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众人推?Uber的飞行汽车大业分明上演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故事

宇多田·2017-04-26 22:38
Uber有错,但其努力生存的态度从来都没有错。

2020年,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年份。

在这场被无人驾驶技术掀起的大浪中,已经有不下10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及科技公司承诺,要在2020年或投入商用,或让无人车成群驶过拥挤的街道。

因此,我们一点都不奇怪,Uber突然在今天凌晨宣布要于2020年测试自己的无人飞车。也不怀疑,其实不用等到2020年,就会在网上惊现Uber无人飞行汽车的谍照……

只是我们有点好奇,对于经历了靠共享汽车迅速崛起,又迅速向技术出击,再迅速进入“墙倒众人推”阶段的Uber,这次的历时3天的Elevate飞行大会,究竟是一场转移众人注意力的苦心筹划,还是一场宣告正式进军航天飞行市场的战前动员。

飞行汽车,其实外形倒是其次。如果看过了今年的CES,带螺旋桨的汽车、小型直升机或者是豌豆荚子的形状,都在可以想象的空间范围内。

但最重要的是,这辆陆空两用的交通工具,不仅意味着汽车与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特性融合,也同时上演着两个巨大市场壮阔的“联姻”工程。

没错,在这个新型的交叉市场里,传统汽车厂商、传统飞机制造商、科技巨头、创业公司都有机会或先发制人,或一战成名。

譬如在去年7月就打算做飞行汽车的飞机制造老将空客,再譬如在通过迪拜名扬海外的中国飞行器制造商亿航。

Uber,或许不是最早筹谋这一领域的聪明人,但却是资本最为充裕、最善于步线行针的入局者之一。

从目前来看,Uber不尽人意的境况(被起诉、CEO道德问题、司机起义、高管离职),并没有打乱他在技术方面的研发步调,也没有降低他在美国政府及一众制造业生产链条中上游企业眼里的吸引力。

“我总是想着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追上,不想等到一败涂地的那一天。”

无论卡兰尼克怎么遭人嫌弃,这句话对于任何一家不想被别人复制并超越的公司来说,都是没有毛病的。

居安思危,是Uber追求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从这一点来看,Uber无疑是一条好汉。

造飞行汽车,到底哪里最难?

2016年10月的时候,Uber对飞行汽车项目Elevate的设想还只是一份100多页的白皮书。

而这份计划的重点也只是向人们描绘了飞行汽车的样子,可能用到的技术,以及看似完美,其实多有槽点的应用场景。

可以说,每条对Elevate飞行汽车的畅想,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  “Elevate应该是一辆可以垂直起降(VTOL)的飞行器”。因此,关键的VTOL技术怎样解决?

  •  “这些飞行汽车可以从停机坪与摩天大楼顶部进行垂直起飞及降落”。所以,Elevate需要什么样的停机坪?

  •  “在城市繁华街道建立停机场,将通勤乘客送至家门口”。飞行器的噪音如何解决?

  •  “它能够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飞行100英里”。电动飞行汽车的续航问题如何解决?

另外,Uber飞行汽车肯定是要进行飞行测试的,哪里最适合测试?是否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点头?

很显然,时隔大半年召开的第二次飞行峰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最勇敢的城市

究竟哪一个是Uber当下面对的最大难题?

毫无疑问,城市的测试特许通行证。

到目前为止,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尚且没有对民用无人机完全松绑,更不必说这种需要载人的小型垂直飞行器。

当然,能否在美国境内测试载人飞行汽车,并不是仅由政府一方说的算。还需要被说服是那些对此感到忧虑的普通民众——你必须要承诺:“技术是绝对安全的,飞行高度也不会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

因此,Uber极有可能采取与亚马逊试飞无人机相同的选址策略——去全球寻找更加勇敢的城市。

而它的第一站,很有可能是迪拜。

这座最容易接受高科技的城市,或许会又一次成为飞行汽车制造商开垦市场处女地的首选。

石油造就了迪拜,但托起它的却是科技与资本。

如果你经常关注交通领域的前沿科技,就会知道这座城市对高科技的包容度简直高得“令人发指”:

存在于马斯克想象中的超级高铁、还停留在Uber概念图里的飞行汽车、在大部分国家没有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车队……

它们都已经在迪拜进入了真材实料的“落地”阶段。

在这场大会上,Uber的首席产品官Jeff Holden将迪拜列为最有希望进行飞行测试的城市之一。他认为,从迪拜打开飞行汽车市场的优势,在于国家制度:

