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巴菲特最推崇的私募基金3G资本,厚生投资与食品产业上下游企业建立美元基金俱乐部|对话产业基金

Simone·2017-04-01 15:27
“厚生美元基金加入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为未来被投企业的并购做了准备。”

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

厚生投资脱胎于新希望集团,2010年由创始合伙人王航和张天笠共同发起,是一家专注大农业、泛食品和健康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王航认为,厚生投资对标的是3G 资本(3G Capital),一家备受巴菲特推崇的并购私募基金,在食品消费领域收购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包括汉堡王、百威啤酒、亨氏等等。跟3G资本相同,王航表示厚生投资并不追求短期回报。他曾对媒体表示,“厚生不是短跑运动员,是中长跑运动员。”

3月,厚生投资宣布第三期美元基金超募完成,共募集4.5亿美元。在LP的名单中,除了新希望之外,还出现了泛海、京东、Asia Alternatives、IFC等公司或是母基金的身影。其中,亚洲最大的母基金之一Asia Alternatives成为本轮的最大出资人,份额已经超过了新希望。同时,这期美元基金的LP队伍中还出现了食品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包括蒙草、海大、天地一号、物美、海底捞和吉野家,这些成员将会与厚生投资在项目开发、执行和退出方面合作。“厚生美元基金加入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为未来被投企业的并购做了准备。”王航告诉36氪。这可能是厚生投资向成为“中国的3G资本”发展的第一步。

以下为36氪专访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的采访实录:

36氪:厚生投资的投资逻辑和布局是怎样的?

王:首先,我们要考虑行业配置。我们有80%是食品及农业相关投资,体现我们的sector-focused(产业聚焦);另外20%是机会型投资,相对集中在健康消费领域;第二个考虑是项目阶段的配置,就是早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配置,大概是10%,50%和40%。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逻辑。

另一方面,我们要成为行业里有独特能力的机构,所以我们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做价值链上的梳理和把握。农业—食品—消费,我们对食品这一端进行了丰富,包括食品工业化和食品流通、供应链。所以是农业、食品工业化和食品供应链、最后到消费端,顺着这个来做布局。

在农业领域,我们不可能去投传统农业,不做重养殖业。以前瞻的视角看农业发展,我们认为机会在数字农业和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就是用大数据的方法来改造和提升农业的运行效率,这是我们看的重点。

在食品领域,一部分是食品工业化。我们看中优质食材和优质调味,这和下游安全、健康、美味、方便的需求是结合的。再往下走是食品供应链的问题,比如中央厨房,比如我们投资的北京新发地。在整个供应链里共同配送的概念很重要,如何建立供应链能够让物流效率、商流效率最高,这是核心。

消费者这一端,如何建立品牌、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和数据结合。比如电商里发现客户的需求,为下一代产品提供基础,这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6氪:厚生投资的项目源都是从哪些方面来?

王:找项目我们是两条线来找。一条线是我们逐一拜访,比如说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一千多家,我们大概走过四百多家,这个过程中会听到很多行业信息。第二是我们进行研究,分析行业细分的每个环节的逻辑和重心是什么。

36氪:厚生投资本身脱胎于新希望集团,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投资了几十个项目,能具体举个例子来解释厚生基于在这些领域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分析所作出的投资判断吗?

王:比如我们收购澳洲牛肉加工商KPC。收购这家公司有几层原因,第一层我们对行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牛肉产业链面临巨大挑战。很多人现在在追这个行业,认为国内牛价高,杀牛的就很挣钱,养牛的也很挣钱。但是很多中国杀牛的、养牛的都不挣钱。

一头牛杀完以后,必须把每一个部位都能快速地卖出去,卖到合适的地方去。如果有的部位能卖出去,有的部位卖不出去就是赔钱的。中国很多牛肉企业没有办法把每个部位都卖到合适的地方。表面上,你看到这块肉的价格很高;但你没有看到仓库里还有半头牛在那冻着。 同样,上游养牛的也不挣钱,因为养殖的技术太差,成本太高。我们从这种调查中得出判断,需要将眼光转到海外,在海外找中国最可靠的肉牛供应基地。我们看了一圈,发现澳洲环境最干净,但是成本比南美高。综合汇率、商务环境和食品安全这些因素,我们觉得这个地方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基地和来源。所以我们去看澳洲的项目。调查的时候,除了看到牛肉质量很好,价格很高这些信息之外,我们还要求到仓库里看一看。调查结果各方面都很满意,我们第一时间就把它拿下。因为之前已经有研究做基础,就不要再去琢磨别的东西。所以我们当时动作非常快,三个月之内,包括海外并购架构、融资等,全部做完。

36氪:厚生投资出于什么考虑从新希望独立出来?

