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拆弹专家”:为什么自负是一种定时炸弹?

伯凡时间·2017-08-07 09:43
最好的东西一旦过了时间,就可能成为最坏的,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ID:bofanstime),作者吴伯凡;36氪经授权发布。

 —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把每个月的热词、关键词记下来,隔一段时间回味一下。那些一度广为流传的热词能让我一下子置身于晃若隔世的场景当中。进入八月后,我翻看自己的日记,发现去年8月份的热词当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小目标:一个亿”。

一看到这个词,大家应该也会和我一样马上回想起相关的人和事。一年之前,“小目标”是无可争议的网络热词,而今天再回味这个词,的确感慨复唏嘘。王健林因这个词而达到被关注的顶峰。今天,他同样广受关注,只不过是以一种他没想到的原因。仅仅一年。

不知王健林最近的小目标会是什么——是先卖酒店还是先卖万达广场?他那位惯于高调、撒欢的公子,最近好像也沉寂下来了。

这些天关于王健林和万达的新闻一直在刷屏。我没有时间去细看这些新闻。只是每当我看到这些新闻标题时,便会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在贾雨村被临时革职后,他在失意中信步来到一个荒野的破败小庙,寺庙名叫智通寺,庙门口有一副对联写道: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由这幅对联很容易想到另一句话: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企业五步倒

最近我看到孙黎博士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自恋、自负与自大》。

这篇文章提到了吉姆·柯林斯的一本书,名为《强者何以失败:为什么又有些公司从不屈服》。吉姆·柯林斯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就是《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

吉姆·柯林斯一生都在思考基业长青的问题。他在《基业长青》中写到的很多公司,现在要不已经不存在,要不陷入到了巨大的经营困境中。因此,他的书以及他的理论越来越受到质疑。面对质疑,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又重新做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他总结出了“企业跌倒五阶段”论:

第一阶段,成功滋生出自大。

第二阶段,无原则地追求更多。

一个人或者企业在获取成功后,很容易陷入到得逞后的迷狂,然后乘喜而多事。追求更多不一定就是坏事,但就像下棋和打牌一样,乘胜前进时一定要更加留意风险和危机。更多的机会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但是很多人和企业因为“得逞的迷狂”而忘乎所以,从第二个阶段直通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拒绝风险和危机。

风险的特点是,当你没有拒绝能力的时候,它们一定会蜂拥而至。这个时候,一个企业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

第四阶段,盲目拯救。

管理者深切感受到了灭顶之灾的来临,开始抢救自己的企业,慌不择路。但是这种拯救就像抢救临终的病人,除了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外,结果几乎是注定的。就和我们中国人医疗费用的消耗线型一样,是一个鲨鱼鳍形状。一个人生命当中80%的医疗费是在生命的最后六个月花掉的。

第五阶段,向死亡屈服。

这是很多大公司垮掉的五步曲,也很好的印证了我们前边提到的那副对联。

这些道理好像谁都懂,那些深陷困境中的人,事先也未必不知道这些道理。

所有的错误,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受到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和迷狂的驱使,像飞蛾扑火一样,带着致命的快感扑向那个致命的目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些毁灭我们的东西,往往也是当初成就我们的东西。比如说自恋、自负甚至自大,在某个时期就会起到正面作用。

孙正义在创办软银初期,好不容易租到一个办公室,进去后发现没有一件家具,地上只有一个破箱子。他就站在这个箱子上给刚刚招来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讲:五年之内我们要做成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十年之内要做成全球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当他在那个破箱子上滔滔不绝地发表完自己的就职演说后,发现原来的两个人只剩下一个人了。另外一个人听完他的发言后,觉得不靠谱就离开了。

如果孙正义当初没有这种自大与狂妄,软银或许就做不起来。但是,同任何好的东西一样,自大的有效性、建设性也是有期限的。爱默生说:

最好的东西一旦过了时间,就可能成为最坏的,让人避之唯恐不及,比如人的尸体。

一个企业管理者凭借自大、自负把企业推向成功的顶峰时,自大所暗的毁灭性因素也就开始发作了。

我们可以把自大、自负当做是一个运行良好,但是其中藏着一颗定时炸弹的钟表。在一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很好的工具来用,让其成为一个很好的帮手。

同时也不能忘记,其中还藏着一个东西,一个要在某个时间里必须丢掉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扔掉它,任其继续摆在那里,甚至当神一样供着,那么这颗炸弹到点就会爆炸。 

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成功者到了一定阶段后,很容易进入到一个宫殿当中。这是一个成功的宫殿,同时也是一个毁灭的宫殿。