“它是典型的君主制国家,比起‘民主’,迪拜有着让战略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然而对于迪拜来说,给Uber颁一个“飞行许可”,完全是一次只需要动动脚趾头的事情。

因为先例已经摆在这了:

2017年2月,迪拜政府为中国无人机制造商亿航开了第一个绿灯——允许后者在7月为迪拜人民提供“打飞的”的服务。当然,“飞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亿航制造的。

也就是说,飞行汽车在迪拜的业务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测试,而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新型服务。

目前,迪拜政府对Uber飞行汽车的态度简直不要太明确:

“你如果能在3年内造出了飞行汽车,请一定来我们在2020年召开的世博会上展示出来。”

第二个帮Uber实现飞行梦的城市或许会是美国的南方城市——达拉斯。

这座叱咤航空业40年的“机场城市”,既是航空制造鼻祖们的大本营(美国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以及飞机制造商贝尔的总部都位于此地),也是Uber在美国境内顺利推行Elevate计划的重要突破口。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Uber目前还不算太靠谱的飞行车理念,竟然获得了达拉斯与沃斯堡市长的支持。大概,这也是本次飞行大会选择在达拉斯举行的根本原因。

头发花白的达拉斯老市长Michael S. Rawlings虽然言辞比较官方,且并没有明确回应Uber是否愿意在未来的达拉斯城内推广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但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却十分坚定:

这是一个有前途的市场,也是一个急需技术创新的市场。

“任何市场的创新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没有人会确定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究竟会不会带来变革,也没有人能确定它们到底能不能赚钱。但我相信,达拉斯将不得不走多元化交通模式。”

不一样的“停车场”

就如同充电桩之于电动汽车;加氢站之于氢动力汽车,任何一项新型交通工具,都一定会给基础设施提出新诉求。

想想看,如果你仅仅需要乘坐15分钟的飞行汽车,但要耗费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停机场……即便再能如何缓解拥堵,飞行汽车对于乘客的意义也是不存在的。

这样来看,停机场的铺设密度既需要很高,而且空间最好是开放的。

因此,大都市中密集林立的高层办公楼的屋顶,就成了停机场最好的选址地段。

这个时候,又一个愿意帮Uber实现飞行大业的人物出现了。

Ross Perot是达拉斯名副其实的地产大亨,其创建的地产公司Hillwood是美国境内知名的工业、商业及住宅开发商。简而言之,其管理的房产很多,遍布达拉斯乃至全美各大城市。

就是这样一位房产遍地的大佬,表示愿意与Uber展开关于“停机场”规划及改造的一系列合作。

一般来讲,房地产开发商对于新兴事物的态度会相对保守,但巧的是,Perot有一个促成这项合作的关键性爱好——对航天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而且这种程度估计常人还难以企及。

1982年,他首次坐着直升机环游了世界,此后,又当了8年的空军飞行员……

在这里要感叹一句,就像Google的佩奇可以毫不犹豫投给马斯克的SpaceX10亿美元一样,与合作者及投资人有共同的爱好是多么重要……

因此,我们毫不怀疑,以后Hillwood旗下所有房产的屋顶可能会被改造成一个个简易停机场。

当然,仅有屋顶停机场对于Uber来说不是一项万全的规划。

根据Holden在大会上透露的信息,达拉斯充沛的机场资源,也是Uber正在觊觎的东西:

“达拉斯-沃斯堡机场是美国第二大民用机场,机位非常多,相信协商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飞机制造商是否将上演“订单大战”?

与无人车一样,做垂直飞行器,怎么少的了飞机制造商。

但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虽然Uber选中了五家制造商,但这五家的产品与Uber画在图纸上的概念飞车多少有些出入。

传统飞机制造商Bell,军用及民用飞机制造商Aurora,小型飞机制造商Pipistrel Aircraft、直升机制造商Embraer以及私人飞机制造商Mooney。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有着丰富制造经验的飞机厂商,但产品的特色却并不太符合Uber垂直飞行器的要求——静音、垂直起降、电动。

而业内人士认为,完美契合Uber造机远景的其实是Airbus(空客)、Joby Aviation与Lilium(三家公司都在设计并制造静音型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相关产品。但他们却没有出现在本次大会Uber宣布的合作名单中。(实际上,这三家飞机的倾斜翼、螺旋桨与引擎设计也更符合Uber的设计需求)

对此,Holden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每家制造商都会满足我们的某一项要求。譬如Bell生产过很多类似的机型,而Embraer则有直升机大规模量产的经验。别着急,未来或许会有其他厂商陆续加入。”

