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零售商不愿为大数据付费,万达+英特尔怎么让他们埋单?

孙然·2017-06-02 22:10
引入新技术的钱该不该花?该怎么花?又恐怕不得不花。这才是传统企业高管的真实想法。

闭门打磨了三年技术后,万达在选合作伙伴这件事上明显吸取了教训。

这次它找了企业级技术服务商英特尔。而飞凡的新目标是做一个“数字化实体商业共享平台”。简单说,就是通过与英特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层面的软硬结合的技术合作,把万达商业地产中零售、电影院线、酒店、旅游、主题公园等业态全部数据化。将这些数据挖掘和分析后,再用它们指导生产,甚至以C2M模式深入到上游的制造环节。

举个例子,未来当你在商场里溜达,POS机通过微信支付留下了你消费痕迹,深度学习摄像头记录着你的年龄、性别和逛街路线反映出的品牌偏好,AR、VR体验区记录着你的审美。

你在前端的每个细微举动,都指导着商家的生产。这些信息流入商家的后台,被解读出新的含义——你喜欢跟什么商品交互,哪条生产线能产生收入,哪条反而带来亏损。而反馈得来的信息,形成了你的消费者画像,日后甚至会有一个语音助手或机器人,为你做产品推荐。在各种捕捉用户行为的传感器面前,你以这种方式扮演着商家的“上帝”。

这场宏远能否实现还不好说,但看上去至少比飞凡在2014年那场“腾百万”联盟要靠谱的多。那场涵盖了BAT中两极,和中国最大商业地产集团的“吸睛”合作,在消息宣布后不久,就尴尬地戛然而止。

一位万达内部人士对36氪透露,“后来百度和腾讯对这事缺乏兴趣,三方和平分手,飞凡就自己踏踏实实摸索。”

与其跟另外两家“各怀心事”的互联网巨头,进行一场权益分割过于复杂的合谋,倒不如选择一家彼此互存希冀,又不存在竞争关系的技术巨头。英特尔出技术,万达出流量和场景。

当然,正在转型为数据公司的老牌技术外企英特尔,也有自己的诉求,“我们要在新的生态环境下寻找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给这些中小零售厂商赋能”。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说。

但对于英特尔这类纯B端(企业级)技术服务商,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尴尬,就是缺乏直接触及C端普通用户的大流量入口和数据。

阿里和腾讯在中国引导出的闭环玩法,让中小型商户对B端技术服务商的诉求,变成了你能给我带来客户流量,我就认可你的价值,只提供工具我可不满足。正如无论张小龙怎么强调小程序就是个工具,开发者仍对导流热望不减。

所以,英特尔需要具备线下流量的万达,作为接触中小型零售商和用户的桥梁。因此英特尔在早期阶段的策略,是先选择自身具备海量数据和场景的行业龙头合作,积累足够的场景经验后,再反哺中小企业,不会一步就迈进阿里和腾讯盯住的中小型零售商市场。

对比如今的情形,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当年百度和腾讯对线下零售数据化反应冷淡。

一方面,2014年百度忙着做外卖投入O2O竞争,腾讯忙着做微信支付和生态,投身与支付宝的大战。

另一层原因,万达当时要做的线下虽然有前景,但很明显是砸钱砸不出来的苦活。特别在2014年的时间节点。支付宝和微信红包大战砸了几十亿,才把线上消费的用户习惯和商户对大数据信任培养起来。而线下即使有银泰、苏宁与阿里通过资本层面的强绑定关系,催化程度也无法与线上的资本竞争比肩。

另外,从物联网基础设施上看,光是用于采集线下数据的传感器,铺设就十分有限。同期,云计算的普及也在爬坡。

“无论to B或to C,大家的目的都是构建360度的消费者的画像,做到这个第一是需要能够采集到这些数据,这需要技术支撑。二是有方法去处理这些数据,三是有专业人员去构建自己的模型,提升这些数据的价值。让大家的尝试变成实际的回报需要时间。”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告诉36氪。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两年,许多便利店、商铺数据化运营的痕迹,还停留在POS机层面。

更关键的是,线下企业的数据化,困难程度远远难于线上。当你面对着依赖线下渠道几十年的中小企业老板,在对他们的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投资人力和资金搭建基础设施之前,说服并扭转他们的固有思维,就是个难题。

没有比“纠结”更贴切的词,来形容传统企业在引进大数据运营技术上的真实心态。

今年2月,经济学人智库对350位来自零售、医疗、金融企业的高管进行调研后发现——36%的传统企业高管依旧认为企业的重点在新业务模式货新市场的开拓,没什么必要引入新技术。