王:首先我们觉得投资要专业化,组织要专业化。另一方面,团队薪酬激励和绩效的方案如果放在产业体系组织里可能也不一定相融。

36氪:会考虑到市场化运营对募资的影响吗?

王:是这样的。从LP来讲,内心相对是有一些矛盾,他们有一个认知过程。一开始,很多LP喜欢机会型的(基金),投资面比较广;但中国市场快速变化,他(LP)后面会找sector fund,这些在某方面有专长,在某些行业有深度理解的基金。因为市场越来越细分,参与者越来越多。我们融第一期美元基金的时候,有些LP就不太认sector fund,他们认为,有好的机会、条件,为什么不做机会型的投资呢?农业是能挖出东西来,但也许挖不出最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去找最好的东西来挖呢?

36氪:当时的LP希望你们看更广泛的投资领域吗?

王:什么都看,反正就靠自己的人脉,靠你的关系去抓吧。但其实现在他们就会觉得sector fund是对的,不一定什么都投。一个机构说他什么都会做,这除非碰运气。所以对LP来讲,是投概率还是投运气?我肯定投概率。Sector fund的概率会高一些,农业和食品这个行业也不错。新希望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合作者,三十几年深耕农业,根深叶茂,组织体系完整、庞大,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也是我们合作的价值。但另一方面,LP希望厚生的团队有一个发动机能够自我激励,而不是靠外来激励来推动。所以和新希望的这种关系需要有,同时厚生自己又需要有专业上的独立性和组织性。

36氪:厚生投资这期美元基金加入了一些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作为LP,包括物美、海底捞和吉野家等公司,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我们叫做厚生CLUB,也是我们这个基金的创新。我们顺着产业链找,从上游做种植、养殖,到下游做调味、餐饮和零售的公司。我当时想找一个做食品加工的企业,没有找到太合适的。后来就碰到了EVONIK,是德国非常大的产业集团。他们在科技方面有很多创新,每一次来跟我讲很多技术进步的东西,很有感染力,现在也是我们这厚生CLUB的成员。第一,通过和他们沟通,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市场情报、信息;在做一些专业项目的时候,他们可以帮着来做一些分析、咨询。第二,我们未来的一些项目退出,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收购对象。

36氪:厚生投资的团队成员背景是什么样?

王:团队原来的核心是新希望的投资者,后面加入的同事的背景都比较多元,有律师、法官出身,还有从四大、以及其他投资机构出来的。团队现在差不多是30个人。像我们的合伙人张天笠先生,他的专业是TMT,也做过咨询,不是搞农业的。但是他受过咨询的训练,所以能很快把复杂问题的关键要素梳理出来。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回过去和新希望体系里面做农业的人沟通,两边都会觉得很舒服。

36氪:您怎么看现在农业食品消费在国内的发展?

王:农业食品消费现在处于一个从量到质的转换过程。过去大家都在看量,怎么扩量,怎么满足客户。但事实上中国的人均蛋白质和人均卡路里的摄取有可能会进入拐点,所以这个时候重视农业和食品供应的品质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事情。

同时,过去农业和食品行业发展主要靠经验,不断靠新的经验和教训,来教育自己,没有好的反馈系统。未来农业和食品行业会越来越数据化。

36氪:未来厚生投资会覆盖更广的投资赛道吗?

王:会。说大一点,我们作为投资机构需要帮助产业进步;说小一点,我们要替LP挣钱,这是组织自身的发展需要。我要对我的团队成员负责,他们还有很多潜力,他们的潜力还需要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36氪:您之前在新希望集团担任副总裁的职务,深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会让您在与被投企业沟通时有更多共鸣吗?

王:我原来在很多企业里担任董事,现在陆陆续续辞掉了。我和这些被投企业的管理者有共同语言,有一些(公司管理人)每过几个月给我打电话谈谈最近遇到的问题。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大范围的焦虑迷茫和局部领域的过度火热下,下一个创投风口是什么?

2017-04-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