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登机? 这可是新的机场时尚, 不过人脸识别虽厉害, 但不能神化|发现

石筱玉·2017-07-06 09:43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方便,可是现在我还并不怎么信任它。

作者| 石筱玉

编辑| 傅博

美国第六大航空公司捷蓝航空(Jetblue Airlines)最近“偷了点懒”。原因是这样的:他们觉得让地勤等在登机口,给顾客一张一张扫描登机牌条码太麻烦。

于是,捷蓝航空在登机口原本用来刷机票条码的地方树立了几个摄像机与电子屏。这些屏幕先是拍下旅客的面部图片,再对这些图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整套过程只需要5-6秒的时间。

换句话说,捷蓝航空采用了一套“面部识别系统”对登机的旅客进行校验。据npr.org报道,捷蓝航空在波士顿洛干机场骄傲地对前往加勒比群岛的旅客广播:

“今天,我们有一种新的登机方式。”

面部识别虽简易,背后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这项方便的举措受到了旅客们的热烈欢迎。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妈妈Michelle Moynihan就对来采访的WBUR记者表示,这项技术让她的出行方便了很多。

“通常来说,我一个人会带着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出门。我总是需要在手机上不断翻找他们的电子登机牌,并且确认我手中有所有的机票,身边的孩子、背包与行李箱。这件事情非常麻烦,也非常令人沮丧。”

那么,捷蓝航空是如何对旅客面容进行识别的呢?据悉,这项技术的背后受到了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CBP)的支持,同时这套设备由国际航空电讯集团公司(SITA)负责技术开发。

在登机口“刷脸”登机的旅客。

SITA中的一名员工Sean Farrell表示:

“我们其实是将登机口拍下的旅客照片发给CBP,完成生物识别过程的其实是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用来进行照片对比的数据库其实是海关记录人员出入境的影像资料。不管是SITA还是美国政府都对捷蓝这项登机的新措施怀有很大期望,并表示这项举措能够完善边境控制,建立所有离境人员的生物识别系统。

面部识别就是进入了“智能社会”?这一想法也未免太简单

Farrell对于面部识别技术的前景非常乐观。他认为,未来机场内的所有程序都能通过面部识别进行流程简化:

“在未来几年内,你就可以靠‘刷脸’使用机场里的所有服务了。如果你要托运行李,你就可以通过自助服务进行脸部识别,并将你的箱子和你进行配对。接下来你进入安检区,基本也是类似的流程……最后到登机口,也是使用生物识别登机。”

《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Ethan一行人通过画像在监控中找到了女主。

不过,这项技术也引起了不少争议。首先就是人脸识别的准确率问题。

对于人脸识别这项技术来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依旧是“1:1 等级”,也就是能够依靠数据库中较为清晰、准确的照片与实际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最终达到“人脸认证”,也就是判断“这张照片是你吗?”

即使美国政府的原始数据是在光照条件较好情况下拍摄的清晰安检影像,那么这个识别结果就值得信赖了吗?

要知道,对于要求100%准确的登机、安检事务来说,其对人脸识别系统提出的问题已经不是“这个人是不是某某?”,而是“这个人是谁?”,也就是一个“1:N等级”的问题,比“1:1等级”复杂得多。

尽管已经有公司号称他们的人脸识别技术达到98%、99%,但这些技术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检测;国内也有车站尝试在高铁站应用人脸识别系统,但一个“倒霉”的乘客就因为换了个新发型而差点被拒绝上车。

部分高铁站试点的人脸识别系统。

况且,国内的要求是“票、证、人齐全”,而不像捷蓝航空直接跳过了“票、证”这两步。

因此,在登机时仅仅用“刷脸”进行身份检测,目前仍旧是一项比较冒进的举动。和主流的登机查验护照+登机牌相比,脸部识别究竟能不能保证安全、准确,现在还是值得怀疑的。

不少专家也对这项识别技术背后的数据库及美国政府表示不信任的态度。来自美国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律师Adam Schwartz就表示:

“我们可以换领新的银行账户,我们甚至可以申请改名,但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脸。这项信息一旦被记录下来,它就有可能被误用。”

人脸识别无可争议地是近期最火的科技领域之一,就连苹果的iPhone 8都传言将以面部识别代替原先的Home键指纹解锁。

在中国的技术企业中,人脸识别技术与企业也成长迅速,近期旷视科技(Face++)还被MIT评选为“全球最聪明公司50强”的第11位。旷视科技、云从等企业都拿过千万美金级别的融资。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的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展。目前,支付宝将要“刷脸支付”安防监控能通过人脸识别“看家护院”新能源汽车能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开启,甚至美图手机都搭上顺风车,表示自己可以“AI 自拍”

据说拥有美图,就可以拥有AI美颜黑科技?

不过,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几何,其中的泡沫又有多少呢?今年的“3·15晚会”早已提醒我们,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漏洞问题依旧存在,甚至通过简单的“p图”等手段即可绕过。

虽然我们坚信,随着大数据持续进化,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在我们赞叹人脸识别的广泛使用、欣赏人脸识别应用成果的同时,我们依旧必须审慎对待这项技术。

想在近期就通过人脸识别大踏步进入“智能社会”?不好意思,这么想就太简单了。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如何做好国内独立音乐的数字音乐发行服务?这既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也潜藏着暗滩激流,一场较量正拉开序幕

2017-07-0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