显然,内需不足是传统企业技术升级中最大的挑战。这也让大数据技术公司头疼,该怎么撬开前者的钱袋子。

但没必要花钱,并不等同于不花钱。传统企业引入技术的压力切实存在,至于理由,五花八门:

  • 零售:

  • 零售行业的压力来自于线上电商的冲击。尽管很多企业老板认为线下渠道依然奏效,但身边的同行一窝蜂进行技术改造,跟风花钱最少也能买个心理安慰。特别是这两年行业里已经有了成功案例,就更不能错过这班车。愿意花钱投入的公司,如今普遍在做线上线下和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

  • 医疗:                                                                                

  • 医疗行业技术升级的压力来自于政府。医疗本不是个对新技术落地态度激进的行业,但由于医疗是行政强管制的领域,如今政策号召改善就医体验,医疗机构采购创新技术就成了种硬性要求。换句话说,这钱不得不花。对于他们而言,利润和成本倒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当务之急是建立患者数据库并实现跨医院共享。

  • 金融:

  • 在金融行业,在线支付的发展突飞猛进。分散、品类众多的小型理财产品上,在线金融公司眼睛抢占了传统银行的市场,类似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东方财富,几乎垄断了共同基金交易。受线上竞品刺激,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急于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又碍于监管不敢放开手脚。

那么万达和英特尔那台巨大而精密的数据商业平台是如何运作的?

基础原料首先是数据。迄今为止,通过网络金融方面的信贷、理财,万达财富,征信、快钱、零售、旅游、电音娱乐等业务板块,万达积累了2.6亿用户,3万个品牌的数据。

另外万达也在通过投资获取数据。譬如,2015年至2016年间,智慧停车的互联网公司ETCP总共拿到来万达自飞凡的20亿元融资,这家公司覆盖了500万注册用户。以及覆盖十多个机场Wi-Fi的迈外迪,做零售ERP的解决方案的海鼎,都跟万达经由资本合作达成数据共享。

采集数据的是一张巨大的物联网网络。每家万达广场里,有成千上万个你注意不到的传感器,感知并控制着温度、湿度、背景音乐、噪音、亮度等元素。万达在进一步发展一个名为“蓝海计划”的项目,希望未来在每家门店中放置一个智能盒子,将标签、摄像机等信息都集中在盒子里,为商户提供数据。

但数据采集终归是件复杂的事,现阶段依旧摆脱不了堆人力的重模式。万达的设想是让商场里的6.4万名导购手动录入数据,给每个人开微店和网店,把产品3D化,对颜色、纹路等元素做上标记。

由硬件设备采集的数据被送入云端后,会通过模型描绘用户画像、预测爆款、精准推荐、优化物流,加上竞拍引擎可支持C2M模式。

万达首先在上海宝山、青浦、西安和柳州开设了四家实体门店,实验全新数字化的零售模式。现有的合作品牌商和工厂有意在全国再开设100家这类门店以拓展自有品牌。

在内部跑通技术后,万达也想输出解决方案。比如Wi-Fi、Beacon、POS机,还有智能楼宇,慧云这类解决方案,万达正在向3000个飞凡商业联盟广场输出。

过去两年间,支付宝和微信一直在鼓吹给中小型商家“赋能”的概念,淘宝甚至走得更远,通过“中国质造”板块直接把制造业工厂提到台前。这种玩法给万达提了个醒,话语权就意味着钱。光靠商业地产赚钱,不如也把触角伸向供应链,以产业链资源聚合者的角色制定C2M的游戏规则。

为了区分于此前行业盛行的“互联网+”的概念,万达给自己的模式起名叫“实体经济+互联网”,从前万达只跟品牌和商铺打交道,现在它想用用区块链的方式去掉“专业品牌、自有品牌、工厂、代理商、批发商、实体店”整条产业链里的中间环节,改为用竞拍的模式做共享经济平台。

甚至,万达已经想好了利益划分模式:用区块链做数字钱包账户,在消费者付钱的时候立刻用智能合约分帐,做成三方或四方的区块链的智能合约。

本质上,这是终端形态的平台向产业链前端获取话语权的过程,万达想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然而对于上游制造商,C2M模式需要对供应链进行改造,这意味着投入。要让产业链中的各方角色,特别是商户,来自己的平台拜山头,万达得先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见数据“赋能”的效果。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大规模争抢生意,这话说的还为时过早。

2017-06-0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