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使出杀伤力武器,影响到底有多大?

周天·2017-01-14 14:54
备付金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各家银行进行快捷支付合作、资源置换的关键筹码。这一政策杀伤力广泛。

央行即将把那些具有存款功能的“准银行账户”纳入银行监管范畴。

你有多久不用现钞了?随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崛起,用户在虚拟“钱包”中留存了大量余额——这甚至成了不少中小支付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这些备付金的孽息可为其贡献八成以上利润。

这逼得央行对这些非银行机构加强了监管。1月13日,央行发文规范第三方支付,推出酝酿已久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如其所称,目的是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降低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规模,使支付机构回归到通道本质。

客户备付金是第三方支付预收用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自有财产,所有权属于客户,但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也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于银行,并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备付金一旦被交存,第三方支付机构就不再享有其利息收入,央行此举相当于动了多数支付机构的“奶酪”。但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新规对于增值业务不多、依赖利息收入的中小支付机构影响最大,在一个“头部效应”本就明显的行业,这让中小支付机构生存更加艰难,可能会加剧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兼并。

即使是双寡头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一新规也具有较大伤害。因为备付金也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各家银行进行快捷支付合作、资源置换的关键筹码。

一位支付宝人士对财新表示,中国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即便是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这样的支付巨头,盈利空间也很狭窄。他援引美国Paypal的例子称,Paypal在全球支付机构中收入最高,对商户的收单费率在3%以上,而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平均收单费率仅为6‰。“为了竞争还要补贴客户。而大型支付机构在系统维护、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都是巨额的。这一大块利息收入被拿走,损失巨大。”

据财新报道,此次为了让支付机构平稳转型,央行给出过渡时间,交存比例未一步到位。而是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类型和评级结果分不同档次,最低12%、最高24%,中间还包括14%、16%、18%、20%不等比例,以后逐年增加集中存管比例,但尚未划定具体过渡时间。未交存的备付金则仍按原制度可享有利息收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监管评级都是第三方支付行业里最高的,因此都按最低档位12%交存客户备付金。首次交存时间是2017年4月17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从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流出的客户备付金规模数据看,它们的市场份额已十分接近——规模分别约为1600亿元和1500亿元,合计占全行业客户备付金总量的70%、市场份额前十名的90%。不过,这尚未考虑到支付宝用户把余额转移到余额宝(货币基金产品),以及微信支付因红包而产生的大量沉积余额。

备付金一直是第三方机构的风险之一,不少机构因挪用客户备付金而受罚。

为避免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风险,2016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国发21号文”)提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账户应开立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不向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防止支付机构以“吃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理顺支付机构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提供小额、快捷的小微支付服务。

在现行规定中,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由支付机构享有,源于支付机构此前长期为用户提供了免费服务。但业内争议不断,有法律人士认为,支付机构非银行,所以客户备付金不应视为“储蓄存款”;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在客户,孽息也应归属于用户本身,目前归支付机构的方式存在法律瑕疵,有损用户财产权益。

据财新,目前正在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网联),预计2017年3月上线。通过该清算平台的支撑,未来支付机构只需开立一个银行账户即可办理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收付业务。

即便如此,这仍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市场。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有255家左右,自2015年3月最后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央行再没有批准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1
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