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空间的「诗意」改造:当建筑物变成农场、森林及乌托邦

揭妤·2017-08-08 17:17
如果城市建筑和绿化、花园共生,想想也是魔幻且神奇

讲故事之前先来开一个脑洞:拥挤的大城市有什么?有很多楼房。楼房上面有什么?有屋顶。屋顶上面有什么?可能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水箱,或者半夜喝得烂醉看城市车水马龙的人……

森林城市

钢筋水泥成了城市风貌,甚至是衡量城市发达与否的初级指标,无形中割裂了自然、生态和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强,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生态平衡。前几日,西班牙《消息报》称,广西柳州目前已经采用了意大利建筑设计师 Stefano Boeri 的方案,准备在城市北部搭建一个“森林城市”。该项目预计 2018 年动工,2020 年交付完成。

根据 Boeri 的描述,该项目不是单一的高层建筑实验,而是由 100 至 200 座建筑物组合而成的城市。拥有办公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功能区,建筑物的外立面会被超 4 万棵树木和近 100 万株植物覆盖。森林城市预计容纳 3 万名居民,除每年吸收 1 万吨二氧化碳和 57 吨其他污染物外,还能产生约 900 万吨氧气。

大概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穿越到了现代。Stefano Boeri 的建筑事务所在 2014 年提出了“垂直森林”的概念,并因此获得了国际高层建筑大奖(IHP)。虽然柳州的这个项目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南京扬子国投集团目前已经在搭建南京“垂直森林”方案。南京浦口区明发财富中心的外立面突出阳台上,将种植约 1000 棵树和 2500 棵灌木,预计每年吸收 35 吨二氧化碳。

有限的城市空间使绿化变得昂贵且有限,如何让建筑和自然共生成了一个有趣的命题。香港《南华早报》曾发起一项名为“中国是否应该建森林城市以抵御空气污染”的投票,结果显示,93% 的人认为森林城市能克制空气污染。不过目前看来,森林城市依然是理想状态,在此之外,围绕自然和城市建筑共生来连通商业,还有许多公司进行了不同的尝试。

屋顶农场

纽约的屋顶农场风潮大致兴起于七、八年前,发展至今已有“遍地开花”的趋势。布鲁克林农庄(Brooklyn Grange)于 2010 年 5 月成立,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两座不同建筑的楼顶,总面积 2.5 英亩,每年生产大约 5 万磅有机农作物,同时拥有 30 几个蜂箱。产品会在农夫市集售卖,并供应 CSA(社区支持农业)会员和部分餐厅。

除种植、养殖业务外,布鲁克林农庄目前还在拓展更多空间应用业务,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出租场地供新人举办婚宴、定期举办电影放映会、为瑜伽课提供场所等。布鲁克林农庄的堆肥来自家庭、餐厅的厨余垃圾,或是企业、工厂的木屑等。创始人 Ben Flanner 曾表示,农庄是一个商业化的都市农场,在运营第一年便实现了收支平衡。

其他案例还包括美国的 BrightFarms 和香港的 Rooftop Republic。前者通过在食品商店或超市附近的屋顶搭建水培暖棚,来向都市人出售本地自产的蔬菜。BrightFarms 目前在费城、华盛顿和芝加哥经营了三个暖棚,和部分食品商店、超市签订了长达十年的供货合约。该公司于 2016 年 9 月获得了 301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2015 年 2 月获得了 49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约有 90% 的食品依赖进口,且大部分来自内陆。Rooftop Republic 更像一个社会性企业,屋顶农场职能与布鲁克林农庄类似:蔬菜种植、教育研讨、社区福利、老年人休闲空间等。Rooftop Republic 目前在香港运营约 30 个屋顶农场项目。

国内屋顶农场实验则更多地聚焦在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屋顶。如位于上海真北路红星美凯龙 7 楼的倚云农场、南京水游城 6 楼的魔豆天空、成都鹏瑞利青羊广场的坊田・天空农场、深圳 8 号仓购物中心的良食网天空农庄等,目前这些项目均为体验式消费和亲子乐园相结合。随着都市人群对于轻食、健康的热爱,一些创业公司也在尝试新方案,如面向白领提供空中菜园承包;提高蔬菜配送时效,进行轻食售卖等。

RET 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曾在 2015 年发布《中国购物中心屋顶商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 4000 多家已经开业的购物中心中,仅 1% 的购物中心在利用屋顶空间进行商业经营,而屋顶面积中,有 19% 用于绿化及太阳能发电,尚有约 80% 的面积处于闲置状态。潜在利用空间约 3000 万平方米。

该报告还显示,在国内屋顶娱乐业态中,屋顶农场占比达 48%,远超泳池、高尔夫、健身、SPA 等其他业态。RET 睿意德称,屋顶农场符合时下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绿色健康环保理念,会对购物中心形象起到正向提升;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都市农场是稀缺品,加之附带教育功能,因此在发达城市更有吸引力。

新型菜园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

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

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

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

湖南卫视年初推出了一档真人秀《向往的生活》,避世隐居,耕地种菜收玉米,蔬菜现摘现炒,戳中不少城市症候人群的“G 点”。人们要的是诗意生活方式,满眼绿色回归自然的亲切,还是新鲜蔬菜带来的安全感、治愈感和满足感?

一些小型室内菜园解决方案也在逐渐兴起。如 36氪曾报道过的麻麻汇、爱勒康、妖精的盒子等。麻麻汇曾获 PreAngle 领投的 500 万元 Pre-A 轮融资,其推出的巴比立方,是一款家用儿童无公害蔬菜供应硬件。

麻麻汇介绍,以普遍的叶菜种植收获周期 30 天来算,营养液和种子成本 25 元,电费 15.5 元,水费可忽略,总计成本 40.5 元。而按每天只收一棵 150-180 克的蔬菜来算,一个周期收获 10-11 斤,相当于每斤蔬菜不到 4 元钱。

爱勒康的思路则是智能集装箱农场,目前在呼家楼地铁站附近有实施案例。整套作物生长系统由软硬件系统构成。硬件设备包括可以探测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传感器,空气净化系统、水循环系统、LED 灯光照系统,作物的生长也需要配合爱勒康自己配置的营养液。其创始人表示,这种集装箱式的种植方法能节约 95% 的水、营养剂和土壤,一个4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农场每周可收获720颗的蔬菜,产量约为50公斤。

部分新型菜园解决方案通常面临设备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C 端推进比较困难,妖精的盒子想要降低这方面的成本。团队推出的即食蔬菜种植产品仅包括育苗的盒子容器、菜苗、营养液等,不包含任何智能硬件。据悉,C 端消费者首月的投入在 500 元左右,之后每个月只需要复购菜苗,蔬菜的种植成本平均在 5 元/斤左右。

结尾一些冷思考:在未来,这些尝试能否真正给城市生态和业态带来些许变革?无论是屋顶农场还是家庭菜园,目前的市场格局都较为分散,地缘属性较强,能否出现头部公司进行规模化扩张?还是说仅仅是一门个体户生意?涉及到高楼顶层设施,面临的自然环境更有挑战性,推进过程中是否面临政策风险?后续收入能否在较短时间内cover前期投入成本?


如果您对以上这些试验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如果您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从业者,也欢迎加我微信分享观点/项目,WeChat:jieyu1996,请注明职位、公司、来意,感恩。


+1
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