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端耳机主动降噪方案商,中声科技要打好供应链和性价比两张牌

阿祖·2017-03-13 00:41
合适的商业思路与硬件供应链管理能力。

主动降噪技术指的是当我们佩戴耳机类设备时,其可以发出与环境噪音波形一致,相位相反的波,二者叠加就能够降低进入人耳的噪音。中声科技就是国内少数掌握主动降噪技术的方案商之一。

主动降噪技术面向C端最主要的应用就是耳机类产品。在海外市场,耳机品牌的高端产品线支持主动降噪功能已经几乎是标配。而这类产品在国内市场既是产品迭代发展的趋势,也处于市场空间增长的早期阶段。

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国内仅单独的耳机产品市场空间就要达到120亿,而手机类耳机的整体空间却还要在上述基础上翻一番,两项加总空间超过360亿。而中声科技具体能够涉足到的环节能切到多少份额,还需要细细的来算一下。国外主动降噪类耳机产品占有耳机市场的总体份额达到20%,而这一数字在国内目前仅有5%。作为方案商,中声科技与品牌方的合作更类似于ODM模式。而硬件行业在新技术兴起的早起,ODM可以拿到产品收入的40%。

除耳机、手机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外,主动降噪类产品还可以应用在民用健康防护和军警装备。具体场景如工厂为减少噪音对工人听力的影响可以应用此技术,又如消防员在火场施救时、某军种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主动降噪技术隔绝噪音,保证指挥通信系统沟通无障碍。

主动降噪技术本身属于声学相关技术目前产品化的比较有门槛的应用方向。除了需要团队在声学研发能力上过硬之外,还需要拥有较为全面的软件算法、硬件设计以及声腔结构处理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国内很多耳机制造商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声学工程师,而中声科技在这一领域立足依靠的是技术能力,他们目前已经建成了专业化的声学实验室,这在国内非上市公司中还属第一家。极限降低峰值是考验这一技术的一个关键指标,中声科技目前可以达到20-25分贝,属于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的水平。

一般技术类公司想要实现这套技术,需要四个条件:除了团队需要拥有产业界或学术界相关的开发经验,还需要拥有全套的电声仪器设备,另外需要配套实验室进行验证反馈,以及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来反复打磨。而目前业界相关方案都要基于研发团队从零开始设计声腔,随后进行配套的电路设计、降噪调试,并进行测试实验,反复验证并改进。总体在最终的电声呈现上的表现,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工程。中声科技经历了2年的反复打磨,克服了许多技术障碍,多次改进声腔设计、去除底噪与纹波,调试降噪算法使之更加纯净等等。

可以实现相关技术的公司本来就不多,而且各自都有比较独特的商业思路。国外如Bose等技术公司相较国内有比较大的领先优势。他们在技术指标,方案设计,软件算法,实验检测等方面比国内要早30年以上,早期他们是行业主动降噪解决方案唯一的选择。国内技术突破最早是从2014年开始的,而把技术在产品端实现,又集中发生在了2016年。国内上市公司歌尔股份也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公司,但歌尔目前为华为提供方案,商业上的自由度没有那么高。汪峰的FIIL耳机也可以实现主动降噪功能,但该公司的商业策略倾向于建立自有品牌,与品牌方处于竞争市场的位置。国内创业公司东方酷音拥有技术实现能力,也曾经发布过自由品牌的耳机产品,3月初刚刚推出了具有改善音质相关功能的APP,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曾经获得200万的天使投资。安声科技由北航的技术团队组成,目前还处在方案研发的早期阶段。

与同类公司相比,中声科技的商业思路是走ODM路线。除了其本身的技术基因外,也是中声科技在商业方面做好定位的一种选择。国内市场空间广阔的手机耳机市场,众多品牌需要找到技术过硬,量产能力强的合作方来走向主动降噪这一趋势。当然除了商业路线方面带来的市场优势外,中声科技在产品的性价比方面也能做出一定的优势。相比国外和国内的上市公司,可以做到更高性价比的方案。

渠道商务方面,中声科技目前合作者包括国内耳机厂商、外贸商、手机品牌商、全景声创业公司以及工业生产劳动保护相关项目。

中声科技目前团队有20多人,核心团队平均行业经验5年以上。创始人彭庭轩之前连续创办多家公司,团队核心技术人员曾参与松下、魔声、华为、乌龟海岸等品牌的主动降噪产品开发。

目前,中声科技正在筹备pre-A轮融资,计划融资1500万。此前他们曾经获得过北京琴剑投资的种子轮和北京朗玛峰与上海望兹的天使轮投资。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快递行业增长放缓趋势下,及时找到新的增长将成为“突围”的重点。

2017-03-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