这个宫殿的墙上都是一种镜子(就像我们在很多电影中看到的——站在里边的人看着是镜子,站在外边的人看着就是一块块透明玻璃),你在里边照镜子,而别人在外边看着你你却不知道。

当领导者成功到一定程度时,就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镜子迷宫中。他听到的所有的话,都不过是他想听到的,他获悉的所有信息,都不过是别人根据它的喜好进行筛选后给他的。他望着室内的镜子,以为自己是在看窗外,但其实是在照镜子而已。

吉姆·柯林斯说:

好的领导者是遇到问题看镜子,有了成绩看窗外。而坏的领导者是有了成绩照镜子,遇到问题看窗外。

最为糟糕的情况是,不论你是取得了成绩还是遇到了问题,在你自以为自己是在看窗外时,其实你一直是在照镜子。

一个领导者一旦置身于这样一个镜子大厅时,他就会对潜伏在企业周围的各种危机失去警觉。外部环境在急剧的变化,他看到的却是一片形势大好,自己在自娱自乐地玩着“皇帝的新装”的游戏。

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人的言行很奇怪甚至近于疯狂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发疯了,只是他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们好像共处同一个世界,但他所感受到的场景和我们感受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

这有点像这种情形:有人在用蓝牙耳机打电话,眉飞色舞,做着各种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旁边的人如果不知道他是在用蓝牙手机打电话,会觉得这个人是十足的神经病。其实他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做出他认为很自然的反应。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

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我们中国的古典书籍《小窗幽记》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大意就是,天如果要降祸给一个人,一定会先以微小的利好来让他产生骄矜之气,让其陷入到一种自恋、自负和自大当中。

一个清醒的人,当感受到福来的时候,不会大喜过望、奔走相告,他会先想自己是否受得了这个福?中国不是有一句俗话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

所谓“要看他会受”,无非就是在提醒人们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用古希腊的话说,就是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古希腊认为审慎是人的第一美德。所有的希腊悲剧,都是在展现一个主题,即当人失去审慎的美德后,便要遭殃。 

伊卡洛斯综合征

在孙黎博士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而衍生出来的词,叫伊卡洛斯综合征。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能工巧匠叫代达罗斯,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让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在克里特岛上建造一座迷宫,用来关住米诺斯牛头人身的儿子米诺陶诺斯。

迷宫修建完成后,国王担心迷宫的秘密走漏,便下令将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关进迷宫中的塔楼,永不让他们离岛。

为了逃出去,代达罗斯制造了一种用蜡黏合鸟羽而成的飞行翼。在出发之前,代达罗斯告诫儿子,不能飞的太高,否则太阳的热会让蜡烛融化。

但是从石塔飞出后,年轻的伊卡洛斯被初次飞行带来的喜悦感冲昏了头脑,就像汪峰歌里唱的“我要飞的更高”。结果因为太靠近太阳,而导致蜡翼融化,最后坠海而亡。

后来,人们便用伊卡洛斯综合征来形容那些在得势的时候进入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愈得意就愈是想更得意”的循环当中的现象。

往往在得意的最高点,就是乐极生悲,所以才说审慎是人的第一美德。

古罗马有一个习俗,一个将军打了胜仗凯旋而归后,给他授勋的人并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由一个在战役中失去了腿的士兵,拄着拐杖走到这个将军面前,先给他两个耳光,然后再把勋章授予他。

这就是在提醒这个将军,首先不要为胜利冲昏头脑,其次,你的胜利和荣耀是建立在很多士兵的牺牲之上的。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种审慎的心态和一种敬畏的态度。 

敬畏与审慎

孙黎博士的文章中也写了一个古罗马皇帝打完胜仗后凯旋而归时的故事。当凯撒面对满大街的人向他欢呼时,会有一个奴隶站在他的战车后面,不断的在他耳边说着一句话:你是人,凯撒,你是人,凯撒。

这个奴隶的作用就是在提醒凯撒:你不是神,而只是一个人。

我们中国古代,在唐朝及之前的朝代,也一直有一个类似的习俗。当皇帝出行时,在浩浩荡荡的队伍的末尾,会有一辆拖着一口棺材的车跟着。这也是一种警醒,用以告诫皇帝,不管你现在有多风光,在你生命的尽头也只是一口棺材在等着你。

其实一说起这个话题,就能让人想到好多场景和故事。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征服过亚非欧三大洲的伟大皇帝,在临死时他嘱托道: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在棺材的两边各开一个洞,我要把我的两个手伸出去,让世人看看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手里到底有什么……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库克曾说,苹果不想把缩小了的iPhone界面放到你的手腕上。

2017-08-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