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之前的一些传闻——Airbus与Lilium一直在与Uber就合作内容进行秘密谈判,但还没有谈妥。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被Uber专门从NASA挖来的航空工程大牛,也是Elevate项目的总负责人Mark Moore对垂直飞行器有自己的设计口味:

偏爱倾斜翼与带有螺旋桨的设计风格。

因此也有消息透露,其实Aurora的新军用电动原型机LinghtingStrike(未生产)可能是最符合Moore想象的一种机型——共有四个机翼,并装备了24个螺旋桨,与Lilium的王牌机型有相似之处。

此外,Aurora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其正在开发基于直升机的无人驾驶技术,而这也是Uber开发飞行出租车所需要的一项关键技术。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倾斜翼与电力驱动系统也是Moore为NASA效力的 32年里所研发的重点项目。当然,他也不排斥其他的设计理念,毕竟直升机螺旋桨嗡嗡的噪音的确有点烦人:

“我们从没有告诉制造商们:‘你必须要带上螺旋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最终我们会择优进行选择。”

这句话其实含有两层意义:

  • 飞机制造商们需要解决目前大多VTOL飞机存在的问题。

  • 我们会把订单给予能生产最符合Uber飞车概念的制造商,你们去竞争吧。

我们刚才已经讲到,降噪与续航是需要技术创新来解决的两大难题,也是关系到飞行汽车能否商业化的最大技术障碍。

想象一下平时直升机巨大螺旋桨带起的阵阵沙土与轰隆隆的降落声……目前,针对这个难题,Joby Aviation与Lilium都在开发静音版(Quiet)的电动机型。

而续航问题则更好理解,如果说电动汽车带来的“续航焦虑”或许还只是精神层面的,那么飞在天上的电动汽车,如果电力一旦不足且不能迅速补给……你懂得。

但Moore却对续航很自信,因为他从特斯拉身上看到了希望:

“你看特斯拉已经在美国铺设了842家超级充电站,半个小时就可以给电池充满80%的电。我们相信,在未来6年内,电动飞机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充满80%的电量。”

当然,或许正是借鉴了特斯拉的经验,思虑周密的Uber也投资了知名充电桩制造商Chargepoint,后者正在制造一种快速充电器,恰好可以为未来飞行器充电站的铺设做更加全面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两项技术既需要Uber来潜心研究,也可以把部分重担分给飞机制造商们。

其实,与其说Uber的Elevate项目是为飞机制造商提供的合作机会,倒不如说是一项设立了丰厚奖金的产品创新挑战赛。

参与比赛的选手们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某项产品现存的某项“致命缺陷”,谁能拿出最优方案,谁就可以拿走一大笔钱。

只不过,竞赛中的奖金在这里变成了一大笔利润丰厚的订单,相信估值达到700亿的Uber,也有资本来推进这样一个“竞赛项目”。

当然,对于飞机制造商来说,虽然目前离真正受惠于Uber还要一段路要走,但根据Uber在大会上提出的5~6年量产规划,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某些飞机制造商将会与那些在共享单车火遍大江南北后迎来“第二春”的传统自行车制造商一样,拿着订单笑逐颜开。

Uber有错,但是创新的态度从来没问题

6年实现量产,Uber一如既往给了一个确定的数字。当然,唱衰Uber的人绝对不少。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政府的态度将是这个项目能否持续的关键。

然而,Holden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大胆猜测:

“从目前来看,在5年内拿到电动垂直起降器的通行资格只是小菜一碟。反而是电动飞机厂商的‘不作为’或许会给计划拖后腿。因此,制造商们需要加把劲了。”

而另一部分嘲讽者则直指Uber当下的要害之处:

随着8名高管的离开,其主要业务与无人驾驶事业部陷入的沉默,让其根本无暇去做好其他的事情。

或者说,Uber可能哪一件事都做不好。

对此,Mark Moore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无人驾驶与飞行器项目是互通的。我们在技术研发从未停止,也绝不能停止。目前,汽车制造商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我们也需要寻找新的应对方法,另辟蹊径。坦白说,同时掌握了飞机制造技术、电动技术与无人驾驶技术,一定会让我们的设计与产品变得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没错,Uber的公司体制与文化可能出现了问题;但对于努力生存的态度,它从来都没有让人失望过。

更多硅谷一线前沿,请收听您在硅谷的特派记者徐涛带来的《硅谷早知道》,让您把握趋势发现未来。关注请点击链接( http://36kr.com/goods/10002),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