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享单车 oBike 上线,国际共享单车开始“守住城池”了

克里斯唐·2017-02-14 15:12
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运营是优势,但国内单车的优势在资本和供应链。

2017年被认为是国内共享单车正面竞争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在海外的竞争似乎也越来越激烈了。

据36氪了解,国内单车出海方面,除了共享单车巨头 mobike 和 ofo 已相继布局海外市场,城市公共自行车背景的“永安行”也开始在东南亚投车。在拥挤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出海是共享单车后入者突围的一个不错选择。

而在海外共享单车方面,美国共享单车 Zagster 在上月获 1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除此之外,纽约CitiBike、日本Hello Cycling等国家的共享单车也密集加强运营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推动。

36氪曾经报道过的新加坡共享单车oBike悄然入场,核心创始团队来自新加坡本地,国际化团队来自投资银行、BCG咨询、Uber、Grab等背景。更为“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团队被认为是 oBike 的相对优势

36氪近日独家专访 oBike 联合创始人兼亚太地区总经理Malcolm Wong(王振达),他认为共享单车的国际市场跟中国市场差异较大,国际用户更注重单车的低碳环保功能,而不止于短途出行的“刚需”。中国共享单车的出海,在当地的使用习惯、语言、产品运营等方面不具有优势,这是本地共享单车突围的机会。

oBike 在硬件方面跟摩拜单车相似,配备电子锁和GPS等追踪功能。初始押金为49新加坡元(约合35美元),使用价格为每30分钟1新加坡元(约合0.7美元)。跟国内共享单车相比,押金价格相当,单次骑行费用略高。

对于单车成本的问题,创始人Malcolm 暂未透露。他表示,oBike的供应链包括中国和新加坡。未来也将采取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单车供应链,核心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单车成本。

oBike App

Malcolm为前淡马锡副总监,曾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他看来,总体上oBike在商业模式上跟国内共享单车类似,除了单车本身的租金收益,广告和流量也是主要的盈利方式。但相对国内单车,oBike的租金收益更高。新加坡热带气候和城市注重低碳环保的特点,能提高单车的骑行频次(新加坡骑行周期11个月),提高租金收益。

而在单车的硬件方面,oBike单车配备了自行研发的智能锁,为平台的追踪和信息收集提供了技术基础。

据公司给到的信息,在试运营阶段 oBike 已经投放上万辆,oBike App已经上线。产品上线的时间不到1个月,按 Malcolm 的说法,强执行力是公司团队的一大优势。

今年,oBike将拓展美国和俄罗斯等市场。Malcolm认为国际市场仍具有不错机会,而oBike的国际化团队是公司拓展国际共享单车市场的基础。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科技正带领着我们进入一次又一次崭新的革命。

2017-02-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