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高管都是天生会管人的吗?

36氪的朋友们·2017-08-21 20:29
传媒圈资深高管谈挫折后的自我反思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洪老爷的百万年薪成长手册"(ID:honglaoyeleadership), 作者:洪老爷;36氪经授权发布。

她是骆兰,传媒圈资深高管,她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大都在业内赫赫有名,凤凰卫视,新闻集团,新周刊,分众传媒,看似风光顺利的背后,是她从一个个低谷中总结反思又崛起的一段段的故事。

高管都是天生比一般人更适合管人吗?

骆兰通过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管理者的成长过程都是痛苦的蜕变,直到今天,她依然在不断反思与自我否定中摸索。

单干型精英的无畏

洪老爷:骆兰,听说你很年轻的时候就做管理了,你是怎么走上管理之路的?

骆兰:我年轻的时候就胆子特别大,第一份工作去面试的时候都会给自己写上一个经理的职位。人家就问我有没有经验,我说我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就说那你为什么要当经理。我说我就是可以,我能、我可以,然后那人就说:“你要不要考虑先从主任做起?”我说:“我不做,我要做只做经理。”

那时对管理没有什么概念,觉得我有信心有突出个人能力我就可以。

我年轻时刚开始做过几份工作,慢慢发现我特别适合做销售,胆子比较大,喜欢到处去谈,结果还通常都非常好。后来有个杂志社老总看中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做副总,做市场、做发行、做销售。然后我就说,如果有副总当,我肯定当。因为那个年龄,就是无知者无畏,我就是觉得太好了,这么年轻,不用当经理,就直接当副总了,觉得自己很牛。

那一次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因为我们的老总管理非常有经验。而且我虽然是做副总,其实还是单干,靠创意和销售能力,帮助公司确实取得了很多业绩,也在业内有了一点小名气。

洪老爷:所以年轻时你还真是一帆风顺,应该很志得意满吧?

骆兰:确实是比较顺利,机遇也好。做了不到一年的时候,就遇到了凤凰卫视的工作机会,那时凤凰卫视刚刚进入中国,业绩什么都还没有的时候。我觉得发挥的空间更广,就去做华南区开拓总监。

一直以来,我就是属于单干型的能手,因为我在市场、经营、业务方面自己很有想法,而且很早就发现我这方面很强, 所以当我单干的时候,我就很厉害。

但是,虽然当时我位置是一个总监,带十几个人,我却不会管理。那时候我团队的人普遍年纪都比我大,但是我不会教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干。反正我自己弄我的,你们弄你们的,我教不了你们,也不打算教,没有这个心,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也不懂。

我发现我自己一些很厉害的东西我是教不会他们的,这一点我也特别苦恼,为什么对我那么容易的东西,教他们那么难。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我怎么教他们都不会,但对我就好简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的团队总体业绩倒是不错,因为我对市场有很大的敏锐度,对于怎么打开市场这一块是很厉害的。那时我所有的精力都在对外,没有花时间在内部,对我的员工是完全不管的。

一个人活不成一支军队

洪老爷:因为你的业绩好,所以你并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骆兰:对的,因为这时候管理还没有成为我工作的障碍。这是问题,年轻太顺,以为一切都是靠个人能力就可以成功。

在凤凰卫视我没有发现,但未来第一个挫折很快就来了。

后来,原来凤凰卫视的副总裁去了新闻集团做副总裁,希望我去帮他们开拓中国的市场,于是我去了北京,负责整体的市场和广告业务。

去了后,我的团队有三十多人,我发现管理确实成了一个难题。

我发现北京的同事我就更不会管了,因为北京团队的工作文化完全不一样,他跟你交流你会发现他的语境和频道是完全跟你不一样,他们需要服你才会听你管。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个人,不爽,他们就不合作。这样的话,我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了。

那时候工作压力很大,但经常加班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副总裁,一个是我,我们家里人不在,我们也很无聊,经常的对答是问:“我还在加班,你呢?”“我也还在加班。人都走光了。”

那时候我对人心啊,人性啊,真是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你不行,那我来。”这就是我的风格。

洪老爷:但是你无论多能干,你一个人也干不了一个团队的活啊?

骆兰:是的,我也发现有这样一个问题,特别是管四个频道,系统又更大,全靠自己肯定干不过来。

这是我第一个遇到的瓶颈,我不会管他们,我不知道跟他们怎么进行对话,我跟他们沟通的东西他们好像听不太懂,这时开始觉得自己在管理方面真的挺弱的,一片空白。能力唯一的提高只是个人的提高,攻破了几个单子,而不是我们整个团队能力上面的提升。

工作我很喜欢,但是管理这个障碍一直没有突破,找不到方法,有挫败感。

洪老爷:这个问题不解决,肯定还会遇上的。

骆兰:后来从加拿大回来,我遇到第二个挫折。

我去了新周刊,做负责整个运营的老总,包括广告啊、市场啊、发行啊。当时由于市场的变化,杂志其实已经开始下滑了,但当时我的信心太满了,因为我之前在凤凰卫视啊,新闻集团啊,业绩都是达到历史新高的。所以我当时就跟他们说:“半年内,我帮你们扭亏为盈,你听我的就行啦。”当时他们一听也是很激动啊。

新周刊其实就是一帮热血而理想的哥们,非常重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而我以前的风格一向是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感性的方面,更看重理性的解决问题,看专业的层面。所以我去到那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水土不服,很难融入。

