在微信上找我。

“麻宁姐,我打算辞职啦,而且是裸辞哦!”

“为什么呢?”我本能地问道。

“现在老板太傻叉,我们team里的活儿几乎全都交给我一个人做,项目完成后发奖金又一视同仁。几个项目做下来,感觉既不公平又身心疲惫,所以我打算过完12月底拿到年终奖就辞职,好好在家休息一段。你觉得这样做OK吗?”

我想了想,直接打了个电话给小Q:“抱歉小Q,你现在的公司和工作我都不是特别了解,咱们也有半年没见面了。所以到底应不应该辞职,最终做决定的可能还是你自己。不过在此之前,你大概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回答完这些问题,也就有答案了。”

▍Q1:辞职以后,我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呢?

这点对于想要辞职的人非常重要。注意“明确目标”指的是“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不仅限于“明确的工作目标”。比如,辞职以后你想当个SOHO族自己在家办公,或者拉个小团队自己创业,这都属于“明确的工作目标”。还有一些目标是和生活、兴趣、充电相关,比如辞职之后希望专心学习一门技能,考取相关证书;或者辞职以后希望获得一段相对较完整的时间去gap year,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又或者因为工作太累自感健康受到影响,希望辞职后加强锻炼精于调理……这些也都属于“有明确的目标”。不管是工作目标,还是生活目标,只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划,都是好的,因为这起码可以保证,你一旦真正辞职可以马上知道该做什么。

一个大忌就是那种情绪化的辞职,比如“老板昨天说了我两句,明明错不在我,心里好委屈啊”,或者“身边同事都很讨厌,跟这帮人相处实在不愉快”,又或者“昨天被布置了个好难的任务,感觉完成不了KPI了,还不如一走了之呢!”以上种种,都只能说明你是个在职场中不敢面对困难,无法自我成长,缺少坚韧意志的人,稍有不顺就想一走了之。辞职未必是坏事,但前提是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工作在什么方面不能满足自己,又该如何通过辞职相应地改变一种状况从而满足自己。

我有个朋友雅君,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公众号主笔,之前她是《Vista看天下》的记者。记得当时她刚有辞职意向的时候,我问她辞职以后想干什么。雅君说:“一来想好好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二来我对心理学一直很感兴趣,想利用辞职后的可支配时间自学心理,考一张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这差不多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次对话后没多久她就辞了职,并一直坚定明确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如今确实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公众号也做得风生水起,无论是订阅量还是收入都很可观。我常通过朋友圈和公众号关注她的生活状态,发现她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常到台湾、日本走走逛逛,勤于读书、热衷观剧,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整个人颜值要比两年前up了很多呢!像雅君这样目标明确并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辞职之后的光阴就不会虚度。

Q2:我有没有让自己裸辞的资本?

这里的“资本”大概分两个维度:一是经济上的储蓄基础;二是能力上的资本底气。

先说经济方面,这里又分两种情况:如果你辞职之后的打算就是短时间内不去赚钱,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或者给自己充充电,抑或多留些时间陪陪家人,那么你首先得有一笔积蓄,足以支持自己在这段没有进项时间内的开销。这个积蓄量要有多大呢?很多人建议至少应该有相当于半年的日常开销。我是相对保守、追求安全感的金牛座,我会建议把这个数字扩大到一年。因为你要给自己预留出一些突发情况导致的大额开支,何况这种情况的辞职者大多会选择旅行或充电,这些相对来说都需要一大笔花销。比如说,假设你的日常开支(包括房租/房贷、交通、通讯、餐饮、娱乐、人情往来等等)是6000/月,那你至少要有72000元的积蓄才敢轻言辞职。

还有一种情况是辞职之后打算马上继续赚钱,只不过是换个方式、自己给自己赚钱,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给别人打工赚钱的。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插画师、设计师、文字工作者、软件开发工作者……如果你打算以这些“手艺”为吃饭的常态,那要保证这样的模式带来的收入是打工拿工资的两倍以上才值得。因为离开了一个公司的依托,五险一金就没人给你缴纳,这笔成本只能转移到自己头上。再加上无论大小公司都多多少少有些福利,而你辞职之后这些都会丧失殆尽,一分一厘的开销都得自己承担,整体算下来,你必须有能力赚够工资的两倍以上,才能保证跟过去一样的生活水准。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之前的月工资是8000块,辞职后成为自由职业者,你必须保证每月收入16000以上,才能保持跟以前一样或者略高的生活水准。

再来说说才华能力方面的储备。一个人辞职以后,无论是成为自由职业者,还是假以时日另找一份工作,又或者自行创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才华能力。或者你有出众的业务能力,或者你善于整合资源,或者你已经拿到了投资意向书……这些才能构成你辞职的本钱。我身边现在辞职最多的两类人群,一类是广告工作者,一类是文字工作者。广告工作者,是在过去的职场经历中,积累了大量的case和客户,逐渐有了自立门户的能力,也可以独挑大梁,做一个小公司,自己当自己的小老板;文字工作者,则是借着微信公众号这一波的红利,可以通过笔耕不辍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对比这两类人,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就是他们无论是资源的积累,还是才华的储备方面,都有了足以支撑自己辞职的底气和本钱。如果没有这样的天赋或职业积累,贸然辞职只能说是一个鲁莽的选择。

▍Q3:我有没有强大的内心?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稍加改动描述裸辞以后的心理状态就是:“裸辞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对于没有“找好下家”的裸辞者来说,辞职之后最常有的心理状态就是——焦虑。我有位朋友最近刚刚从一家出版社辞职,她业余时间打理着一个好几十万订阅量的公众号。辞职之后运营公号变成了她的全职工作,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挺成功的公众号主理人,居然在朋友圈里说:“辞职以后每天都很焦虑,觉得自己成长的速度比不上公号衰落的速度。”要知道她那个公众号可是让她月入十几万的呀!尽管这样她都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公众号的红利突然有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消失,更别说那些完全没有为自己“留后手”的裸辞者们。

