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师生图谱:盘点因师生情谊被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招募的大牛们

新智元·2017-08-09 07:41
当你的导师告诉你他将去某企业任职,你会追随他的脚步吗?

编者按: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译,来源: theinformation.com,作者:Kevin McLaughlin,编译:熊笑;36氪经授权发布。

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聘请了AI学术领袖,此举一方面固然是看重其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如  the information 这篇文章所指出的,也是看到了教授对其学生的深刻影响力。企业巨头聘请一位教授,是为了招揽他的 AI 工程师学生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此举虽有效,但公司的研究氛围、其研究人员与 AI 研发社区的互动等因素也同样重要。

学术领袖对招揽 AI 人才有一定作用,但绝非全部

几年以来,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等企业追求人工智能领域学术领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他们此举不仅意在“俘获”学术领袖本人,同时也是在创造一个植根于大学的 AI 人才流水线。正如 The Information 这篇文章的题目所说:企业巨头聘请一位教授,是为了招揽他的 AI 工程师学生们。

公开的数据表明,这种做法并不总是那么有效。聘请教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招聘效果。但同样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的素质,以及如何让其 AI 研究人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与 AI 研究社区进行互动。(后文中,我们列举了几家科技巨头所聘请的教授,及紧随其后的学生们)。

AI 人才招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企业聘请了来自学术界的知名 AI 学者来辅助招聘。虽然有迹象表明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其他因素,如公司是否允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等,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 Facebook 为例。Facebook 在 2013 年聘请了深度学习领域三大牛之一、纽约大学终身教授 Yann LeCun。他的前学生中有一半都跟他来到了 Facebook,但另一半去了谷歌,二者都位于 AI 人才聘用的“生物链的顶端”,是学生们的首选。谷歌和Facebook 同时也都以培养学术氛围而著称,包括公司内部的思想碰撞,以及允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来介绍其成果等。

比起亚马逊和苹果,Facebook 聘用了更多受过 AI 训练的学生。亚马逊和苹果去年从学术界招聘了一些资历较浅的 AI 研究人员,也都没有从大学中招到大量的人才。这可能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两家公司都不像谷歌那样对 AI 研究者有同样的吸引力。

苹果和亚马逊传统上都不允许他们的 AI 研究人员发表研究论文,虽然这一点近年来有所改变。苹果去年 12 月发布了第一篇 AI 领域的论文,本月初还上线一个网站,旨在作为其研究人员 AI 论文的存储库。苹果还通过收购 Lattice 和 Turi,间接聘用到了更多的高级 AI 研究人员

“在AI 研究领域,真正重要的人很少。”Ignition Partners 的合伙人Nick Triantos 说,“如果你接到了你导师的电话,说他要加入某某公司,问你是否愿意随他而去。这分量当然比猎头的邀请重得多。”

The Information从学校官网上收集了顶尖 AI 教授以前学生的名单,并搞清了有多少学生加入他们导师的新公司。大多数情况下,教授们仍然会在大学中担任教职,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与学生保持接触。相关企业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去大企业任职不感兴趣。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著名学者Stuart Russell 表示:“由于 AI 领域的新博士生中顶尖的一批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入科技巨头或创业公司,而非学术职位,我认为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趋势:比起学术界,产业界的年轻精英和资深研究者将越来越多。”

以下是 Facebook、谷歌、亚马逊和苹果四家科技巨头的 AI 教授及其学生的情况。

Facebook Yann LeCun 的学生:一半在Facebook,一半在谷歌

Facebook:Yann LeCun,Director of AI Research


Yann LeCun

LeCun 先生从1988 年至 2002 年在 AT&T 的贝尔实验室工作,并于 2003 年担任纽约大学教授。他于 2013 年 12 月加入Facebook。

LeCun 先生有 6 位以前的学生在 Facebook 工作:

研究科学家:Marc'Aurelio Ranzato,Camille Couprie,Arthur Szlam,Sumit Chopra、Y-Lan Boureau;AI 研究工程师:Soumith Chintala

但 Yan LeCun 的另外六名学生正在谷歌的 DeepMind 和谷歌大脑担任 research scientists。他们是 Koray Kavukcuoglu,Raia Hadsell,Pierre Sermanet,Rotislav(Ross)Goroshin,Piotr Mirowski 和 Tom Schaul。