有些团队关键人物,我去找了他们试图聊聊,结果别人没空,没空就算了,我是负责市场销售和运营的,一直都要对数字负责。我觉得不需要刻意融入去讨好你们,完全忽略了人心在哪里。对团队的人,我很少去关注他们,很少去留意他们的各种状况。

而且我是觉得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我总是在想我要怎么去改革。但是改革触及的现状,我很少去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的存在是否有道理。

我就不管,我要做这个,我要怎么怎么样,其实是忽略了身边很多人的感受。团队他们对我也有很大的不适应,会感觉说你突然空降一个人要来帮我们干什么,但是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们,然后你就做了我们觉得很莫名其妙的规定、条例和一些策划方案,这些是我们执行不了的,或者说我们是不乐意去执行的,我们不想配合你。

洪老爷:那这样的结果一定很不乐观。

骆兰:最后很多人其实对我都有意见,我指挥不了团队做事,在会议上经常会有激烈的争论,团队已经失控了。

我很难受,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学过这些,我不知道从哪里改,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后来我只有离开了新周刊,这是我职业生涯里很大的一个挫折。

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洪老爷:我很佩服你和我分享这个故事,不是有很多人敢于直面自己过去的挫折,而你今天有分享的勇气,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跨入了另一个思想层面。如果说你有今天这样的认知思想能力,你那时候做法会有什么不同?

骆兰:我觉得作为一个空降,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只顾着改革,不关注人心。

但是你要懂人,而且你要知道历史和今天的联系。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如果要改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你要很周全的去考虑,很谨慎的去行动。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先和老板沟通清楚我的想法,获取他的意见与支持,然后我再了解我团队每个人的想法,知道所有的人的心在哪里,最后再慢慢去推动,结果应该会不一样,至少不会像当时一样。

后来我离开时也没有帮他们扭亏为盈。当时我是觉得是他们的问题,但是今天我回过头来,是因为我不会管理的问题。心里,我对老板和团队都的是愧疚。

洪老爷:你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在管理方面真正成长起来的?

骆兰:我觉得我学习所有的东西,包括我所有成长过程中纠结的心路历程都是加入分众开始的,那以后我才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

刚进分众时,我适逢人生中的低谷期。在生活中经历了婚姻的变故,在工作中面临合作者的离心,而且个人经济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压力巨大,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以前一帆风顺,后来众多打击和低谷,所以在经历过这一切后,我开始去找问题、去反省自己。以前我是没怎么反省过自己的,是开始看自己,懂得内观了以后,也开始懂得了管理的本质就是人心和人性的深度洞察。

洪老爷心得:

我很佩服骆兰愿意分享这个故事,不是有很多人愿意直面过去的挫折,也不是很多人能够从挫折中走出来变得更强。

高管都是天生比一般人更会管人吗?

至少,骆兰不是,至少,我见过的绝大部分高管都不是。

很多人都是从一个普通的职场小白,跌跌撞撞,从无数次的职业教训里不断摸索出来的,都是无数次在职业的交叉点做出了正确的调整和蜕变,才成长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处变不惊、运筹帷幄魅力四射的领导者。

每一次蜕变,他们的发展路径无外乎如此: 尝试行动- 犯错 -反省自我 – 取得反馈- 接受辅导 -行动改进 – 养成更好的习惯- 蜕变。

而自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反省自我,可以让我们把过去的经历尤其是教训和错误,梳理一遍,而梳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复盘和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效果远远比不上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那么我们该如何反省和梳理自己呢?反省哪一部分才是最高效的呢?

用一个著名的Johari window 模型可以更好的阐述这一点 (我知道可能一用管理模型就可能唰唰掉粉,作为一个领导力培训师,我还是忍不住)

Johari window 把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四个区域,横轴表示我知道的,纵轴表示别人知道的,所以很自然的搭配分为了开放区、隐密区、盲点区、未知区。

我自己知道自己,别人也知道我的部分就是开放区,这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稀奇。

我自己知道自己但别人不知道的就是隐密区,我的所有内心小秘密都藏在这里,继续吧。

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就是未知区,这是我的可能未来潜力,但探索需时,不谈。

好,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道的但别人知道的,这就是盲点区。好了,划重点——盲点区是我们需要重点反思的重点区域,就是别人怎么看我,但我自己却不知道的。举栗子 – 我觉得我积极进取,坚强有力,别人可能认为我野心勃勃,刚愎自用。我觉得我处事谨慎有条不紊,别人可能认为我谨小慎微因循守旧,我觉得我风流倜傥,别人觉得我獐头鼠目(好吧,我想多了)

盲点区正因为我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的,会是我成为领导者的最大障碍,就好像骆兰的例子里,她因为个人能力强而一直忽视了团队对她的看法和感受。

越是业务能力强,越是自信的领导者,越容易忽视别人的看法,越不容易反省自己的弱点。 

那么怎样反省最有效?思考/写日记都不错,但如果你想了解盲点,很简单,多问三种人:

  1. 问上司

  2. 问下属

  3. 问顾问或导师

问什么:

  1. 你和我沟通时你的感受如何?

  2. 你觉得我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

  3. 如果你向其他人描述我是什么样的人,你会怎样描述我?

  4. 有什么是你避免和我聊的,因为你担心我会反应强烈?

  5. 你觉得有我有哪些行为限制了我的发展?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

让高效之行动继之以宁静之反思,以宁静之行动创更高效之行动。

不断反省自己,以人为镜,才是通往领导者的修炼之路的第一步。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