我还有个老同学,在一家银行工作,今年夏天突然想环游世界,于是就毅然辞职了。辞职以后她真的去了南北美和欧洲,从夏天玩到秋天。北京入冬的时候她回来了,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玩不动了,觉得没意思了。”这段时间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是继续在家里呆着。她觉得很难受,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就是:“找不到人跟我一块玩,身边的人大都有自己的工作,我想在工作日约个朋友喝下午茶都很困难。而且前阵子在外面旅行还不觉得什么,最近在家里无所事事地呆了快两个月,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忙忙碌碌有自己的事业,突然觉得很焦虑,很害怕,担心再这样呆下去就被这瞬息万变的社会淘汰了。”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利弊同在,比如身在一家公司里,在职的时候你讨厌它的束缚捆绑,可是离开以后你又会怀念,它用一种“强关联”让你和很多人成为了利益共同体。离职后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也就和他人解除了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会使自己失去很多协作的机会和信息的交换。有时候那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才是最容易击垮人的。我的那位老同学最后说:“我真的很怀念那些,有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光。”她的话,应该很能代表许多裸辞者的心声。

Q4:我是一个自律的人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自律,何谈自由?”对于辞职的人来说,具备“自律”的品质尤为重要。

职场生活多半朝九晚五,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上下班规定约束你,而一旦辞职,看似拥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不能自律,这些时间就容易被挥霍,甚至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多少人在辞职之前都曾信誓旦旦地说:“等以后有时间了,我要天天去健身”、“要是辞职了,我一定去好好学英语”、“有朝一日我不用坐班了,就拿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认真读书,每周至少要读完一本书”……结果呢?大部分的情况是,辞职以后过上了不坐班的生活,于是彻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当初规划中用来“看书”的通勤时间,也都在无休止的打游戏中度过,甚至通宵达旦、昼夜颠倒……一段时间下来,不仅没有实现自己当初期待的“健康畅意的生活”,连规律的作息都丢掉了,状态也随之一路走低,低迷混乱。

我也有过一段gap season,那段时间离职在家,目的就是休养生息,调整状态。尽管以“休闲”为主旨规划这段时光,我也没有放任自流任由自己“睡到自然醒”,而是给自己立法三章:必须保证规律作息;必须自我设立KPI;必须“休闲”与“工作”相结合。在作息时间上,我的考虑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上班族每天需要早上七点左右起床,路上的时间需要单程一两个小时的话,Soho族可以相对让自己舒服随性一点,把这路上的时间拿来多睡一会,八九点钟起床都是可以的,但最迟不要超过九点,睡觉也可以比以往加班熬夜略早,但不可昼夜颠倒,仍要保持跟上班族一致的大体趋势。在自我KPI上,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认真更新公众号拿到原创标志;带全家人一起出国旅行一趟;自学风险投资基础知识为下一阶段的新工作做准备。这三个月的时光里,我严格按照以上KPI安排每天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利用这段难得的“假期”一一实现了这三个目标,积累起了转行新工作的基本资质,那段时间也比较规律地在健身房保持了运动健身。这一切的实现,都建立在我高度自律的基础上。

要特别提醒你们的是,“自律”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了制度的约束,没有了身边人的提醒,当一个人拥有的“自由”太多,他就会过度纵容自己享受这份自由,最终自我淘汰,失去了享受这份自由的权利。所以你越是想要“自由”,越是先要学会“自律”。不犯懒,不拖延,不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像仍在上班时那样规律积极地去工作,甚至比上班时还要规律积极地去工作。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真正能享受到“自由职业”带给自己的便捷——不必扎堆的轻松旅行、大把大把的阅读时光、一顿精致健康的brunch……

▍Q5:一些基本的琐碎事务我有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离职以后你要找个地方持续给自己交社保;出国办签证开具“在职证明”突然之间也变得困难;党组织关系都不知该落在哪儿……这些都是些看起来琐碎、其实跟你生活密切相关、说小不小的事情。当你决定辞职时,可曾想好这些事宜的处理方式?比如,把自己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自己在人才市场给自己缴纳社保;找一个朋友的公司挂靠那里,一旦需要开具“在职证明”就从朋友公司开具;到街道、社区办好党组织关系的接收手续……如果只是头脑一热就辞了职,却从未想过这些跟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那只能说明,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还没有自由决定自己职业选择的心智。

除此之外,当你决定辞职时,还要在心底告诉自己:要保证一定量的社交,不要让自己成为彻头彻尾的“宅男”“宅女”;要想好如何与家人沟通解释自己的选择,如何使他们(特别是父母辈人)不担心自己;要合理消费量入为出,给自己做一份理财规划……总而言之,闪出“辞职”这个念头不难,但真要把“辞职”落实到行动上,之前需要考虑和打算的问题真的不少。

学妹小Q听了我在电话这头的balabala一通说,有点懵:“麻宁姐,你说的好多问题我从来都没想过。看来,辞职这事我还得好好想一想!”我告诉她,其实我不是说辞职不好、不该辞职,但是否辞职、辞职后做什么、怎么做,真的要结合自身实际好好规划一下。潇洒辞职在家办公看似诱人,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这周,小Q进入她的“深入思考期”了。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有过跟小Q一样的念头,对“辞职”这件事,又有什么建议和思考呢?不妨在文章下方的留言区,跟我和小Q、以及广大读者们分享一二吧!

+1
4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产品经理如何避免成为「万恶之源」。

2016-12-1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