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一万和月入十万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恶魔奶爸·2017-08-28 20:31
不讲鸡汤,只有干货分析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恶魔奶爸Sam"(ID:lxg-milk),作者:恶魔奶爸Sam,前猎头资深顾问、国际英语大赛导师;36氪经授权发布。

网上有很多那种为什么别人月薪十万,你月薪一万都没有的帖子,每次都写一堆很有意思的结论总结,比如什么要专注,要高效,要知行合一,要事事兼备。

这种文章的作者和读者,我认为是共同患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个人称之为“职场妄想狂症”,或者说,“习惯性白日梦不可救药者”。

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热爱强行联系,把一些不相干的因素强行联系到一起,然后狂妄自大到认为,只要做到了这几点,那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目标。

但就社会还有个人命运这么复杂的事情来说,不可能有什么强因果联系,顶多是从大方向上,稍微分析下为什么一些职业收入低,一些职业收入高罢了。

影响这些职位的根本性因素,完全不是个人表现,主要还是看科技,国家政策,以及历史发展。

1,职位的可替代性

一般来说,职位可替代性越高,工资就越低。

这一点在体力劳动中的表现尤为明显,环卫工人,清洁工,血汗工厂工人,办公室文员等等,都非常低薪。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初级职位和工作,可替代性都很高,所以对职位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要看这个职位在未来,是否有可能变得不可替代。

很多人的职场误区也由此而来,大家都觉得文科无用,商科无用,只有工科才有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文科或者商科学生,毕业后一般做运营,市场,销售等工作,这类工作最大的特点是资源和经验富集,一个5年经验的销售或者市场经理,处理日常事务,肯定要比新人销售,要容易得多,他所具备的价值,对公司来说,无比宝贵。

比如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收货部经理老金,一般人都觉得这个工作没啥技术含量,的确如此,但换你来,你就是做不了,因为经销商和采购商跟你不熟,不信任你,你工作没法开展,必须老金上。

反过来,很多工科生,毕业后是做service engineer,主要就是做维修和销售支持,工作第一年做的事情,和工作十年后做的事情没什么两样,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对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会有任何帮助,这种职位,才是真正知名的。

所以当你只能找到可替代性较强的工作时,不要看这个工作的存量,也就是不要看它起薪多少,而是一定要看这个工作的增量,在未来,它是否具备不可替代性。

2,是否符合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

注意,这里说的科技发展方向,而不是科技含量。

事实上,并不是科技含量越高,收入就越高的,举个最简单例子:

航天航空技术知道吧,代表了最高技术含量,人类的未来星辰大海——工资高吗?

生物科技牛逼吧,克隆复制培育,解开伟大的生命起源,技术含量杠杠的——这个专业的学生,找得到对口工作吗?

医生厉害吧,学医苦吧,知识文化丰富吧,技术含量高吧,三年之后来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毕业十年了老大,高中同学都买房买车了,我们还委培哪?!

很多年以前,就有了搞导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说法。

可见技术含量,技术门槛,跟待遇压根儿就没关系。

跟人类的科技发展方向有关。

  • 第一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方向是工业,实业为主,那时候开企业,做工厂,就可能发大财,而且一个印刷工厂学徒,都有可能成为美国国父。

  •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电力革命,电气工程火了,所以一个报童,可能创立艾默生,一个贫寒农民子弟,可能创立西门子。

到了现在正在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书上全说错了,说是原子革命,生物革命。

于是去学能源学核电学生物学化学学医学的都傻眼了。

当代的科技发展方向就一个,信息技术,也就是所谓的IT

宝洁公司,作为轻工业日化用品的行业恐龙,可以说是一流好公司了吧,但是你进去起码要奋斗八年,至少要当上了华东地区总监,才有可能年入百万。

而当年进入华为搞通信的小销售,做的好可能第二年第三年,就能拿到百万年收入了。

因为新兴行业的存量和增量,都不是旧行业能比的。

我印象特别清楚的一件事,读初一时候,报纸就开始鼓吹互联网泡沫,同时不断大吹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从03年吹到我大学,每一年都这么吹。

现在快十五年了,还是每年都这么吹。

与此同时,程序员的起薪从当年的两千,涨到现在的90后能拿50万起薪。

而生物专业的同学。。。

更重要的是,IT行业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非常狭窄,只在固定IT领域行事。

错了,完全错了!

但凡任何一种新科技出现,它最后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 第一次科技革命,搞出重工业轻工业日用品,如今我们根本离不开这些产品,

  • 第二次科技革命,全世界用上了电,电气工程也大行其道,传统的工厂用蒸汽机,现在立刻弃之不用,用发电机,

  • 第三次科技革命,IT产业,人工智能,现在看看,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就连大工厂重工业,都开始搞智能工厂。

这些所有事情的背后,都离不开屏幕背后程序员哥哥们寒光闪闪的眼镜和微笑。

这几年,哪怕是传统快消领域,比如宝洁和箭牌,销售额都大受打击,甚至年年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冲击,以及各大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改变,对这些传统行业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

IT产业,就是在不断的改变并蚕食着传统行业,甚至杀死传统行业。

至今还不能理解这条基本常识,甚至还高唱互联网泡沫的人,前途只有一个字:死。

总结,选行业,要选择代表时代发展的科技领域,而选职位,要注意选增量,让自己不可替代——如何看增量,你去问问汇报线,问问这个职位顶头老大给自己的职位规划和前途,就全都明白了。

当然这点对新行业高科技未必有参考性,比如程序员,很多人都认为增量不行,吃青春饭,没有前途,因为你看不到45岁的程序员。后来才发现,写代码在大陆兴起也就才10几年十年,你当然看不到40多岁的程序员了。

所以更多具体的增量判断,还请结合职位,行业,和科技,谨慎判断。

这个,才是真正的,月入一万和月入十万的根本区别。这和你的工作习惯,吃苦耐劳没关系。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最吃苦耐劳,做事效率最高最讲究团队合作,我对工人们抱有最大的敬意和尊重,但他们的工作,不论是科技发展,还是增量,都不怎么高。所以你用鸡汤逻辑去判断职场,得到的结论必然是彻底错误的。

希望我说得足够清楚了。

+1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