谷歌 Hinton 的学生:不少在谷歌,桃李满天下

谷歌:Geoff Hinton,Engineering Fellow


Geoff Hinton

Geoff Hinton 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学术界工作:1987年,在 CMU 工作了五年后,他加入了多伦多大学。他于2001 年在多伦多大学被任命为教授,至今仍在那里担任教职。

2013 年谷歌收购了 Hinton 和他的两名学生 Ilya Sutskever 和 Alex Krizhevsky 创建了一年的公司 DNNresearch,Hinton 也由此加入了谷歌。 Krizhevsky 现在仍然在谷歌,而 Sutskever 已于2015 年12 月离职,他是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研究总监。

从学校网站上看,Hinton 的第一批博士毕业于1987 年,远在这次人工智能浪潮兴起之前。在网站上列出的 36 名学生中,有 8 人在谷歌工作。未在网站上列出的其他三名学生也曾在 Google 工作过。其他学生则去了 Facebook、亚马逊、英伟达和苹果。36 名学生中有18 名在高科技行业工作。

亚马逊 Smola:学生李沐在亚马逊工作

亚马逊:Alex Smola,Director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Alex Smola

Smola 于2016 年7 月加入亚马逊,从2013 年起,他在 CMU 担任教授。他此前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中心(NICTA)任教,他以前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学术界工作。


李沐

Smola 之前的一名学生正在亚马逊工作:李沐, Principal Scientist。 Smola 之前的三名学生现正在谷歌工作:工程师 Doug Aberdeen 和 Quoc Le,以及研究科学家 Peter Sunehag。另一位前学生Markus Weimer 现在则是微软云和信息服务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从他们的LinkedIn 页面来看,Smola 加入亚马逊之前,还有另外两名前学生加入了亚马逊:一位是高级应用科学家 Choon Hui Teo,一位是专攻 AI 领域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Owen Thomas。


Stefano Soatto 已经加入亚马逊

亚马逊最近又从学术界聘请到一位 AI 顶尖学者,这个消息目前尚未公布:他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Stefano Soatto,专攻计算机视觉研究。据知情人士称,他已于上个月加入亚马逊。根据其 LinkedIn 个人资料显示,Soatto 先生自2010 年以来一直担任 Qualcomm 的顾问。

Apple:通过收购招揽学术界人才

苹果:Ruslan Salakhutdinov, Director of AI Research


Ruslan Salakhutdinov

Salakhutdinov 去年十月加入苹果。从 2016 年 2 月以来,他一直担任多伦多大学副教授,此前四年多,他则一直担任 CMU 副教授。他正是 Hinton 在多伦多大学的博士生。

Salakhutdinov 的两名前博士生目前正和他一起在苹果工作:Nitish Srivastava,苹果特别项目组的机器学习工程师;Charlie Tang,专攻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科学家。

Salakhutdinov 和 Tang 被列为一家名为 Perceptual Machines 的公司的 director,该公司于 2015 年 5 月成立。从 Tang 的在线简历看,Perceptual Machines 开发了“感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实时算法”。这家公司目前的状态不太清楚。据业内人士透露,Salakhutdinov 正在 Apple 从事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在这一过程中,相信Perceptual Machines 的技术能起到作用。Salakhutdinov、Tang 、Srivastava 以及苹果公司都没有回应关于 Perceptual Machines 状态的评论请求。

苹果此前曾在学术界觅得过 AI 人才。苹果 5 月份收购了 Lattice,这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Ré 和密歇根大学教授 Michael Cafarella 创立的 AI 初创公司。

去年8月,苹果公司收购了 Turi,同时完成了有一次从学术界的“补养”——Carlos Guestrin  和他的几名前学生一起创立了机器学习初创公司 Turi,其中包括 Danny Bickson(senior data science manager),以及 Haijie (Jay) Gu 和 Yucheng Low 等工程师。

原文地址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院线下沉已经几近饱和的背景下,靠院线增长来扩大电影市场增量的红利期已过,横店影视的做法似乎并不符合新形势下的院线经营趋势。

2017-08-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