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新风向 | 4亿人口下的“新市民经济”

徐宁·2017-08-29 14:15
从新市民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可以分为“工作——消费——婚恋——房产——健康服务”几个关键决策点。

作者:徐宁  特别顾问:朱文杰(君灏资本)

一、“新市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市民”是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人员和兼职的异地在校大学生等群体的集合,人口总量约为4亿。其中,外来务工人群是新市民的主要构成。他们此生愿望就是能够城市体面生活,而融入城市的基础门槛:房、车、户籍他们都不曾拥有。这些关键抉择点这就是他们最核心的需求,也是投资的机会所在。

  • 农村进入城市落户

这里有两个关键指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用计算方式:城镇化率 = 城市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总人口×100%)

2016年,中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在57.35%,这之间有16.15%的常住非户籍人口。2016年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增长了1.3%,也就是说去年有近1800万农村人口在城镇买房落户,消费主力来自于1.69亿外来务工人群,为了城市归属感和孩子的入学问题。

同时,2016年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在57.35%,这之间16.15%的常住非户籍人口,2.4亿人。从日本和美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这部分人最终回到农村的比例不超过30%。

  • 超级城市疏散回归

按照伯吉斯同心圆理论的说法,超大型城市的资源集聚所产生的磁铁效应必然会把人口都往中心吸附,但是真正能挤到中心的都是精英,绝大部分新市民未来都将落在一线城市边缘或者沿海二线城市城郊区。

根据此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案例,一般城市规模达到五六百万的时候就会考虑人口疏散。像日本东京,从一个单独的大城市,变成了一个三层的大城市圈:最中间是东京都,外面第二层是东京市,第三层叫东京圈。这中间,轨道交通承担了90%以上的交通量。再比如当年香港的新界,基本就是根据轨道交通线来布置,每出现一个站点,周围就会迅速出现一个新市镇。二战后的英国,实施新城计划来疏导伦敦人口,新城完全新建并由工业推动。另一个是法国,没有另外重建,而是把巴黎附近现有的小城镇组合成新城,引进巴黎的文化、教育、娱乐,发展服务业为主。

而日本1亿多城市人口,有787个城市;美国城市人口2亿多,城市数量达1100多个;我国现在的城市人口约7.7亿,只有654个城市,所以我们目前还处在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期。国内北京上海也有出台政策,像上海在“十一五”时期就提出“1966”计划,其中“19”指1个主城、9个卫星城。

所以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城市中心被挤出来。

二、“新市民经济”下的投资机会

不管是英国建立新城,还是法国整合小城镇,上述两拨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服务会产生非常多的就业岗位以及庞大的市场机会。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也就是说3年内,第一批迁移过来落户的新市民肯定超过5000万人。

从新市民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可以分为“工作——消费——婚恋——房产——健康服务”几个关键决策点。

  • 找工作

找工作是进入城市后首要解决的问题。这部分人可以算做泛蓝领,主流人群年龄集中在20~24岁,每年换工作的频率在3-4次,甚至可以1个月1次。

例如,去年世硕电子(华硕)为了稳定3万人左右的在职,累计招聘人数超过10万人次,招聘预算在2个亿左右,这样规模的企业在昆山县级市有七八个。有的招聘项目去年已经能够开始盈利,毛利率能达到60%,主要是通过免费招聘和服务体系先解决C端和招聘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然后形成口碑,就能很容易成为C端入口。在整体8800亿的蓝领招聘市场下,目前最大的蓝领招聘平台市场占有率不到千分之一,所以这个市场跟买房一样,什么时候进来做都不晚。

  • 消费生活

关于消费场景,有一个典型案例:某人A,10号拿到4200块工资后,因为厂里不批假就自行离职,其中15天左右的工资拿不到。当天A花了300块在外面租了一间8平米左右的隔板间,但A觉得自己一个人住比8人间的宿舍要爽太多。重新买了被子床单之类的生活用品,正好不用洗,基本上换一次工作买一套,一套买下来也就100多块。晚上约了老乡等3人下馆子,人均消费35块。像这种饭局,A一个月至少要吃5-6次。剩下的钱,A会稍微控制一下,因为打算去分期买部手机。之前,A是凑了两个月工资,全额买了iphone6。

从消费结构看,创业公司有机会通过类似理财/工资代发等平台,把这部分流量导到线下消费场景,目前主要场景包括餐馆、网吧、理发店、KTV、超市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先掌握他的收入,然后帮他做他认为合理的支出规划。

  • 婚恋房产

说到合理的支出规划,买房结婚是新市民重中之重的决策。

这一时代的新市民,和70、80年代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完全不一样,他们出来打工是寻求新的机遇,在城里安家繁衍,而上一辈农民工出来挣钱是为了回老家养活一家老小。我们开头讲到,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同心圆理论还是多核心理论的城市规划,接下来创造新城镇GDP的主力之一新住民,3~5年将逐步落户沿海一二线城市最外围,按照85%的自有房产比例,不超过30%的回乡比例来算,接下来5年内会有至少8千万套的新房交易需求。这些房子的地基,目前在一些二线城市周围已经打好了。

这类地区一般房屋均价1万-2万/平,按照积分落户的标准,假设算75平方米,需要75-100万,首付在20-30万。一般夫妻二人每月总收入1万左右,租房1000/月以下,还房贷问题不大,但首付,往往是凑了15万,还差5万。早前做首付贷的公司运营都不错,坏账率极低,因为这部分人不是为了炒房,而是要一个家。

不过,首付贷已被国家叫停,一些小额现金贷可能会有机会。

  • 健康服务

从刚刚消费生活的支出结构来看,健康服务在新市民的需求列表中是排在末尾的。但从商业角度来看,拿昆山来说,有170万农民工,整体平均每个人的换工作频次是3.5次/年,每次换工作劳务派遣公司至少要交2个月商业保险,客单价20~30/元不等,昆山应该是3亿/年的市场。

现在的工厂、单位一般都是给员工交五险一金的。但这部分钱最终流到了几百家派遣公司手里,工人自己从来都不会关心自己有没有交商保,更不关心是谁帮他交的。

创业公司如果从从团险的角度去切入,每年千万的净利润轻而易举,前提是需要比较强的To B能力,目前直接做C端会承担相当大的教育成本。若要做C端,需要抓住卖保险的场景,可以通过短期意外险切入,建立场景,再用经纪人模式深度运营。

注:文中部分数据引用城市化网《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若你也是新市民领域的相关创业者或投资人,欢迎一起交流,朱文杰(微信:paohui_z),徐宁(微信:xu95704331)。

+1
3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融资交易谈判中双方律师口中的“惯例”,多是基于自己处理过的项目经验形成的感性认知。没有足够数据支撑,只凭口头的那一句“行业惯例”确实难以令人信服。

2017-08-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